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研究表明[1],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而内皮功能不全又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因素和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因而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对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苯那普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文献报道[2],ACEI可促进内皮细胞保持完整的功能。本研究主要了解苯那普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超声多普勒 苯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影响
  • 简介:目的:观察缬沙坦及培哚普缬沙坦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重塑及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培哚普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疗程24周。测定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及2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Ds),计算左室质母指数(LVM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例慢性心衰患者LVEF较正常值降低,LVDd、LVDs、LVMI均较正常值增加。三组治疗后12周及24周LVEF、LVDd、LVDs、LVMI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三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4周联合治疗组较缬沙坦组、培哚普组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缬沙坦对慢性心衰患者左室重塑及心功能的有益作用与培哚普相当,两药合用优于二者的单独治疗。

  • 标签: 缬沙坦 培哚普利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室重构
  • 简介:目的探讨主支支架边支预埋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以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支支架边支预埋球囊术进行治疗.依据研究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特点,选取行单导丝边支保护的60例边支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1年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IMImyocardialperfusion,TMP)血流分级等.结果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8.84%和85.7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1.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研究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98%(6/86)vs.31.75%(20/63)P<0.05];TIMI血流分级、TMP血流分级以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右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支支架边支预埋球囊可提高冠状动脉分支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运重建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运动耐受性,并减少了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左室收缩功能下降而引起的住院死亡.临床上常常在ACEI基础上合用硝酸酯类治疗心力衰竭.但这种混合治疗的临床益处仍没有得到评价.我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ACEI基础上用硝酸酯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硝酸酯类 雅施达 单硝酸异山梨酯
  • 简介:目的:探讨福辛普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被分成2组:福辛普组(20例,10mg,1次/日),氨氯地平组(20例,5mg,1次/日);疗程24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和肾功能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压及尿蛋白的排泄量均显著降低;(2)福辛普组尚能显著提高肾小球滤过率(P<0.05)。结论:福辛普和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福辛普还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肾功能试验 福辛普利 氨氯地平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进程中肾索一血管紧张索一醛固酮系统(RAAS)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安体舒通(SPI)干预对心肌纤维化大鼠AngⅡ产生途径的影响。方法:制作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①模型判断组,②ACEI组,③SPI组,④两药合用组,⑤不用药组,另设⑥假手术组。术后4周以心重/体重、心肌胶原含量判断模型成功.然后灌胃予以ACEI(0.9mg/kg·d)、SPI(1.8mg/kg·d)及二药合用(ACE10.45mg/kg·d+SPI0.9mg/kg·d)8周,对比各组问心重指数、心肌胶原含量、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Ⅰ(AngⅡ)和醛固酮(ALD)含量及心肌血管紧张索转化酶(ACE)和糜酶样活力。结果:腹主动脉缩窄4周后,心肌纤维化大鼠模型心重/体重、心肌胶原含量与血浆、心肌AngⅡ和ALD水平升高。予以ACEI和SPI治疗后,上述指标有所改善(P〈0.05~〈0.01),且联合用药,心肌ACE和糜酶样活力降低(P〈0.05)。结论:咪达普和安体舒通均能减轻心肌纤维化,但二者联用优于单独应用。

  • 标签: 螺内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目的观察培哚普和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超声改变和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培哚普和辛伐他汀)52例,对照组(辛伐他汀)52例。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直径、内膜-中膜厚度(INT)、血流及斑块的变化情况及血脂、血尿酸和C-反应蛋白的改变,记录临床症状及血压变化,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对软斑块有效率为92.3%,与对照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对硬斑块有效率为81.0%,对照组为50.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培哚普和辛伐他汀对颈动脉重构的指标[(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面积狭窄率(S)]显示有良好的改善作用(P〈O.05)。结论培哚普和辛伐他汀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重构有良好的逆转作用,可能与其作用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血脂代谢异常等有关,从而能积极预防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对保护心脑血管和减少心脑血管意外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培哚普利 辛伐他汀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改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肭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复律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50例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接受静脉滴注胺碘酮复律治疗,根据复律结果分为复律组(100例)和未复律组(50例),观察两组复律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患者被分为脑梗死组(20例)和无脑梗死组(130例),比较两组发病前后的NT-proBNP水平。结果:服药后48h内100例(66.67%)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与复律前比较,复律组复律后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967.04±366.16)pg/ml比(496.21±142.54)pg/m1],且显著低于未复律组(996.76±351.28)pg/ml,P均〈0.01]。脑梗死组中,与小面积脑梗死组比较,中,大面积梗死组NT—proBNP水平[(784.21±231.26)pg/ml比(1983.24±32.96)pg/ml,(3562.19±1468.32)pg/m1]显著升高,P均〈0.05或〈0.01。结论:入院时NT—proBNP水平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药物复律效果具有预测价值。NT-proBN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急性脑梗死后NT-proBNP水平越高,梗死面积越大,预后越差。

