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群和耐药性的特点,以及与抗生素使用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控制耐药的蔓延及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ICU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随机选取两年确诊为下呼吸到感染患者,采集每例下呼吸道感染标本,再培养分离,采用Kirby-bauer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两年共培养菌株36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占55.21%,革兰氏阳性占25.74%,真菌占19.11%感染呈多重耐药。两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U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为主,革兰氏阳性明显增多的趋势,耐药发展速度快,合理科学用药非常重要。对我院及本地区ICU感染中抗生素的选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为临床医生提供经验用药的依据。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下呼吸道 细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在肾内科病室的传播,避免肾内科病室内交叉感染,保障医疗安全与其他患者的安全。方法对我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2年间共发生多重耐药感染病8例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转阴,没有发生医护人员及其它人员感染。结论当我们发现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只要我们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多重耐药管理制度去护理病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控制好各个环节,就能有效的防止肾内科病室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

  • 标签: 肾内科病室 多重耐药菌感染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医院感染病原分布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23例ICU医院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就诊资料,对其病原分布、耐药性进行分析,做好详细统计。结果本组23例患者共分离出68株病原,分别为革兰氏阴性60例,革兰氏阳性5例,真菌3例,其中革兰氏阴性所占比例最高(P<0.05);检出前三位菌种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大肠埃希,三种菌种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结论ICU医院感染病原主要为革兰氏阴性,对多种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不断强化监测力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最大程度避免耐药

  • 标签: ICU 医院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几百万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s,IBD)患者,IBD主要包括两种临床类型(1)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2)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其主要影响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是一种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IB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IBD存在多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特定的环境诱导、肠道的免疫机制、肠道群、遗传因素、饮食习惯、药物、妊娠、应激等。研究表明IBD患者肠道群的平衡被打破,启动基因易感个体的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导致IBD发生,最主要的观测证据如下(1)IBD的肠损害主要发生在细菌计数最高的部位;(2)大便分流与CD患者的远期预后密切相关,未进行大便分流的患者复发率远高于大便分流患者;(3)基因易感性的UC患者在行回肠袋-肛管吻合术后肠道细菌在回肠袋大量定植引起肠黏膜炎症反应。本文就肠道群与IBD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炎症性肠病 益生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感染的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重症监护病患70例,对所有病患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感染的情况,并对本组病患护理干预前/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70例病患共送检细菌培养标本840份,检出致病菌126株,其中有108株为多重耐药,占总比例的85.71%,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最为常见,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多重耐药在呼吸系统中最为常见,其次是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护理干预后本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充分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感染的特点,有助于制定出针对性较高的护理方案,减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提高多重耐药感染的控制效果。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临床特点 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多重耐药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感染预防控制和护理工作的相关问题。方法针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到我院ICU接受治疗的16例多重耐药患者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以及护理工作路径实施分析总结。结果11例患者多重耐药感染症状好转后转科治疗,5例患者多重耐药症状好转后康复出院。结论针对ICU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实施有效隔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及合理运用抗菌素,能够有效规避ICU多重耐药感染的产生和蔓延,保障医务工作者和住院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 标签: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 无菌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酸杆菌活制剂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作探讨。方法纳入对象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阴道炎患者60例,将其根据入院单双顺序均分组为对照组中30例用甲硝唑治疗,观察组中30例用甲硝唑+乳酸杆菌活制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63.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7%、10.0%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阴道炎患者除了接受甲硝唑治疗,并予以乳酸杆菌活制剂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乳酸杆菌活菌制剂 阴道炎 甲硝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的多重耐药性。方法采用目标检测法,选取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89例为标本,对患者进行感染病原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病原209株,具有耐药性的菌株51株,占据病原的24.40%;具有耐药性的菌株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34株,占耐药耐药性的66.67%。如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阴沟杆菌、粘质沙雷、枸橼酸属、志贺属、沙门属等;铜绿假单胞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对不同的抗生素耐药性能不同,占据革兰阴性杆菌10例,占耐药性的29.41%,占多耐药性的14.71%。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以铜绿假单胞比例较高,是感染病原的主要来源,早期对铜绿假单胞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为预后避免其发展为多重耐药球菌提供临床依据,值得临床广为采用。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疾病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有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感染疾病科接受治疗的多重耐药感染患者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4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4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1.43%。结论有效的护理对于控制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病情非常重要,综合护理的效果更为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感染疾病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多重耐药属于临床一直所关注问题。在其类菌种的作用下,将促使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影响到患者恢复。故此,在实际医疗工作中,更需要采取合理措施,针对多重耐药感染进行有效预防。本文就侧重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多重耐药感染中的研究情况加以摸索。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病房耐甲氧西林金葡感染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对2014年骨科病房属于院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葡(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的11例手术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监测骨科病房环境及医护人员中MRSA携带情况,同时对病房的医护与工勤人员进行MRSA认知调查。结果骨科术后MRSA感染多见于年龄大于50岁、女性、手术时间1小时以上、开放性创伤及使用三代头孢的患者。检测发现,骨科病房多处出现细菌超标,其中于患者床头柜分离出MRSA1例,移动查房车及医护工作牌各分离出MRSA1例,医护人员手鼻分离出MRSA3例。在对MRSA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上,在病区工作的医生、护士及工勤人员均普遍偏低。结论骨科病房环境及医护人员均存在携带MRSA的情况,且医护人员对MRSA认知较低,对工作人员组织培训、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和做好环境卫生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某地级市三甲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重点MDRO感染住院患者43例为MDRO组,同期未感染重点MDRO的住院患者43例为对照组,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的相关因素,针对其中的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43例MDRO感染患者中CRAB25例、MRSA8例、CRE7例、MDRPA3例,下呼吸道感染37例、泌尿道感染3例、血流感染1例、腹腔内组织感染1例、软组织感染1例;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PACHEII评分≥20分、住院时间≥30天、气管插管、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使用抗菌药物时间≥1周是住院患者感染MDRO的影响因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MDRO以CRAB为主,主要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应加强MDRO感染影响因素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MDRO的产生及传播。

