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产后脏器脱垂与尿失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49例产妇,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将所有产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增加盆底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0级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人数占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下降,组内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尿失禁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康复护理针对产后女性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产后脏器脱垂与尿失禁现象,具备较大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产后盆底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 本文的所有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3年12月分娩后出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共72例,其中包括阴道分娩者42例,作为阴道分娩组,剖宫产分娩30例,作为剖宫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开展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评价治疗后患者的盆底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的盆底肌力等级均比治疗前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方案对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后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治疗之后能促进患者盆底肌力等级的恢复,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盆底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手术并发症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与传统的盆底重建术相比具有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盆底重建术、传统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濮阳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与传统组,每组43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盆底重建术,改良组采用改良盆底重建术。比较两组尿流动力学、围术期情况、结直肠肛门障碍量表评分(CRADI-8)、盆腔器官脱垂困扰量表(POPDI-6)评分、排尿障碍量表(UDI-6)评分、盆底功能影响量表(PFIQ-7)评分、盆底肌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改良组残余尿量少于传统组,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大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出血量少于传统组(P<0.05)。术后6个月,改良组CRADI-8、POPDI-6、PFIQ-7、UDI-6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盆底肌力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6.98%,3/43)与传统组(9.30%,4/4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盆底重建术比较,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能减轻脏器脱垂和功能障碍,改善盆底功能和盆底肌力,加快尿流动力学恢复、减轻排尿障碍,且手术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女性脏器官脱垂与尿失禁的改善情况受到女性盆低康复护理的影响进行分析 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到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脏器脱垂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脏器官脱垂与尿失禁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脏器脱垂与尿失禁改善情况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女性脏器官脱垂与尿失禁患者实施盆底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女性产后应用盆底康复护理措施对改善其脏器脱垂及尿失禁的作用。方法:随机择取我院妇产科自2021.8至2022.7接收的60例产妇进行分析研究,并用数字表格法进行分组处理,每组分得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盆底康复护理,评析二者脏器脱垂情况及护理前后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经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脏器脱垂及尿失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盆底康复护理运用至女性产后机体恢复中,可以有效改善其脏器脱垂和尿失禁情况,加快其产后机体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女性产后应用盆底康复护理措施对改善其脏器脱垂及尿失禁的作用。方法:随机择取我院妇产科自2021.8至2022.7接收的60例产妇进行分析研究,并用数字表格法进行分组处理,每组分得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盆底康复护理,评析二者脏器脱垂情况及护理前后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经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脏器脱垂及尿失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盆底康复护理运用至女性产后机体恢复中,可以有效改善其脏器脱垂和尿失禁情况,加快其产后机体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妇女盆底肌力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进行分析,按照产妇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剖宫产方式分娩,对照组50例采用阴道分娩,产后6个月后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进行检验,应用Glazer评估法对两组产妇盆底肌表面肌电压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及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结果观察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为(37.06±15.68)uV,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为(22.85±10.72)uV,对照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为(31.99±12.65)uV,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为(18.04±8.94)uV,观察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和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盆地肌力和分娩关系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剖宫产分娩方式的产妇其盆底肌力较大,采用阴道顺产的产妇,其盆地肌力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督导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对其盆底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2021年1月到2022年7月,以80例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督导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3月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导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治疗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改善临床症状和盆底肌力。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女性脏器脱垂及尿失禁患者开展产后盆地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1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女性脏器脱垂及尿失禁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产后盆地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PFDI-20量表评分、盆骨脱落与尿失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FDI-20量表中肛直肠症状得分、泌尿系统症状得分、盆腔器官脱垂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得分;观察组脏器脱落情况(2.00%)、尿失禁情况(0.00%)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14.00%)、(12.00%);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初产妇的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程度进行探讨,提出有效措施以实现对盆底肌力的有效改善。方法收集2010年1月-12月期间产后两个月内复查的50例初产妇有关资料,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顺产组(共有26例)与择期剖宫产组(共有24例)。依据盆底肌肉肌力测试分为0-5级,肌力不超过3级的产妇采用神经肌肉刺激仪,由专业康复师指导每周两次盆底肌肉功能训练,一个疗程12次;肌力超过4级的产妇实施常规健康宣教,产后6个月内进行随访。结果初产妇产后两个月内测试盆底肌力,择期剖宫产组有20.8%(5/24)的产妇不超过3级,有79.2%(19/24)产妇超过4级;阴道顺产组有53.8%(14/26)的产妇不超过3级,有46.2%(12/26)的产妇超过4级。两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超过3级的产妇经盆底肌肉功能训练一个疗程后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超过4级没有进行训练的产妇降低程度不同。结论对于初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都具有一定影响,而影响择期剖宫产方式的产妇低于阴道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