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90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后,党不断推进了经济体制的各方面改革。在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主体、深化市场体系改革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进展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标签: 十年 试析 确立 完善 深化 丰富
  • 简介:20世纪40,中共地下党在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的工作实践富有成效并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工作方法上,善于运用勤业、勤学、勤交友的“三勤”工作方法;在活动策略上,与民盟互相支持、风雨同舟,并借助学生自治会、教授会等合法组织领导民主运动;在斗争范围上,不局限于校内活动,还直接与地方的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的革命斗争相联系。中共地下党在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开展的长达9的地下工作是广西党史上的精彩篇章。

  • 标签: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 中共地下党 民主走廊
  • 简介: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一蹶不振,股市一跌再跌,“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的航空服务又遭重创,这对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反观刚刚过去的上个世纪的最后十,美国经济却是一片繁荣景象。

  • 标签: 美国 经济增长速度 宏观调控 通货膨胀率 知识经济 产业结构
  • 简介:20世纪70,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几次调整其对中对苏战略,形成了由“一压一和”到“双和”再到“和中抗苏”的变化轨迹。受其影响,中苏关系呈持续对抗状态但避免了大战,且两国在严峻的武力对峙态势下也酝酿、积蓄着改善关系的积极因素。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战略基点在于如何从中苏关系的现状中渔利,这就决定了美中关系的正常化在20世纪70迟迟得不到实现,既使在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也仍是在低谷中徘徊。

  • 标签: 美国 中苏关系 对中对苏战略
  • 简介:本文立足于国际体系中的单位层次分析视角,具体分析了20世纪70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统一政策调整的环境以及政策选择的局限性,认为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实力对比、美国的朝鲜半岛的政策、国际环境三方面的政策环境因素,使得南北双方调整后的统一政策存在局限性,终致半岛统一问题的解决只开花,不结果。

  • 标签: 朝鲜半岛统一 中美缓和 东北亚局势
  • 简介:中国和美国作为对朝鲜半岛具有重要影响的两支力量,对半岛事态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20世纪70初正是中美关系缓使朝鲜半岛南北对话的大门得以开启,朝鲜半岛进入了第一个对话时代。

  • 标签: 中美 朝韩 关系 对话
  • 简介:民国时期,人力车夫群体构成了上海街头一幅独特的城市图景,其兴衰存废折射出了上海现代化的曲折历程.本文试图从描述该群体的构成、生存状况着手,分析民国社会各界对其评价,进而反思其历史命运与归宿,以加深对民国社会的理解与认识.

  • 标签: 民国时期 上海 人力车夫 现代化
  • 简介:20出现于欧洲的法西斯主义,在其勃兴之初便飘然传入了东亚的中华大地。对于这一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得风气之先的中国新闻出版界和知识界极为关注。本文拟就以当时在国内享有盛誉的综合性半月刊《东方杂志》和时事性周刊《国闻周报》为对象作一个案研究。希冀通过对这两份杂志所载有关法西斯主义问题的著述的具体分析,得窥20中国新闻出版界和知识界对法西斯主义的最初反应及其评析。

  • 标签: 法西斯主义 《东方杂志》 法西斯政权 意大利 独裁政治 中国知识界
  • 简介:作为中共第一、二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陈云和第二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李先念,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奠基人和领导者,他们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今天,我们回顾、思考陈云和李先念正确应对20世纪60初期我国严重的粮食危机这段史实,对于缅怀他们的历史功绩,学习他们应对经济工作严重危机时表现出来的高度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处理过程中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提高我们在新形势下应对突发事件的自觉性与应对能力和水平,都是很有意义的。

