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EB病毒(EBV)和支原体(MP)双重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2例由EBV和MP双重感染导致IM的临床表现,将其与单独EBV感染导致的IM进行比较。结果2组间临床表现比较:双重感染组的高热持续时间明显长于EBV感染组,双重感染组的肺炎发生率和咽峡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B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实验室指标比较,双重感染组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B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和MP双重感染IM临床症状较重,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并发症如血小板减少症、肺炎和贫血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支原体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浆置换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肝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r(94.6±2.3)μmol/l、TBil(254.4±5.1)μmol/l、TBA(150.8±1.6)μmol/l、IL-6(39.8±0.2)ng/L、TNF-α(129.5±6.5)ng/L、有效率96.7%、低血压发生率3.3%、胸闷发生率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 标签: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 人工肝 乙肝 慢加急性肝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急性肝损伤患儿的安全护理。方法针对2014年4月对1例急性肝损伤患儿行DPMAS治疗,总结治疗过程及护理要点。结果采用DPMAS治疗急性肝损伤患儿疗效显著。结论DPMAS治疗对胆红素清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治疗过程中优质护理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胆红素吸附 急性肝损伤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和掌握柳江区结核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流行情况,为做好TB/HIV双重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柳江区2010年至2020年筛查发现的153例TB/HIV双重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艾滋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柳江区TB/HIV双重感染发病率为26.05/十万,病死率为16.33%,双重感染率为2.06%;部分乡镇TB/HIV双重感染病例较多,不同乡镇发病率、病死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年龄组间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TB/HIV双重感染病例以农民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结论 柳江区是TB、HIV/AIDS中高流行地区,TB/HIV双重感染病人高发且分布广泛,持续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宣传干预和TB/HIV双向筛查工作十分必要。

  • 标签: 结核杆菌 艾滋病病毒 双重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床旁超声重点评估(亦称超声FAST检查)与血气分析双重评估在临床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36例为本实验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n=14)以及实验组(n=14)。选择常规评估方式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选择超声FAST检查与血气分析双重评估对实验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出血量、止血时间、治疗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床旁超声重点评估(即超声FAST检查)与血气分析双重评估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止血时间短,止血效果理想,可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实施双重血浆吸附与血浆置换联合治疗法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数为42例(2021.01-2022.10),随机分配为对照组(血浆置换)和观察组(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各21例。结果:血清总胆红素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疾病治疗中实施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措施,疾病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双重血浆吸附 血浆置换 肝功能 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离心/膜分离组合式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8年1月~2022年6月期间确诊治疗的18例LN患者,其中9例采用膜式DFPP进行治疗(对照组),9例采用离心/膜分离组合式DFPP进行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离心/膜分离组合式DFPP的疗效明显优于膜式DFPP(P<0.05);两中DFPP治疗前后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膜分离组合式DFPP的白细胞下降显优于膜式DFPP(P<0.05)。结论:离心/膜分离组合式DFPP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双重血浆置换 组合式 重症狼疮性肾炎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接受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人工肝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医院诊疗的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选择50例(2020年9月-2023年8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对照组(25例,血浆置换)和观察组(25例,基于血浆置换增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人工肝)。对比两组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AST、ALT、ALB水平基本一致(P>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接受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人工肝治疗可改善其肝功能,降低TBIL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人工肝 血浆置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74例,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研究,给予对照组患者(37例)采用普通护理干预模式,给予观察组患者(37例)采用全程护理关爱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自尊感评分(SES)、护理满意评分。结果护理前比较,对比差异无意义,干预后的观察组的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各项护理满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好,患者的自尊感得到明显提升。

