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在肺气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0例病人均分别进行病史采集,体查,胸片,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确诊肺气肿56例,未诊断肺气肿34例。肺功能诊断肺气肿正确率为82%,漏诊率为18%;未诊断肺气肿正确率为85%,误诊率为15%。胸片诊断肺气肿正确率为48%,漏诊率为52%;未诊断肺气肿正确率为82%,误诊率为18%。肺功能与胸片二种方法诊断肺气肿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与肺功能诊断肺气肿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功能诊断肺气肿比胸片敏感,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肺气肿的依据,而应综合临床其他资料进行分析,减少误诊和漏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肺撕裂伤的诊断临床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9-2013年4月胸部外伤并行CT检查且发现肺内有不同形态气泡影,伴或不伴有片絮状影病例共15例通过CT扫描动态观察伤后1~24h、24~48h、3~5d肺内囊性病变的演变过程,探讨肺气囊这一CT征象产生的原因。结果15例肺撕裂伤患者,共32个病灶,其中23个病灶位于肺表面或紧靠胸膜,4个病灶位于肺的中央,多发7例,单发8例。CT表现为肺气囊肿、气液囊肿、血肿。其中气囊肿4例,气液囊肿11例,肺撕裂伤伴肺内血肿5例。肺撕裂伤周围均有不同程度肺挫伤.CT分型Ⅰ型10例,Ⅱ型4例,Ⅲ型1例。结论CT检查是能够早期诊断、分型及动态观察肺撕裂伤的最佳方法,并可对治疗计划、转归及预后起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并分析CT检查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遴选2020年6月-2020年6月内1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接受X线、CT影像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同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良性结节,比较不同性质病变的结节直径、血流灌注量等指标。结果:X线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48%、83.33%、84.00%,CT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4%、95.35%、95.00%,CT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P<0.05);同时良恶性病变患者的结节直径、血流灌注量、血容量、强化峰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对孤立性肺结节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可提高肺结节诊断准确率,同时能够清晰反映出不同性质病变的结节直径、血流灌注量等数据,进而为疾病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分析对于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有效诊断方法和临床治疗方法,为之后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借鉴经验。方法:在本次的实验中,选取2015~2018年间在本院治疗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患者72位,对这些患者进行再次诊断和相关治疗。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将整体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是采用常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的观察组,一组是接受更加详细地诊断和治疗的观察组,每组有36人。在对照组中,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CT,涂片,实验室检验等多种方式进行诊断,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食物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观察两组不同的情况可以发现,在观察组中,经过常规的诊断方式,诊断出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疾病的有28人,有8人的病情没有检测出来;在观察组中,检查出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疾病的有35人,只有一人的病人没有检测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两组的治疗情况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别,在观察组中,病情明显好转的有12人,病情出现好转的有20人,无明显变化的有4人,积极配合治疗的有19人;在对照组中,病情明显好转的有22人,出现好转的有12人,无明显变化的有2人,积极配合治疗的有30人。结论: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对慢阻肺合并肺结核进行诊断和治疗相对于常规方法来说有很大的成效,医院在之后的治疗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小结节运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肺小结节患者中,择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院的46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要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结合病理检查,来对良性肺小结节患者和恶性肺小结节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同时,评估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在46例患者经过病理学检查后,有恶性肺小结节患者18例、良性肺小结节患者28例。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其恶性患者有17例、良性患者有29例,有1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影像检查中,恶性肺小结节患者的钙化征、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棘状突起征相较于良性肺小结节患者偏高,差异显著(P<0.05)。恶性患者的结节直径大于良性结节直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肺小结节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且诊断准确率高,可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清晰的观察,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值得选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小结节运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肺小结节患者中,择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院的46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要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结合病理检查,来对良性肺小结节患者和恶性肺小结节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同时,评估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在46例患者经过病理学检查后,有恶性肺小结节患者18例、良性肺小结节患者28例。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其恶性患者有17例、良性患者有29例,有1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影像检查中,恶性肺小结节患者的钙化征、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棘状突起征相较于良性肺小结节患者偏高,差异显著(P<0.05)。恶性患者的结节直径大于良性结节直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肺小结节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且诊断准确率高,可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清晰的观察,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值得选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CT-GPLB)在肺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3月病例数108例临床疑似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的CT-GPLB病原学诊断结果,并与痰、血、支气管镜常规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GPLB组织培养的阳性率为21.1%,高于痰培养的阳性诊断率(2.7%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的阳性确诊率(7.3%)。结论:CT-GPLB组织检查对肺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诊断率高于常规病原学检查。