  • 标签: 粮食危机 60年代 20世纪 李先念 陈云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简介:20世纪90以来,上海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更高要求,按照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科学性原则,不断调整完善党的组织架构、工作布局和运行机制。尤其是坚持以融入为指导思想,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到城市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以统筹为工作方式,构建条块协同、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以创新为根本动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快速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共享为发展目标,增强党员和群众的获得感,对于当前加强上海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 标签: 上海 城市治理 基层党建 实践启示
  • 简介:1980中国生育政策之所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议题,一方面是它关涉国家为了达到既定的经济和人口目标,对民众生育子女的数量实行了严格限制;另一方面受传统生育文化以及当时较落后的社会经济、较欠缺的社会保障背景等多重作用,民众对生育子女数量的意愿和要求超出了国家对生育子女数量的限制。通过对1980国家为了满足民众适当的生育意愿对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最后制定出国家和民众都较满意的生育政策这一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关乎冲突双方现实利益面前,冲突双方是有可能寻求现实利益上的妥协,实现国家政策与民众意愿两者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双赢的。

  • 标签: 国家政策 民众意愿 生育政策
  • 简介:在20世纪,针对如何使中国摆脱落后的局面,一中国知识分子都在思考、探索如何实现现代化。其中20—40期间,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具体方法上曾出现了“农工立国之争”,基于客观存在的社会政治原因,该争论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想要成功几无可能。但该时期知识分子对中国实现现代化之路的探索很有特点,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启示作用。

  • 标签: “农工立国之争” 中国知识分子 现代化意识
  • 简介:重庆解放后的前两,市总工会在市委领导下将大批机关干部组成若干个工作组分别深入到冶金、机械、煤矿、纺织等工矿企业和商店、码头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组建各级工会组织,大力恢复生产。同时,协助政府整顿建立社会正常秩序,肃特、反霸,进行民主改革,打掉封建把头,废除搜身制等侮辱人格的成规陋习,激发工人群众的革命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增加生产,解决人民生活用品之所需,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 标签: 邵子言 五十年代 重庆 工会工作 生平事迹 工会组织
  • 简介:在政治意识形态的维度内,对20世纪90以前的传媒叙事进行历史透视,考察不同历史时期传媒进行意识形态叙事的表达姿态。传媒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既参与了对抗外族入侵的文化讨伐,又参与了民智启蒙、政党政治的舆论发动和国家政治的话语建构,直至20世纪90,传媒叙事的历史语态才发生新变化,即传媒叙事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逐渐式微,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开始取代政治意识形态,并且日益成为当代传媒新的宏大叙事。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以前 意识形态 传媒
  • 简介:云南藏区社会由于民族、宗教、地理等多种原因,在历史上,其社会治理表现出相应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特殊性。20世纪50以后,云南藏区的社会治理与历史上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一个社会中秩序形成主要受到纠纷解决机制选择的影响。这个时期,国家在云南藏区对社会纠纷解决机制进行了新的发展。这种发展的作用表现各不相同。随着我国民主、法治的推进,总结云南藏区50多年来社会治理的经验,提出新时期的社会治理对策,将对构建和谐云南藏区、和谐民族地区和和谐边疆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 标签: 云南藏区 纠纷解决 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
  • 简介:1953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的人口高增长态势,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一些学界人士的共同关注,这当中就包括陈云和马寅初。马寅初提出的节制生育主张一直受到陈云的坚决支持。陈云还曾经担任了我国最早成立的计划生育机构的负责人,他在长期主管财政经济工作的实践中形成了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科学认识。然而,当时的中国推行计划生育还面临不少困难。毛泽东虽然支持计划生育,但他的表述前后不尽一致,表明他在这个问题上是犹豫的。

  • 标签: 陈云 马寅初 毛泽东 人口 计划生育
  • 简介:叶文玲长期致力于"无尽人生爱与美"的书写,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实、充满现代性审美张力的文本世界。文章在对其中的审美价值和文体机理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透视作家在应对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创作姿态和精神境遇,并以此文化个案,探讨20世纪40出生作家的群体性文化心理人格特征、精神样态、代际制约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运作机制。

  • 标签: 叶文玲 20世纪40年代出生作家 文化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