  • 标签: 艾滋病 结核病 全程护理关爱模式 双重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采取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其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入治疗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中,选取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如下:常规组(共25例)采取常规干预,实验组(共25例)采取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艾滋病 结核病 双重感染 全程护理关爱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双重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80例进展性脑梗死伴睡眠障碍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实施常规+丁苯酞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两组患者均有很好改善,但对照组在神经功能(NIHSS)及睡眠(PSQI)指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CI伴SD,有助于改善脑组织微循环,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并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丁苯酞 双重抗血小板 进展性脑梗死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艾滋病与肺结核双重感染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对我院治疗的78例艾滋病与肺结核双重感染病人的完整资料进行查看与分析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5年6月~2017年5月,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78例患者为观察组和対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方式,以生活质量量表为参考指标来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干预评分,主要涉及到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和社会状态三项。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干预前相比较均显著提高,观察组身体状态(50.947.31)分、心理状态(38.348.83)分和社会状态(32.747.63)分三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身体状态(33.214.03)分、心理状态(29.804.13)分和社会状态(21.413.53)分,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艾滋病与肺结核双重感染病人生活质量改善作用明显,从患者的心理出发更加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艾滋病 肺结核 生活质量 改善作用
  • 简介:镍基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进行双重晶粒组织制备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盘件温度场分布和晶粒尺寸的影响,完全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存在研究周期长和花费大等缺点,而有限元数值模拟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研究手段。本文对作者自主研发的新型镍基粉末高温合金FGH98Ⅰ涡轮盘双重晶粒组织制备进行了实验与模拟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固溶温度是控制该合金晶粒长大的关键因素。在高于γ'相固溶温度时,晶粒尺寸随着温度升高而快速长大,据此建立了合金晶粒尺寸与固溶温度、保温时间之间的动力学函数关系式。另外,涡轮盘温度场的有限元模拟表明温度梯度主要取决于保温时间。在结合实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所优化选择的热处理条件下,成功获得了轮缘和轮心晶粒度分别为ASTM6~7和为ASTM10~11的FGH98Ⅰ合金双重晶粒组织涡轮盘。

  • 标签: 镍基粉末高温合金 双重晶粒组织 晶粒长大 热处理 有限元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容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月— 2018年 6月期间收治的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 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双抗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抗加扩容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 NIHSS评分与 Barthel指数差异性较小, 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 14天及 3个月的 NIHSS评分与 Barthel指数均是要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容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缺损,预后较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抗血小板聚集 扩容 穿支动脉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DCEUS)及三维(3D)成像在良恶性胃溃疡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9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行胃超声检查并经电子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患者,行DCEUS及3D成像,分为良性胃溃疡组22例,溃疡型胃癌组25例。在口服超声造影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静脉超声造影,分别记录和存储二维(2D)和3D超声造影图像。描记时间-强度曲线(TIC),得出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AT)、达峰时间(TTP)、灌注时间(IT)、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和增强强度(EI)。结果DCEUS显示良性溃疡为轻度增厚的胃壁[(8.66±2.87)mm]伴较小范围的凹陷,恶性溃疡表现明显增厚的胃壁[(13.98±3.63)~(20.83±3.69)mm]伴较大范围的凹陷,且凹陷处形态不规则,底部不平坦。采集到胃黏膜皱襞、溃疡病灶及局部血管的3D-DCEUS图像,溃疡病灶显示胃黏膜皱襞中断,恶性溃疡胃壁增厚隆起多呈“火山口”表现,局部血管丰富杂乱。良性溃疡组病灶与周边正常胃壁组织AT、TTP、IT、BI、PI和EI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恶性溃疡组病灶与周边正常胃壁组织TTP、IT和BI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AT、PI、E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2.02)svs(10.90±2.75)s,P=0.008;(35.46±5.77)dBvs(29.73±8.72)dB,P=0.009;(30.76±5.76)dBvs(23.45±6.84)dB,P=0.000)];恶性溃疡PI、EI均大于良性溃疡(P<0.05)。结论DCEUS获得胃壁及病灶的解剖结构及血流灌注双重信息,可作为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的新方法。3D成像提高了传统超声图像的质量。3D-DCEUS可直观地显示肿瘤立体形态和血管空间结构,有助于提升传统超声图像的质量。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成像 三维 胃溃疡 胃肿瘤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的积极影响。选取在2019年01月~2020年12月期间,研究对象为66例因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双重感染疾病而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3例患者施常规护理,实验组33例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水平、护理操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患者症状自评表(SCL-90)、 用药依从量表(Morisky依从性)。结果: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后,实验组患者护理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水平、护理操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数据,患者症状自评表(SCL-90)、 用药依从量表(Morisky依从性)等数据得到了显著改善,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后,有效提升了整体护理质量,以及改善了患者的症状评分,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全程护理关爱模式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双重感染 积极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肝衰竭患者实施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模式人工肝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本文通过多阶段抽样法将我院从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肝衰竭患者实施分组研究,每组28例患者,试验组实施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模式人工肝治疗,参照组单纯实施血浆置换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FIB高于参照组,TBiL及PLT均低于参照组,数据经验证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经对比验证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模式人工肝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血小板水平,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有所保障。

  • 标签: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吸附模式 人工肝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PCI)伴睡眠障碍行丁苯酞+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62例PCI伴睡眠障碍患者(2023.3-2024.3),随机数字表下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1)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n=31)丁苯酞+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统计指标:神经功能、睡眠质量。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CI伴睡眠障碍治疗中,联合丁苯酞+双重抗血小板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双重抗血小板 进展性脑梗死 睡眠障碍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