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2002年~2011年中国房地产上市企业为样本,通过构建附加营运资本的静态与动态投资效率分析模型,考察营运资本管理与货币政策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微观机理及静态与动态协同效应。实证表明:融资约束条件下,企业会自发调节营运资本来“平滑”固定投资波动、提升投资效率,且这一“内生平滑”行为会强化“外生货币政策”对投资效率的“调节”作用(正向协同);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对内生平滑具有逆向协同效应,即货币政策越宽松,营运资本平滑水平越低。传统模型由于忽视了内生与外生协同效应,故低估了货币政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水平。本研究有助于改善货币政策评价机制,拓展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关系研究的分析视角与实证逻辑。
简介:中国公司如何跨国投资?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走出国界后面对的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政治与法律环境,而且往往是不同的文化,这个话题涉及到的问题太多,我们不妨讨论其中关于安全与成本的两个问题。首先,选择什么投资结构安排来确保海外投资安全、规避海外投资风险?这里讲的“投资安全”更多指的是财产权会不会被剥夺、被直接或间接地侵蚀。而不是通常所指的“行业风险”、“市场供求风险”等较客观经济和商业风险。在本期封面故事首篇文章和《跨国产权秩序的历史变迁》文中,本刊学术顾问陈志武教授分别讨论了在现今的国际秩序不如何操作跨国投资和跨国财产保护所需要的国际秩序架构等制度性问题。第二个问题,如何降低跨国投资的成本?正如本刊研究员孔鹏、魏巍分别研究的两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海油、京东方案例所揭示的,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着种种风险,海外扩张的“成本”到目前似乎还不是第一,甚至也不是第二考虑因素,“走出去”本身似乎比“走得合不合算”更重要。当然,跨国投资的“学费”肯定要交,甚至头一批或几批跨国投资项目中不少最终可能要失败,但问题是,由不同企业去“交学费”,其成效与收获会差别极大。
简介:基于三部门的人力资本驱动OLG模型,利用1995年~2016年、1998年~2015年两个时段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探讨人力资本积累中的投资流量效应与老龄化存量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存活率或预期寿命增加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当期和滞后期的私人人力资本投资的GDP占比或收入占比提高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当期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的GDP占比或收入占比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滞后期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的GDP占比或收入占比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说明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一面;公共人力资本投资效果具有滞后性,因而政府在决策时需有长远考虑;非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对我国经济向人力资本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有负作用,因而应慎用。
简介: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悄然来临,经济舞台越来越宽广。作为市场舞台的主体,企业不仅会受到本国其它企业的竞争,更会遭遇激烈的国际竞争。资本的积聚形成规模日益庞大的跨国巨头,而具有资金和技术密集特点的我国跨过企业集团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有很多机遇。在对外投资上,要注重多因素互动,实现双向的多层面循环。在目标市场的选择上,既要能够对企业的产业结构或技术发展产生波及效应,又要遵循结构高度同质性基准,按照边际产业或边际生产环节的顺序对外投资,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选取不同的行业。在进入方式的选择上,要力争采取综合模式,有效利用各类基本方式的优点,避免各自的不足。中国跨国企业集团在发达国家投资宜采取购并方式,在发展中国家采取新建方式,调整投资、多渠道融资、高度重视现金流管理、严格成本费用控制和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必须正确认识合资方式的利弊和东道国的规定,实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