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与其父辈不同,流动儿童的城市社会交往遵循独特的运作逻辑。从其城市生活的社会情境出发,学校类型、家庭教育与社区结构,都会影响到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接触机会、交往过程.从而产生不同的交往后果。学校在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交往中扮演着格外重要的角色,流动儿童的学校类型不同,其城市社会交往的逻辑迥异。在不同的学校空间,流动儿童建构出了不同的交往文化。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获得了更多与城市儿童及其家长接触的机会,他们与城里人的交往频率也更高,因而更有可能冲破身份制度的藩篱,从结构上实现与城市的社会融合。民工学校流动儿童则正在经历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的过程。
简介:<正>一、引言8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尽管由于城镇统计口径变化,给有关速度估计带来了一定困难,但许多学者(例如辜胜阻《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一书即持这种观点)认为目前中国城镇化实际水平可能略高于90年人口普查公布的水平,大约近于30%。十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在今后半个世纪或更长一些的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仍将与较明显的城镇化过程伴随。从表1可见,下世纪中叶左右,中国人均GNP可望达到4000美元左右,城镇化水平超过50%,甚至达到1985年苏联、东欧、以及中上等收入国家65%之平均水平也是可能的。城镇化今后变化如此之大,必然对我国人口趋势形成重要影响,这点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这种影响在于:1、城镇化过程中,乡村人口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往往不是乡村人口结构简单平移到城市,而一般是以青壮年人口为主的人口迁移。这种迁移必然对城乡人口结构形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