简介:摘要目的对单中心3年内所有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患者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20年8月在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植入S-ICD的所有患者,统计并分析植入适应证、术前体表心电图筛查、术中麻醉方式和效果、除颤阈值(DFT)测试、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共成功植入S-ICD 11例,其中3例(27.3%)为移除原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后改植入S-ICD;均为男性,年龄12~68(39.7±15.3)岁,体重指数(24.0±3.9) kg/m2;随访时间1~44(19.2±16.8)个月。手术时间(69.0±19.1) min,术中测试除颤阻抗(53.6±8.0) Ω,室性心律失常诱发后诊断至成功除颤时间(12.9±1.7) s。1例患者(9.1%)行局部麻醉,术后疼痛评分(VAS)6分;10例(90.9%)行局部麻醉+静脉镇静,VAS(3.0±0.9)分。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发现:识别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并正确治疗2例,识别VT/VF因自行终止而未治疗1例,出现误感知但未治疗1例。结论S-ICD为年轻的猝死高风险患者及移除TV-ICD需再次植入患者的适应证之一,术中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安全有效,诱发VF时间延长至8 s可能有助于成功DFT测试。
简介:摘要:护理风险管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因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症状的多样性和出现症状时间的不确定性,突发意外的情况常有发生,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通过对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将电子体温单融入风险管理,使在岗医护人员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工作账号及时了解每名患者的风险内容,对患者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目的:通过将电子体温单中融入护理风险记录,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的成效。方法:在体温单特色项目栏增加风险评估栏,对住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确定等级后将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标注。结果:医护人员登入自己的工作账号即可了解患者存在的风险。结论:体温单的改革,方便了医护人员对患者存在风险的查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单气囊电子小肠镜的效果,探讨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的怀疑小肠疾病的患者47例,给予单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并给予护理配合,观察检查结果及护理效果。结果47例患者中,经口进镜18例,经肛门进镜16例,经口进镜后再经肛门进镜13例;进镜检查平均(44.2±1.8)min;检出小肠疾病26例,检出率55.3%。小肠镜检查中经过护理配合后,发生咽喉不适13例,轻微腹痛4例,30min内均自行缓解。结论临床应用单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小肠疾病时,具有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给予护理配合,可促使检查顺利进行。
简介:采用电子束光刻技术和反应离子刻蚀等工艺,在P型SIMOX硅片上成功地制备了一种单电子晶体管。提供了一种制备量子线和量子点的工艺方法,在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上可观测到明显的库仑阻塞效应和单电子隧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