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咽喉反流发病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反流体征指数量表(RFS)及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对2016年3月—2017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咽喉反流的患者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2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问卷调查,填写统一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与1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咽喉反流患者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结果咽喉反流患者体质类型出现频次分布特点为:气虚质(21.35%)〉痰湿质(20.22%)〉阴虚质(13.20%)〉阳虚质(12.92%)〉气郁质(11.52%)〉湿热质(9.55%)〉特禀质(4.49%)〉血瘀质(3.93%)〉平和质(2.81%)。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喉反流的发病与中医体质具有相关性,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
简介: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针药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中药组30例,口服中药治疗;针刺组30例,采用针刺治疗:西药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四组均治疗6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检测患者血浆胃泌素和胃动素,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血浆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浆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针药组血浆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可显著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调节胃-食管运动,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防止食物反流.
简介:目的:验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协作组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优化该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1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3:1比例随机分成中药组(n=120)和西药组(n=40)。中药组患者按协作组诊疗方案进行辨证分型治疗,西药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中药组为94.17%,西药组为82.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总有效率中药组为55.79%,西药组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吐酸病”协作组诊疗方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该病中医诊断、治疗的规范,供临床医师参考、借鉴。
简介:依据临床经验提出了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松、正、理”三步法,并以脊神经根型为代表,详细论述了三步法的概念、内容、作用机理及具体操作手法。该手法的特点及创新之处,一是具有整体观念,二是分期论治,三是注重筋骨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