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规模大幅扩增,新建变电站逐渐增多,电网监控的设备快速增加,责任日益重大。本文研究了电网调度监控系统干扰信号的整治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电网调度监控系统 干扰信号 整治措施
  • 简介:作为明代承先启后的诗人,李东阳站在诗歌的转捩点上,试图突破理学思想及馆阁文学所造成的思想上的樊篱,以一股“清新婉丽”之风标举“真情”意识——崇尚真情实意、力主自然之情、提倡唐人之情;其诗歌创作,与之桴鼓相应地将其“真情”意识融汇贯通地表现在他的婚恋诗、历史人文诗、山水风光诗之中.李东阳诗学体系中的“真情”意识和其诗歌创作实践,引导恢复了古典诗歌审美理想中“重情”的特质,打破了当时“台阁体”诗歌题材局限于应制颂德的桎梏.“真情”意识流播所及,实是明代中后期文学关于“真”的讨论的滥觞.

  • 标签: 李东阳 诗学 “真情”意识 影响
  • 简介:苏童小说被称为“想象的诗学”,而形成这一审美建构的成因,在于他拥有清醒而自觉的母语写作意识。汉语言母语是一种独特的表意语言,苏童充分领悟了母语文学的“会意性”要义,并将其转化为审美想象力,熔铸成特定的创作思维范式,从中彰显了近乎纯粹的母语文学美质。在此意义上,苏童小说作为想象性思维的审美载体。为母语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标签: 苏童 母语写作 想象性思维
  • 简介:五言诗的形成、发展是中国诗史上的重大事件,清末名士杨钟羲的《历代五言诗评选》分期选评了汉代至明初大量的五言诗诗人及诗作,具有批评和文献的双重属性及价值。其选评的取舍、数量的多寡以及品评内容体现了选评标准、选评方法、诗学取向和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推崇五言古诗,主张风骚兴寄、雅正质实兼及清远、魏晋唐宋互参,以及“不可执一观之”、“宣情乃诗之道”等诗论。在大量征引、品评中亦可见杨钟羲与《诗品》《六一诗话》《石洲诗话》《昭昧詹言》“常州词派”等诗论的密切关联。因而,《历代五言诗评选》在五言诗史、五言诗批评以及杨钟羲诗学思想研究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 标签: 清末民国 杨钟羲 《历代五言诗评选》 特征 诗学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谢榛的关注度逐渐增强。随着研究方法、角度的多样化,研究者在谢榛的诗学思想色彩、诗歌审美评鉴、《四溟诗话》与《沧浪诗话》、诗法论、唐诗学、情景论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述评了近三十年间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章,力求比较准确地反映谢榛诗学的研究现状与不足。

  • 标签: 谢榛 诗学理论 《四溟诗话》
  • 简介:宋代以降,江南各地文学经历凝定、转化、提升,其别具特点的地域色彩渐次形成。在特定历史时段中,理学宗派参与了地域文学的塑造,由林光朝开创的艾轩学派即是如此。从学术谱系上看,艾轩学派乃伊洛正统,却表现出独特的学术品格,“终宋之世别为源流”,主要学术活动集中于莆田及周边地区。道艺双修为学派的重要特征,由此衍生艾轩诗学。从“学—诗”关系着眼,可将艾轩学派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诗因学成”的阶段,后期为“学因诗传”的阶段。艾轩学派成员之间联系十分紧密、持久,以莆中为中心交织起复杂的群体网络,使学派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这深刻影响了他们的诗歌写作,诗作呈现出明显的宗派性、亲族性和地域性,并促成艾轩学派与地方文化的深入交融及其与地方诗学的紧密联系。艾轩学派在莆中的生成、传衍,使莆中终宋之世保持着独特的理学环境和文学氛围;经过艾轩学派持续浸润,莆中儒学因此昌盛,“人号之为小邹鲁”。借重于艾轩学派树立为莆中儒学传统,作为宗派重要内容的艾轩诗学,地位也无形中被强化、提升,融入此方诗学传统,泽惠深远。

