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攻击性行为是儿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反社会行为,对儿童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性发展都有显著的不良影响。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作为人格核心的自我意识系统,尤其是自尊受到了研究者的强烈关注。为了解当前幼儿自尊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探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以淮南市5所幼儿园15个班的579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以《3~9岁儿童自尊问卷》和《幼儿社会行为教师评估问卷》为研究工具,请这15个班的30名教师对本班幼儿的自尊与攻击性行为进行问卷评定。结果发现5岁是幼儿自尊和攻击性行为发展的转折期,幼儿自尊和攻击性行为均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5岁幼儿的自尊水平最高,其次是6岁幼儿,最低的是4岁幼儿,女童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童;6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水平最高,其次是4岁幼儿,最低的是5岁幼儿,男童的攻击性水平显著高于女童;幼儿总体自尊及各个维度与攻击性行为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尊中的自我胜任感和重要感对攻击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幼儿的自尊水平来预防或矫正其攻击性行为,为此家长和教师应尊重幼儿,保护幼儿自尊,促进幼儿人格和谐发展;为幼儿创造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使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并提升自我胜任感;通过积极评价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其重要感。
简介:祖父母参与教养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目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形态,本研究通过问卷对哈尔滨市5所幼儿园419名小班幼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祖父母教养总体表现为对幼儿关心、爱护较多,管柬、要求较少。在教养方式的养育维度上,祖母相比于祖父给了幼儿更多关注和温暖。在心理压力维度上,祖父母差异不显著。祖父母教养不受与幼儿父母相处情况、祖父母身体状况、祖父母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在幼儿同伴交往方面,男孩的社会主动性强于女孩,但在语言与非语言交往能力上,女孩的表现好于男孩。幼儿月龄越大,其同伴交往能力也越强,在语言与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会主动性上的表现越好,社交障碍越少;在祖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上,祖父母教养方式的养育维度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总分、语言与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会主动性呈现显著正相关,心理压力与亲社会行为呈现显著负相关,即给予更多关爱和温暖的祖父母教养方式能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鉴于当前我国祖父母参与幼儿教养的普遍性,今后应明确祖父母不仅要承担“养”的职责,同时也应承担“教”的职责;应鼓励祖父母在教养中给予幼儿更多的积极情感和行为支持;在家庭早期教育培训中,应重视对祖父母进行儿童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方面的培训,以提高祖父母的教养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