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92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麦角新碱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2h和产后24h出血量、止血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产妇产后2h、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妇宫缩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较好,有利于产妇的产后康复。
简介: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家族成员ERCC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和新辅助化疗对其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RT—PCR检测56例术前未行治疗的乳腺癌标本和36例术前曾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标本中ERCC1基因的表达。结果未化疗组的乳腺癌中,ERCC1基因阳性表达率为37.5%,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t=0.229,P〉0.05)、肿瘤大小(F=0.586,P〉0.05)、淋巴结转移(t=0.365,P〉0.05)、病理分型(t=0.434,P〉0.05)、组织学分级(F=0.820,P〉0.05)、ER(t=0.523,P〉0.05)、PR(t=0.416,P〉0.05)和HER-2(t=0.847,P〉0.05)均无明显相关性。新辅助化疗组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未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8,P〈0.01)。结论耐药基因ERCC1的表达不受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但新辅助化疗可能上调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术后化疗中应予重视。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6例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之前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6例患者中,临床完全缓解(cCR)17例,部分缓解(PR)21例,无变化(NC)8例,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CR)9例,总有效率为82.6%,pCR率为19.57%.在受体双阴的22例患者中,20例有效(cCR+PR),总有效率为90.9%,NC2例;pCR6例(27.3%),受体单阳或双阳的24例患者中,18例有效(cCR+PR),总有效率为75.0%,NC6例.pCR3例(12.5%).受体双阴组患者的pCR率及总有效率都高于受体单阳或双阳组患者,但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受体双阴的患者可能较受体单阳或双阳的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更高.
简介:目的:观察布新洛尔联合地高辛对房颤(AF)伴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AF合并CHF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两组:地高辛组(A组)39例,地高辛联合布新洛尔组(B组)39例。入选病人常规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肠溶阿斯匹林(或华法令)和地高辛治疗,待病人无液体潴留,体重恒定后,B组加布新洛尔,两组病人在药物达到治疗剂量后,再予维持剂量并观察12周。两组均于入选时及治疗第12周末记录心室率,测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结果:①Holter检测显示A组最小、平均心室率和B组最小、平均和最大心室率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均〈0.01),B组治疗后最大、平均心室率均较A组显著降低(P〈0.01);②两组病人的LVEF治疗后显著增加(P〈0.01),B组治疗后较A组显著增加(P〈0.01)。无不能耐受治疗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适当剂量的布新洛尔联合地高辛能控制AF伴CHF患者的心室率,显著改善其心室功能,而且安全。
简介:目的评价卡铂为基础的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5年4月在我院以卡铂+5氟脲嘧啶(5-Fu)方案进行单疗程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共32例,观察化疗前后宫颈局部肿瘤病灶大小的变化、症状缓解情况以及化疗的毒副作用。结果32例患者中,临床CR与PR分别是9.4%(3/32)和56.3%(18/32),总有效率是65.6%(21/32),组织学CR1例,占3.1%。症状缓解方面。显效率为56.3%(18/32),有效率为25.0%(8/32)。非参数检验显示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肿块大小(最大径〉4cm与≤4cm)的化疗疗效差异无显著性,Spearman检验也未发现化疗疗效与上述因素的显著相关性。骨髓抑制是本化疗方案最为显著的毒副作用,主要为Ⅰ~Ⅱ度,分别为31.3%(10/32)、34.4%(11/32),Ⅲ度和Ⅳ度骨髓抑制分别为6.3%(2/32)、3.1%(1/32)。32例患者中,无肝肾功能损害病例。结论卡铂联合5FU作为宫颈癌NACT方案是有效、可行、安全的。但影响疗效的因素、远期疗效及对生存率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病例数以及长期的随访追踪。
简介: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间隔减瘤术(neoadjuvantchemotherapyfollowedbyintervaldebulkingsurgery,NACT/IDS)在晚期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0年6月至2013年1月109例IIIc和IV期晚期卵巢癌患者资料,将53例直接行肿瘤减灭术(primarydebulkingsurgery,PDS)患者纳入PDS组,将56例行NACT/IDS患者纳入NACT/IDS组,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和无病进展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T/IDS组手术切除率(53.6%)明显高于PDS组(43.4%)(P〈0.05);NACT/IDS组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优于PDS组(P〈0.05)。结论NACT/IDS增加了手术切除率,减少了手术创伤,术后生存率与PDS无明显差异。在Ⅲc期和Ⅳ期卵巢癌患者,并非强调直接行PDS,NACT/IDS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CK)19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8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变化,将3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对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采用Wilcoxon非参数秩和检验,用中位数±百分位数之差[M(Q_R)]表示,计数资料组间采用χ~2检验。