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插管深度对药物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76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对其实施药物灌肠治疗,其中对照组将一次性导管插入肛门13-18cm。观察组将一次性导管插入肛门9-16cm。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9.47%比对照组的73.68%要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P<0.05)。结论对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缩短插管深度所获得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不仅提升了临床治疗有效率,更能缩短治疗时间,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中大量推广。但是,缩短插管深度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轮状病毒(RV)肠炎的疗效,缩短病程,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并以多年临床观察资料分析及判定其疗效。方法选择万安县人民医院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本院住院婴幼儿腹泻病例303例,用PCR及核酸探针技术检测病毒抗原,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在补液、纠正酸中毒,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的治疗基础上,同时153例给予0.9%NaCl50ml+黄连素10#+山莨菪碱(3~5mg)+地塞米松(3~5mg)保留灌肠,1次/日,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灌肠治疗轮状病毒(RV)肠炎疗效显著,明显缓解症状,缩短病程。结论RV肠炎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而且发病早期既可发生病毒血症并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给予黄连素等药物灌肠可减轻病毒血症及肠粘膜炎症水肿,促进小肠粘膜微绒毛收复,在临床上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药保留灌肠的最佳温度和速度,以期为中药保留灌肠的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不同的灌肠温度、速度干预分为4组,12d为1个疗程,分别记录测评疗效相关性指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对温度和速度等的主观感受。结果组1、组3药液保留时间长于组2,组2长于组4;保留时间和医院焦虑、抑郁呈现负相关。组3、组4的温度感觉较好(P<0.05);组2、组4的速度感觉较好(P<0.05)。组3、组4腹痛得分较高,组2、组4即刻便意得分较高(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灌肠以温度37.0~38.9℃、速度10~14mL/min为宜,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克服中药汤剂给药的不足。方法采用保留灌肠治疗法。结果保留灌肠治疗法确实克服了中药汤剂给药的不足。
简介:摘要溃疡性结肠炎除用药物口服治疗外,药物保留灌肠亦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的药物剂量、精艺的操作技术,使药物送达最佳的医治部位,最终达到我们所期望的、要求的治疗的目的。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头孢类+抗厌氧菌药物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确诊为盆腔炎性疾病的5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头孢类+抗厌氧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头孢类+抗厌氧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并根据B超检查结果评估两组盆腔积液、炎性包块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两组治疗前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积液、炎性包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腔积液、炎性包块改善效果更明显,两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头孢类+抗厌氧菌药物可显著提高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疗效,对盆腔积液、炎性包块的改善作用显著,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