  • 标签: 房颤 利钠肽 脑梗死 胺碘酮
  • 简介:目的评价阿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轻-中度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阿沙坦酯组和缬沙坦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监测诊室血压(CBP)、心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治疗前与治疗12周结束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治疗12周末,两组的诊室血压,24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及夜间下降率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无显著变化;阿沙坦酯降低白昼及诊室收缩压(SBP)和降低24h、白昼、诊室收缩压幅度优于缬沙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舒张压(DBP)平均降压幅度、血压达标率、谷峰比值(T/P)及平滑指数(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自行缓解,但在引起转氨酶升高方面比较,阿沙坦酯更安全。结论阿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高血压 阿利沙坦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福辛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水平、炎症反应及心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分为对照组和ACEI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ACEI组给予福辛普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测定尾动脉收缩压,干预后测定心脏组织中炎性因子、重构分子的含量以及肾脏组织中炎性因子的含量.结果干预后2周、4周、6周、8周时,ACEI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呈逐步降低趋势,对照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无明显变化,ACEI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8周,ACEI组大鼠心脏组织中NF-κB、IL-1β、IL-6、TNF-α、CTGF、α-actinin、MMP-9的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F-κB(3.28±0.64)ng/mg比(6.61±0.93)ng/mg、IL-1β(1.02±0.17)ng/mg比(1.92±0.28)ng/mg、IL-6(0.74±0.11)ng/mg比(1.87±0.30)ng/mg、TNF-α(1.46±0.22)ng/mg比(3.42±0.57)ng/mg、CTGF(152.52±25.25)pg/mg比(353.68±51.24)pg/mg、α-actinin(1.86±0.26)ng/mg比(4.25±0.67)ng/mg、MMP-9(177.53±23.15)pg/mg比(353.64±46.79)pg/mg];大鼠肾脏组织中NF-cB、IL-1β、IL-6、TNF-α的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F-κB(2.24±0.35)ng/mg比(5.58±0.79)ng/mg、IL-1β(1.42±0.19)ng/mg比(3.20±0.56)ng/mg、IL-6(1.18±0.22)ng/mg比(2.78±0.35)ng/mg、TNF-α(0.51±0.62)ng/mg比(1.24±0.19)ng/mg].结论福辛普利用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能够降低血压并抑制炎症反应和心血管重构.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炎症反应 心血管重构
  • 简介:目的观察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ADHF)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DHF患者9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41~78岁,平均(61.5±19.4)岁。随机分为联合组、左西孟旦组和rh-BNP组,每组3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6h、12h、24h、48h、72h,记录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SaO2)及24h尿量、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72h时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脑钠肽(BNP)水平。同时统计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在治疗后6h、12h、24h、48h、72h,3组呼吸频率和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和肾小球滤过率升高,24h尿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rh-BNP组和左西孟旦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6h、12h、24h、48h、72h呼吸频率降低,24h尿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在治疗后72h的LVEDD及LVEF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较左西孟旦组和rh-BNP组LVEDD及LVEF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后72h的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时联合组较其他两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肝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等未出现明显异常变化,均未出现用药相关的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左西孟旦联合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较单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安全可靠。