结果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阳性表达率为32.56%(28/86),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分别P〈0.001);而新辅助化疗后阳性表达率为13.95%(12/86),化疗前后CK19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新辅助化疗后CK19mRNA阳性表达的患者中,57.14%(16/28)获得临床完全缓解成部分缓解,低于CK19mRNA阴性患者的93.10%(5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提示CK19mNRA表达水平变化可能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有关。结论CK19可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判定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
简介:目的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30位经巴德针(BardmagnumbiopsyneedIes)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临床分期ⅡA~ⅢC,均予以新辅助化疗(含紫杉醇类和/或蒽环类)2~5周期.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行磁共振成像(MRI)、B超及临床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3种方法所测出肿块的最长径与最短径分别与之相对比,评价MRI在评估肿块大小范围上的准确性及在判断肿块化疗后形态改变上的作用,并且评估MRI在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作用.结果MRI检查测出的肿块最长径与病理检查测出的最长径的关联性最高(r=0.840,P<0.05),B超检查与病理检查呈中度关联(r=0.635,P<0.05),临床检查与病理检查的关联性最低(r=0.583,P<0.05);最短径得出的结果与之类似.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块在MRI上呈现两种形态:20%为多发结节型及树枝型,80%为单发结节型.MRI在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判断上,敏感度为45.5%,特异度为50.0%,准确度为46.7%.根据最后动态增强磁共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的结果,有5例患者改变了原订的手术方案.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能更好评估残留癌的范围及形态,帮助外科医师更好地进行术前评估,更好地选择手术方式和确定手术切缘,但其在判断腋窝淋巴结状态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简介: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内蛋白质谱的变化,筛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相关蛋白质。方法60份样本来自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CEF新辅助化疗前后的乳腺癌组织。化疗前,行粗针穿刺获得乳腺癌组织;化疗后,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取样。应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的蛋白质谱,所得数据采用Biomarkerwizard3.0.2软件分析,得到差异蛋白谱,再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和配对设计t检验。根据差异蛋白质的质荷比,在SWISS-PROT数据库中检索与差异蛋白质相匹配的存在于乳腺组织或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质。结果通过比较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蛋白峰值,筛选出8个蛋白峰有差异的蛋白质,其质荷比(m/z)分别为5825.9、8949.5、11053.5、11652.0、17898.9、22250.6、26055.5、38546.6,化疗后这8个蛋白峰均高于化疗前(11.0±5.0比8.2±4.9、10.7±4.5比6.3±3.4、22.3±9.9比15.3±9.9、28.0±10.2比21.4±9.3、9.5±4.6比5.4±3.4、1.1±1.0比0.6±0.5、2.0±0.7比1.5±0.7及2.7±2.2比1.5±1.2,P值均〈0.05)。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可以筛选出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相关的蛋白质谱。
简介:目的摇评价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与其DFS的关系.方法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NAC的283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将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NLR值和PLR值作为截断值,按逸截断值和〈截断值分为高、低比值组.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治疗前外周血NLR和PLR水平与其DFS的关系.结果摇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NLR值和PLR值分别为1.8和130.0,以之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NLR(逸1.8)组180例和低NLR(〈1.8)组103例,以及高PLR(≥130.0)组130例和低PLR(〈130.0)组153例.中位随访30个月(5-46个月),高NLR组患者中位DFS较低NLR组短(27.0个月比34.0个月,Log-rank检验X^2=26.25,P〈0.001);高PLR组患者中位DFS较低PLR组短(27.5个月比32.0个月,Log-rank检验:X^2=28.32,P〈0.001).在NAC后未达到pCR的239例患者中,高NLR组患者(n=161)DFS较低NLR组(n=78)差(HR=2.84,95%CI=1.43-4.45,P=0.002),高PLR组患者(n=118)DFS也较低PLR组(n=121)差(HR=2.62,95%CI=1.51-4.61,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有生育史(HR=3.90,95%CI=1.28-11.87,P=0.016)和高PLR(HR=1.01,95%CI=1.00-1.02,P=0.004)是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DFS的不良预后因素,而高NLR不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摇乳腺癌患者NAC前外周血高水平NLR和PLR预示其预后较差,PLR为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