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征,为临床支原体肺炎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CT检查的30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第二组,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CT检查的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第一组,对比两组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通过了相应的检查,两组患者左肺舌叶以及下叶情况存在明显差距,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患者磨玻璃样影和小斑片状影例数明显少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数据,数据之间具有明显差距,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患者的肺不张、细支气管扩张、大片实变影、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及胸腔内积液例数明显少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数据,数据之间具有明显差距,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儿支原体肺炎相比较,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因为生理结构和生理免疫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CT成像检查中,呈现出不同的CT影像学表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部联合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介入吸胚治疗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78例瘢痕妊娠患者均经腹部联合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介入吸胚治疗。结果治疗4d血清β-HCG开始指标下降,6d后显著下降(P<0.05);治疗4d瘢痕位置血流阻力指数开始升高,6d后显著升高(P<0.05)。两项指标3~5周后达到正常水平。结论应用经腹部联合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介入吸胚治疗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剖宫产瘢痕妊娠囊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超声监测下清宫术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已确诊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5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妊娠囊内注射甲氨蝶呤作为初始治疗方法,对照组行肌肉注射甲氨喋呤作为初始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用药率、出血量及HCG的下降时间,并根据HCG、包块大小、妊娠囊周围血流信号等变化,行超声监测下清宫术。结果实验组再次用药4例(13.79%),对照组再次用药15例(51.72%),前者明显少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量及HCG的下降时间,实验组也少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妊娠囊内甲氨蝶呤注射联合超声监测下清宫术在治疗瘢痕妊娠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并发症,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对穿刺针引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状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间48例上肢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麻醉,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穿刺针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的19例,有效的5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显著的9例,有效的11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95.8%;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70.8%,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穿刺针引导麻醉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气管扩张黏液栓的医学影像特征和鉴别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黏液栓塞患者为研究36例为对象,首先使用数字DR进行检查,后对患者进行常规CT扫描。对于16例患者实施区域性HRCT扫描。结果数字化DR显示支气管扩张者共计36例,20例患者现实为肺部纹理柱状曾粗,表明存在支气管黏液栓。所有患者的普通CT影像均为分支状,棒状,结节状或者串珠状高密度阴影,其CT值为-19-32HU,HRCT和常规CT在诊断支气管黏液栓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在所有患者中共计15例被诊断为肺段肺叶病变合肺气肿。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黏液栓者,如果只使用数字化DR为其进行检查,有可能提升误诊率,在使用该设备的同时,对其使用CT作进一步确诊,可全面了解黏液栓具体情况和分布形态,知晓病变范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瘘的磁共振成像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56例肛瘘患者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影像进行分析诊断。结果56例患者应用改良三腔管成功插管,肛管直肠扩张充分,扫描获得图像良好,50例诊断为复杂性肛瘘进行手术治疗,2例诊断为骶前囊肿行经骶尾部骶前囊肿切除术,4例诊断为直肠周围占位性病变,局部活检为黏液腺癌。所有患者MRI诊断结果与手术后诊断结果均一致。结论肛周脓肿行MRI可无创、方便、准确进行诊断,清晰显示脓肿与肛管结构的解剖关系。为手术提供了理想的解剖学依据,证实MRI对肛瘘内口诊断的准确率和对主管、支管和脓腔的准确率明显优于术前直肠指检的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80例来院就诊的患者,所有人员均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就诊人员,患者来院后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诊断的为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进行诊断的视为观察组,对诊断率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仅有1例漏诊病例,疾病诊断率为97.5%,对照组有9例漏诊病例,疾病诊断率为77.5%,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各类型疾病诊断灵敏度分别为100.0%、100.0%、90.0%、100.0%、100.0%、100.0%,与对照组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能够更全面的分析患者病情,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简介:摘要学校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人们传授知识、技能、价值标准、社会规范的专门机构。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比如,重视品德、智力的培养,轻视心理素质的训练;过分强调理想教育,忽视现实教育;重理性判断而疏于非理性情感世界的培养等等。因而使得教育与现实脱节,学生仅仅作为知识的富翁,而在走向社会之际,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变的人际关系而瞠目结舌,无所适从,甚至与社会格格不入,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失落和恐慌。在小学生中,更多的表现为心理受挫。有的来自外部因素,如亲人去世父母离异等非正常刺激;有的则来自于正常的外部刺激,如老师或家长的批评,同学间的矛盾、纠纷等。学生通常在家庭、学校和交往中受挫后产生某些消极的心理行为。所以,对学生的受挫心理进行教育引导势在必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及CT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15例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对患者术前X线及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本组15例患者中,X线检查表现为界限清晰的透亮区,呈偏心性生长,紧靠骨皮质内侧,外形呈卵圆形长轴与骨纵轴平行,可见骨嵴,周围见硬化带,无骨膜反应;CT可见病变对骨皮质、髓腔侵犯范围,见硬化缘、骨嵴分隔等,无坏死低密度。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结缔组织肿瘤,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