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如何认识电影时,人们习惯于把电影分为"注重宣传"与"注重娱乐"及"艺术电影"和"娱乐/商业电影"的不同定位和不同类型,同时按叙事性给电影划分出了几种不同的种类。文章认为大众娱乐性是电影的本质特性之一,从这一点来观照现代电影的现状和发展,不得不对电影的传统定位与类型划分提出质疑。如何能科学地定位现代电影并且合理区分不同类型的电影,值得认真思考与探讨。
简介:对文本地位的不同认知、不同处理,会成就有差异的戏剧形态。本文探讨文本元素作为戏剧向度的几种方式,并通过国际小剧场戏剧节、国际导演大师班的几个作品的具体呈现,来探讨与文本元素不同处理方式相关的戏剧理念。首先是经典文本的改编,最常见两个方向:以原文本作蓝本稍加当代意识的解读,新作品的主要意义在于解构原文本。其次是抛弃文本,突破了传统戏剧观,戏剧的样式既千姿百态,又充满无序和重复。第三种则是原创剧本,但在创作中给予非文本元素空间,将非文本元素纳入剧本中。
简介:摘要论述性文本的内容较为广泛,理论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本文试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分析出发,分析高中生在答题中经常出现的误区,提出了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归纳总结,分析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整体思路等措施,力求提高论述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效率。
简介:<正>《水浒传》是一部男人所写的关于男人的书,它所称扬的是被逼上梁山的男性英雄。多少年来、人们在评论《水浒传》时不断地为其中的男性英雄大唱赞美诗,却毫无道理地忽视了书中女性的存在,尤其是作者施耐庵在描写女性时流露出的鄙视乃至仇恨的态度。剖析施耐庵的妇女观,对于我们全面正确地评价《水浒传》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简介:在超文本语境中,语义化的符号会增殖为非语义化的链接符号,二者相互隔绝会使文字符号本身产生内爆,即文字图像性的记写符号与其所包含的语音、语义的背离,最终使超文本阅读产生一种表意上的"游牧式"延异。超文本文字叙事的意义难于确定,引发了图像叙事和游戏叙事,图像交互使超文本获得了另一种被读者接受的可能。超文本美学研究不论是在欧美还是在国内都乏善可陈,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美学理论资源已发掘殆尽,而图像入侵和空间关系或许可成为超文本叙事研究新的理论生长点。
简介:摘要《蓝调石墙T》讲述了美国跨性别者洁斯寻找自我性别身份认同的艰难历程。在二元对立的社会中,洁斯在寻找自我身份与社会性别身份认同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冲突与焦虑。从开始的困惑,到自我的寻找,自我的迷失,最终找回自我,坚定自己的跨性别身份,争取跨性别者的权利和社会认同。
简介:在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以高更的经历为原型的著作。其中,公认最经典的两部作品,一是英国作家毛姆所作的《月亮与六便士》,二是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虽然刻画人物的侧重点、采用的手法、选取的周边环境有所不同,但是两部小说都描写了高更在艺术创作的驱使下,努力寻找"异托邦"的理想。
简介:随着明清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作为文化商品的属性日益突出,读者在小说文本形态生成中所起的作用越发重要,他们往往通过作者、评点者、书坊主或编选者而对小说文本形态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而言,读者的猎艳、猎奇心理促成了艳情、英雄传奇与侠义小说的繁荣;有时小说家以特定的语体及结构形态来迎合读者的审美情趣;作为“副文本”的小说题目的命制受到读者鉴赏心理的影响,而具有导读功能的评点文字、插图、凡例等“副文本”则专为读者而设.