简介:【摘要】 磨玻璃结节(GGN)是指在薄层肺窗 CT 影像上观察到局部密度增加,但不遮盖肺内血管和支气管的模糊影。肺癌筛查中可以检出影像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且病理结果为肺腺癌的病人。磨玻璃结节与早期肺腺癌关系密切,CT 作为磨玻璃结节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式,在肺腺癌新分类后,基于肺磨玻璃结节的 CT 影像特征、病理亚型。影像表现为磨玻璃样肺腺癌病理亚型不尽相同,肺部CT三维重建可多角度、多平面显示磨玻璃结节的形态结构特征,增强扫描可显示肺结节局部微血管改变,通过结节血供情况的差异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为手术决策及临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就磨玻璃结节的CT 影像特征在肺腺癌病理亚型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对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POCD)及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哮喘、POCD、ACOS患者资料105例,其中哮喘组35例,POCD组35例,ACOS组35例,分别行肺功能检测,比较分析三组间检测结果差异。结果哮喘组FEV1、FEVl/FVC、DLCO显著高于ACOS组和POCD组(P<0.05),哮喘组RV/TLC显著低于哮喘组和POCD组(P<O.05);ACOS组DLCO高于POCD组,但ACOS组FEV1、FEV1/FVC、RV/TLC与PO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25例(71.4%)小气道功能障碍显著低于ACOS组34例(97.1%)和POCD组32例(91.4%)(P<O.05);ACOS组与COP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测对于支气管哮喘、POCD及ACOS三种疾病的的鉴别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肺结节的诊断中实施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联合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疑似肺结节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联合CT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联合CT检查对肺结节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人工阅片时间与人工智能辅助阅片时间。结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联合CT检查对肺结节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32%(28/31)、94.87%(37/39)、92.86%(66/70),Kappa值为0.8547;人工阅片时间比人工智能辅助阅片时间长(P<0.05)。结论:在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中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联合CT检查可提升诊断效能,缩短阅片时间,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中,探究CT扫描、传统X线扫描的具体内容、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构成:疑似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入院时间调查后,介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关于总人数进行统计,共62例,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将金标准作为病理学检查结果,统计相关指标,具体内容有:CT检查与传统X线检查结果、诊断效能(符合率、特异性、灵敏度)。结果:(1)病理诊断结果中,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确诊率为80.65%(50/62),CT检查、传统X线扫描后,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确诊率分别为:77.42%(48/62)、64.52%(40/62)。(2)关于诊断符合率、特异性、灵敏度,CT检查结果(91.94%、75.00%、96.00%)VS传统X线检查结果(72.58%、41.67%、80.00%),有更高显示,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中,为了提高诊断符合率、特异性、灵敏度,相较传统X线扫描,CT检查更具优势,值得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TCT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诊断肺小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3年5月期间接受纤支镜肺涂片的20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将2010年11月30日之前的100例患者分为第一组,将2010年12月1日之后的100例患者分为第二组。第一组对患者纤支镜刷检的标本采用传统涂片法进行诊断,作为试验的对照组;第二组对100例患者纤支镜刷检的标本采用液基细胞法进行诊断,作为试验的观察组。将两组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例患者在经纤支镜刷检液基细胞法和传统涂片法的阳性率分别是37%(37/100),12%(12/100)。观察组液基细胞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传统涂片法,差异性显著,其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基薄层细胞法联合纤支镜刷检在诊断肺小细胞癌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肺小细胞癌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为临床提供了准确的科学诊断依据。
简介:目的比较革兰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andeosinstain,HE)、吉姆萨染色(Giemsastain)和六胺银染色(GomorisMethenaminesilvernitratestain,GMS)在诊断肺孢子菌肺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例典型肺孢子菌感染患者的痰液,经消化处理,离心,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染色、HE染色、吉姆萨和六胺银染色,油镜观察。结果革兰染色未见可疑结构;HE染色肺孢子菌包囊壁不着色,呈透明的晕圈状,囊内小体4~8个呈蓝紫色;吉姆萨染色包囊壁不着色,可见清楚的轮廓,囊内小体核蓝色,囊内容物紫红色;六胺银染色肺孢子菌包囊壁棕到黑色,结构清楚,囊内可见圆形的核状物和特征性的括弧状结构。结论常规使用的革兰染色无法诊断肺孢子菌,其他3种方法均可选择,合理的方案是用吉姆萨染色筛选,用六胺银染色确证。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电图诊断情况。方法 从本院于 2017年 10月~ 2019年 3月接收众多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选择 6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相关诊断标准)。首先均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记录相应的诊断结果,而后在此基础上再对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同样记录相应的诊断结果。而后以心导管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案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错诊漏诊率。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单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案的准确度86.25% 、敏感度 82.10% 、特异度 83.39% 均低于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案,且其错诊漏诊率 23.53%高于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案 5.88%,相关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在常规心电图检测的基础上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联合诊断,既可帮助临床快速明确其实际病情,同时还有利于降低错诊漏诊率,从而不断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可靠性,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