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清代滇桂诗坛在“学杜诗”方面,有三个特点,比较显著:题材上多写时事;文体上多用歌行体;诗论上坚持雅正、质实,普遍推崇杜甫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批判精神与“会通”“求新”“杜诗有法”“转益多师”的诗学观。时事诗、歌行体、唐宋互参、诗史意识与批判精神以及推崇但不盲从的学杜观念反映了滇桂诗坛在接受杜诗时的深度与高度,其背后所彰显出来的“师古”与“自立”结合的理路以及致力于传统诗文创作的追求和实践,既是清代滇桂文学创作与诗论趋于自觉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其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表现。在清代滇桂诗坛杜诗接受研究比较薄弱,以及滇桂地区位居中华文化与越南等东南亚文化圈交汇处的背景下,上述探析具有比较重要的诗学意义和认识价值。
简介:文学作品在网民中的接受情况可从其在网络媒体中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公众参与的自发性以及话题的活跃程度等角度来观察。《红楼梦》不仅拥有众多专题网站和论坛、贴吧,在微博、微信群等公众选择话题的社交媒体中保持着热度,也是许多网络作者竞相模仿的对象。以知名作品人物为对象进行再创作的“同人小说”是网络文学中一个热门类型,“红楼同人”即在网民的活跃参与中诞生。作为一种情感产物,同人小说不讲究与原著情节或逻辑的契合,而突出情感和态度,因而,《红楼梦》丰富且具有超越性的主题被简化为最通俗的爱情和事业。红楼同人的趋同特性一方面与网络流行小说的通俗文学本质有关,一方面也反映出网络读者的情绪强度和集体阅读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