简介:从小说文体学角度观照,《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是明清章回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各有其伟大贡献和艺术魅力。概言之,这些经典文本昭显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民族美学风格已趋成熟。它们是大师们叙写的民族的心灵史。
简介:继莫言之后,麦家这个名字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新热点。2014年3月,小说《解密》的英文版"Decoded"由英国的"企鹅"与美国"FSG"(Farrar,StrausandGiroux法劳·斯特劳斯·吉罗出版公司)两大出版集团联手推出,并在21个英语国家同步上市。
简介:诗集《女神》已经成为一个关于文学记忆的历史存在,而在《女神》存在的历史进程中,其版本、文本的衍变,则是一个重要的构成。文学史的叙事方式和研究模式,对于《女神》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新文学史在其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形成之初,对于《女神》的阅读,恰恰忽略了版本、文本衍变的因素。这是从学术史意义上去回顾《女神》研究所值得思考的问题。
简介:冯德英出生于革命家庭,父母兄姐都是共产党员,兄姐甚至献出了生命。这种革命氛围对他的成长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从童年时代开始所处的革命战争环境。我接触过、看到过、听到过、参加过的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人和事。在那如火如荼的斗争中,我周围的亲人,村闾邻居,不分男女老少,同仇敌忾,
简介:文学改编电影是一次从无到有的艺术建构过程,依靠想象建构视觉空间,用镜头和画面叙事、营造情绪氛围。斯蒂格·拉赫松的"千禧年三部曲"曾雄踞欧洲畅销小说排行榜,他的小说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其小说语言极具画面感,为大卫·芬奇的电影改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电影《龙纹身的女孩》中的镜头语言与拉赫松的小说语言如出一辙,在描绘黑暗事物的同时能够赋予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让人无法自拔。
简介:中国电影诞生已过百年,电影虽是西方舶来品,但在中国本土发展壮大却依靠于中国传统戏曲而来。中国电影与传统戏曲存在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戏曲舞台记录片这一类型的产生对中国电影的民族性、本土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电影在未来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简介:《祖先游戏》的很多人如第一代凤、浪子、德国医生奥古斯特·史皮斯、小说的叙述者史蒂芬·米尔,都离开祖辈生活的家园(无论是中国、德国还是英国)来到了新的大陆:澳大利亚,“在这里进行着流放的生活,不仅要远离自己的家乡,多年生活在漫无目的的游荡中,而且背井离乡,一直与周围的环境冲突,对过去难以释怀,对于现在和将来又满怀悲苦”。小说中的澳大利亚移民虽然心系祖先梦中的故土,魂牵心灵归属的大洋彼岸,但是他们没有选择逃离。澳洲移民犹如凤凰重生,在无根和错位中重生。
简介:接到参加"《西藏文学》创刊四十周年系列文学活动"通知我非常兴奋。为了充分感受西藏,我特意选择了乘火车进藏,一步步从华北平原经由黄土高原而登上青藏高原。一进入高原,种种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观跃人眼帘,我在车厢里不禁吟出如下几句:乍看似平原,海拔近五千。
简介:类型小说的崛起是新世纪文坛的大事件。对众声喧哗下类型小说概念的厘清与探析,是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新世纪类型小说主要是指题材选择、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结构方式、语言风格、审美趣味等方面均已固化定型、有着稳定大众阅读期待的通俗网络小说样式。它伴随着网络新媒体兴起并流行,发轫于新世纪初的"青春文学",后陆续成熟、固化为几种特定类型,是对中国传统小说类型的承继,更是在融合日韩、欧美小说元素之后的新变。
简介:摘要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嵩山西侧,考古学界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一种独特的考古学文化,严文明先生称这种考古学文化为“阎村类型”。“仰韶文化诸类型,彩陶图案艺术水平最高的莫过于半坡类型和阎村类型”1,阎村类型彩陶纹饰图案主要有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本文在以往的学术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浅析阎村类型部分彩陶中的动物纹饰,并试分析动物纹在彩陶图案中深层次的象征含义。
简介:好演员只有一种,就是他贴合角色,服从剧情,和电影的融合度极高。约翰·库萨克的名言就是:"我会做你想要我做的任何事,你让我往左我就往左,你让我往右我就往右,怎么着都行。"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推进宣传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做出新的重大战略部署。汹涌澎湃全面改革的浪潮中,广播媒体的改革创新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综观国内国际广播媒体的改革实践,发展类型化广播是广播节目创新发展的首选。
对电影传统定位与类型划分的探讨
浅析文本元素作为戏剧向度的几种模式
试析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教学措施
《水浒传》:一个反女性的文本
论超文本叙事的符号变异与美学困境
迷失、寻找、认同的跨越——《蓝调石墙T》文本细读
解析高更在不同文本中的异域形象
论读者对明清小说文本形态的影响
经典小说文本:大师叙写的民族心灵史
译出之路与文本魅力——解读《解密》的英语传播
文学史阅读中的《女神》版本及文本
论《苦菜花》的文本生产与版本传播
文本视角下《龙纹身的女孩》的镜头语言
影“戏”而生——戏曲舞台纪录片类型初探
浅析《祖先游戏》流放人物的不同类型
藏区叙事的不同类型及其各自价值
新世纪类型小说的概念厘清与内涵探析
浅析阎村类型部分彩陶中的动物纹
约翰·库萨克:不刻意成为某种类型的演员
发展类型化广播 推动广播媒体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