  • 标签: 理学与文学 南宋诗学 理学宗派 艾轩学派 地域诗学
  • 简介:方东树是桐城派重要的古文学家,用文章之法来评诗是其诗学理论的特色,他对谢灵运诗歌“老成深重”的品评在历代诗评中较为独特。在诗歌的形式技巧上,方东树对谢诗的起承转合与格局布置的探研十分精妙;在诗歌的情感内涵上,方东树尤其推崇谢诗的真情及其诗歌内部的情感变化;在诗歌的文辞上,方东树注重谢诗字句的琢炼及用典。从诗歌的外部技法到内部情感,方东树均认为谢诗稳重老练,具有“老成深重”之风。进一步探究可知,方东树此评与其追求诗文的有序、情实、学力等诗学思想密切相关。

  • 标签: 老成深重 谢灵运 方东树 诗歌风格 诗学思想 视界融合
  • 简介:一王家新不仅是著名的诗人,也是具有高度的省思意识和开阔的文化视野的学者和翻译家,他研究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新著《翻译的辨认》不仅打通了一般的诗歌研究和翻译研究的限制,也在更独特、更开阔的视野中探讨翻译与中国新诗种种的内在关联,考察中国现当代诗人译者如何通过翻译进行诗的辨认、对话和锻造,揭示出这种诗学实践对于当下的多重启示和意义。

  • 标签: 翻译诗学 王家新 辨认 翻译理论与实践 诗歌研究 中国新诗
  • 简介:从来漂泊与诗互为成就,羁旅异乡、茕立陌上,游子嗟穷叹旅以慰愁思,而锦绣诗章也得以从行旅间显身。漂泊与才华相撞后所发生的奇妙壮伟的化合反应,更可堪称为改造世界诗歌版图的有力撬点。

  • 标签: 诗学 诗歌 漂流 海外 当代 化合反应
  • 简介:一、前言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研究所名誉教授张汉良于2017年6月10-11日在台大校史馆召开并主持了台湾地区科技部门行远计划专书《古典诗学文献的当代诠释学意义》研讨座谈会。此项研讨会系遵照台湾地区科技部门要求履行合约规定而召开的,应邀参加的有岛内各院校和大陆学者十人,

  • 标签: 诗学文献 座谈会 诠释学 意义 当代 古典
  • 简介:摘要电网调度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影响电网运行的关键。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下,电力行业发展水平提升,电网调度成为电力企业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而监控、智能化发展决定电网调度成效,为此,文章就电网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监控和智能化问题展开探究,旨在更好的促进电力企业发展

  • 标签: 电网调度自动化 综合监控 智能化
  • 简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学处于统一规范的裁决与检查中,而语言学研究的转向以及作者主体的消失,使得心学或心理学不再成为考察的对象。然而,重提心性诗学,是对文学多样性的一种复归,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新趋势下,朱光潜《诗论》的'化西'为心性诗学存在的合法性提供了两方面的思维转换视角,即境界对'心灵'的替换.

  • 标签: 《诗论》 朱光潜
  • 简介:里尔克是20世纪初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诗的方式探索了诗与诗人的本质,在直面现代诗歌衰落的事实面前,探讨现代人生存的困境,启示我们学会倾听与言说,以找寻生存的根基。刘红莉的力作《从那喀索斯到俄耳甫斯——里尔克诗歌的诗学与哲学研究》,以里尔克诗歌中的核心形象那喀索斯和俄耳甫斯为主题,探讨了里尔克从"观看诗学"向"寂寞诗学"的转变,从而完成其"诗性自我"的塑造。

  • 标签: 现代诗歌 哲学研究 里尔克 诗学 生存之道 那喀索斯
  • 简介:绘画何为?接续抽象材质表达的绘画如何重获自身的丰富性,而不是走向枯竭?如果还有着绘画,还有着抽象绘画的普遍性与精神深度诉求,在肯定材质的表现力时,如何还有着绘画的未来?这就是绘画摆脱自身枯竭的咒语,转向对于文明、对于文化、对于文学的回应,这才是广义的"文——艺"。所幸我们在中国当代艺术家郭振宇的作品及其内心的抱负中,也看到了如此思考的勇气与绘画的自信,他相信:“每一种材料,每一种肌理都负载着一些信息,