  • 标签: 左西孟旦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发生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肢体肿胀的患者中应用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发生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肢体肿胀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以及张力性水泡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同时张力性水泡形成率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肢体肿胀患者,应用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可有效促进局部肿胀消退和疼痛的消除,明显降低局部张力性水泡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骨关节软组织损伤 肢体肿胀 甘露醇 低分子右旋糖酐
  • 简介:2009年10月9日.在第二十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期间,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领导与诸多专家、厂商、媒体余人齐聚一堂。总结《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和“健康从心做起”全国城巡讲(简称“城巡讲”)活动四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共话未来发展。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专家 健康 心血管疾病 循证 会长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沙度胺治疗效果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4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全反式维甲酸和达那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添加沙度胺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和6月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65%和75%,而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达那唑治疗,没有添加沙度胺治疗的对照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5%和4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沙度胺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能够明显的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沙利度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作用机制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伊布特和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PA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选取郑州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72例PAF患者,随机分为2组.伊布特组(33例)采用伊布特静脉注射转复窦性心律,用量:体质量≥60kg的患者,首次剂量1mg,体质量<60kg的患者,首次剂量0.01mg/kg.胺碘酮组(39例)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转复窦性心律,用量:体质量≥60kg的患者,首次剂量300mg,体质量<60kg的患者,首次剂量5mg/kg.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30min内、3h内、12h内、24h内的转复率,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伊布特组患者用药后30min内、3h内、12h内、24h内转复率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x2=10.7330,10.6500,8.4538,5.1932,P<0.01或P<0.05);伊布特组患者的平均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t=7.9009,P<0.01);伊布特QTc平均恢复时间短于胺碘酮(t=15.783,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90,P>0.05),但伊布特组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较胺碘酮组更短[(0.38±0.10)h比(16.75±8.39)h,t=11.195,P<0.01].结论与胺碘酮相比,伊布特对持续性房颤的转复率高,转复时间短,不良反应消失快.

  • 标签: 心房颤动 持续性 伊布利特 胺碘酮 转复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降压组和调脂联合降压组,治疗3个月后对治疗前后降压疗效及昼夜血压变化进行比较并作出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后,单纯降压组白天收缩压下降值为(17.1±3.5)mmHg,舒张压下降值为(7.9±2.5)mmHg,夜间收缩压下降值为(15.5±4.2)mmHg,舒张压下降值为(7.2±3.2)mmHg;而调脂联合降压组白天收缩压下降值(19.6±4.1)mmHg,舒张压下降值(10.5±3.1)mmHg,夜间收缩压下降值(19.2±4.0)mmHg,舒张压下降值(10.5±2.8)mmHg,调脂联合降压组及单纯降压组血压水平均较前下降,但调脂联合降压组患者夜间血压降低较单纯降压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血压;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减少昼夜血压波动,改善昼夜节律消失现象。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贝那普利 氨氯地平 非杓型高血压
  • 简介:目的观察雷米普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及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联合应用雷米普与缬沙坦组(治疗组)和单用雷米普组(对照组)治疗24周,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AlbuminExcretionBate,UAER)、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二者联合用药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功能。结论雷米普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并可进一步降低UAER,更有利于保护肾功能,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作用。

  • 标签: 缬沙坦 雷米普利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尿白蛋白
  • 简介:目的:对比培哚普与美托洛尔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48例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各7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培哚普,给予对照组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E峰/A峰比值(E/A)及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结果观察组LVEF、Tei指数、E/A均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症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3.3%,观察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结论培哚普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效果优于美托洛尔,长期应用有较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培哚普利 糖尿病 心功能不全
  • 简介: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苯那普单独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氨氯地平组(A组,41例,接受氨氯地平治疗);苯那普组(B组,45例,接受苯那普治疗);联合治疗组(C组,40例,接受氨氯地平和苯那普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血压及血浆NO、ET测定,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NO、ET水平对照。结果:较之对照组,三组高血压患者NO水平显著降低(P〈0.01),ET水平显著升高(P〈0.01)。三组治疗后血压、E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A组及B组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C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三组血浆NO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均〈0.01);A组及B组血浆NO水平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C组NO升高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和血浆ET水平,同时升高血浆NO水平,而两药联用疗效更佳。

  • 标签: 高血压 氨氯地平 苯那普利 一氧化氮 内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