  • 标签: 神经内科 多重耐药菌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营养条件对大肠埃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3株大肠埃希(25922),均对其实施血平板培养。在分别在复温30min、1h以及6h的营养条件下对其生长情况,尤其是生物膜形成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复温30min后,大肠埃希菌落有所生长,在复温1h后的菌落数量最多,在复温6h后菌落数量有所下降。并且在使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检查后显示,在复温1h后的生物膜厚度明显高于复温30min以及复温6h,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复温1h的营养条件下,更有利于大肠埃希生物膜形成。

  • 标签: 不同营养条件 大肠埃希菌 生物膜形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索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分布及药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之间2978例泌尿系感染患者尿培养中分离的病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菌株鉴定,并展开药敏试验;对于产ESBLs耐药表型菌株通过双纸片法实施再次确认。结果在全部2978份尿培养标本中,通过菌株鉴定,检测出病原819株,检出率为27.50%;其中包括革兰阴性588株,占比71.79%;革兰阳性166株,占比20.27%;真菌65株,占比7.94%。检出率最高的病原前两位分别是大肠埃希51.28%、屎肠球菌11.36%。且产ESBLs耐药性较高。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主要病原为革兰阴性,其中大肠埃希占一半比例,并且产ESBLs耐药性较高。

  • 标签: 泌尿系 病原菌 药敏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的分布及其耐药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过去一年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252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患者204例,重症患者48例。针对382份合格痰标本其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菌株种类分布并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在送检的382份待测标本中共分离出173株致病菌,检出率占45.3%。普通患者共13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3株,占94.6%;重症患者共4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4株,占79.1%。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为主,分离病原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加强病原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呼吸内科 下呼吸道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产后阴道炎患者通过乳杆菌活胶囊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产后阴道炎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通过乳杆菌活胶囊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培养阳性和阴性结果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之后两组患者没有出现复发。结论针对产后阴道炎患者通过乳杆菌活胶囊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小,细菌清除率高,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阴道炎 乳杆菌活菌胶囊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布氏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82例布氏患者,根据所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布氏病的发生率和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布氏病的发病率为4.88%与对照组的26.83%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好,两组数据统计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布氏杆菌病的预防要人们从思想上重视,实行健康教育后人们更加详细地了解布氏杆菌的发生原因,因此可以积极预防,有效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布氏菌病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中晚期阴道群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中晚期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阴道群情况分为正常组(n=48例)和异常组(n=60例),对两组患者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阴道群中以假丝酵母群感染最为多见,占36.79%;其中异常组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及剖宫产发生率均较正常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及低体重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阴道群失常以假丝酵母感染最为多见,可提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 标签: 妊娠中晚期 阴道菌群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麦芽寡养单胞的分布特征及对抗生素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2.01.01至2014.12.31在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嗜麦芽寡养单胞,做好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结果分离到的179株嗜麦芽寡养单胞主要分布为痰液137株(76.5%),血液15株(8.4%),尿液8株(4.5%)。该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区(30.7%)呼吸科(24.0%)和神经外科(17.3)。嗜麦芽寡养单胞耐药机制复杂,而且对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耐药性,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对其敏感率较高分别为73.7%和60.7%。结论临床医生应对嗜麦芽寡养单胞引起的医院感染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有效控制嗜麦芽寡养单胞的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嗜麦芽寡养单胞耐药机制复杂,而且对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耐药性,所以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素十分重要。

  • 标签: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临床分布 抗生素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多重耐药防控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为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实施常规管理时住院患者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共30份。研究组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实施PDCA循环法时住院患者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共30份。两组均实施多重耐药目标性检测。结果研究组大肠埃希、铜绿假单胞、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多重耐药防控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多重耐药防控管理 PDCA循环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