  • 标签: 抽象绘画 文化诗学 悲观主义 节选 中国当代 丰富性
  • 简介:“知音”是中国古代调节作者与读者关系的重要术语.“知音”本指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指能鉴赏音乐的人,在音乐鉴赏属公共话语范畴的时代,“知音”指能够洞察政治治乱之人.伯牙、子期的故事意味着“知音”开始用于解读私人之志的人,进而“知音”开始用于文学批评之中,指理想的读者.与音乐“知音”必须依靠现场不同,文学“知音”可以远离作者的时代,延迟到“千年之下”,作者借此摒弃读者的平庸之见,树立写作的信心.元代以后出现的戏曲“知音”,需要重回表演现场,需要有对戏曲作品、戏曲表演作综合批评的能力.经由一些戏曲批评家的论述,戏曲“知音”转向指代专业戏曲批评家,这与明清文学批评转向专业化契合.

  • 标签: 知音 文学批评 戏曲批评 诗学 《文心雕龙》
  • 简介:从空间诗学维度看,草原诗歌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诗歌的诗学特质和空间特征。《敕勒歌》可称得上是草原诗歌的发端之作,亦是最典型的草原诗歌范本。它不但确立了较为个性化的立体书写模式和空间建构意识,而且隐含了作为"类"的草原诗歌的诸多潜在特性。比如具有多种言说可能的高远辽阔特质、动态美学特征和诗意的流动性,以及异质性。以空间为基点观照草原诗歌,可以更直接和有效地进入文本内部,捕捉"草原性"和"诗歌性",而草原诗歌内涵也会在物理空间书写与诗意空间建构中,变得丰富和多元。

  • 标签: 草原诗歌 诗学特质 空间诗学 《敕勒歌》
  • 简介:中国自古盛产民谣、歌谣(也称顺口溜),这些民谣反映出民间百姓对当时的政治、民俗和风气变化的评价与态度。虽然民谣来自偏僻乡野,有点不登大雅之堂,而且口头表达显得粗糙肤浅,甚至有点下里巴人、俗不可耐的味道,但这种草根文学的诗性话语却十分鲜活,而且富于生命活力。民谣所继承的古典文学中的诗学韵味,既简洁精炼,又合辙押韵;既幽默风趣,又通俗易懂,值得人文学者关注和研究。首先从歌谣的历史渊源和口耳相传、美刺批判的特点入手,进而借鉴西方"口头诗学"的角度来阐释歌谣的口头传承、采集加工以及形成的语言修辞文本的特点,结合中国古代歌谣"观风知政"、美化风俗以及干预现实的特征来展开论证,从而挖掘歌谣中的"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的现实批判精神,进而阐明口头歌谣文学表达的修辞风格与口头诗学的特征。

  • 标签: 口头民谣 诗学特征 美刺精神 载道传统
  • 简介:以现象学批评理论为视域,深入对比研究T·S·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论与中国古典诗学意象说,可发现两者在意象实质、言-象-意转化机制、审美意蕴方面的本质异同。通过对比研究,既深入解析现代主义诗歌巨擘艾氏意象观的精髓,又可挖掘出中国优秀传统诗学意象说的现代特质,以实现双方的互补互照,在古为今用、中西融合中丰富当代诗歌“意象”内涵及意象理论体系的构建。

  • 标签: 审美意象 意向性 直观 客观对应物 非个人化
  • 简介:"陌生化"诗学贯穿西方文学理论话语链条,为中西方诗歌创作和诗歌阐释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穆旦诗歌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个高峰。其语言特色之一就是陌生化技巧的应用。在语言法则、语言意义、语言句式等方面都有所体现,诗人通过顺序的倒置、搭配的错位、词语的活用、夸大的词义、隐喻的意象、否定的肯定、无问的问句、压缩的叙事等陌生化技巧的运用,让诗文在语言的组合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展示出中西合璧的诗歌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耐人寻味的诗篇,构建出穆旦独有的生命诗学体系。

  • 标签: 穆旦诗歌 陌生化 生命诗学
  • 简介:王新芳、孙微新著《杜诗文献学史研究》2018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杜诗文献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创获,兹不揣谫陋,试对其成就及特色进行简要总结。

  • 标签: 杜诗学 文献学 疑难问题 郑善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