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MJ)疼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特征。方法:选择单侧TMJ疼痛患者与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者各20名,测量并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开口度(OR)、双侧TMJ的机械疼痛阈值(MPT)和压力疼痛阈值(PPT)。结果:病人组VA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病人组开口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患者TMJ疼痛侧MPT、PPT均小于对照组同侧(P<0.05)。病人组TMJ疼痛侧与无痛侧之间的MPT及PPT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MJ疼痛患者对疼痛感觉较敏感,运动功能下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定量感觉测试 疼痛
  • 简介:舌癌是口腔颌面外科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恶性度高,局部复发率高,需手术彻底根治。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们对一例舌癌患者进行舌缺损功能性重建,采用血管化游离前臂皮瓣舌再造术,患者伴有牙列缺损,咬合功能丧失,

  • 标签: 舌癌 前臂皮瓣 舌再造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GM—CSF、IL-4、TNF—α及肿瘤细胞裂解液体外诱导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选取10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和6例健康人,抽取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经贴壁获得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在体外先后加入GM—CSF、IL-4和肿瘤细胞裂解液、TNF—α诱导培养,获得成熟DC,进行形态学观察,以流式细胞术检测DC标志物表达率。实验中设置舌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肿瘤裂解液诱导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9d诱导培养,细胞数量增加,体积增大,相差显微镜、HE染色和扫描显微镜下均见细胞表面树突状突起,呈典型DC形态。舌癌组DC平均获得率9.9%,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P=0.1287)。舌癌组成熟DC标志物CD83表达率为37.19%,共刺激因子CD40、CD80和MHC分子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51.79%、48.43%和65.82%。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P〉0.05)。肿瘤细胞裂解液诱导组较对照组可获得更高的DC获得率和成熟率,分别为P=0.0186和P=0.0473。结论:舌癌患者外周血来源DC前体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可以转变为形态和功能成熟的DC;肿瘤细胞裂解液刺激,有助于提高DC获得率和成熟率。

  • 标签: 舌鳞癌 树突状细胞 肿瘤裂解液 成熟调控
  • 简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科常见却难治的疾病之一,随着国内外研究者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医学理念的进步,逐渐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理念转化为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的治疗理念,临床工作者也逐渐重视心理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中的影响。本文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分类、常用心理量表、常见心理影响因素、心理治疗方式4个方面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并采用颞下颌关节腔冲洗术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疼痛及不良情绪,为进一步提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 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 心理量表
  • 简介:目的:比较中国香港地区痴呆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刷牙习惯、静息状态下唾液流率以及口腔健康状况是否存在不同。材料和方法:经过样本量计算.需要纳入82位60岁以上的中国老年痴呆患者.能够配合牙周探诊操作并且加入日常管理中心。年龄、性别匹配全身健康的非痴呆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用调查问卷收集刷牙情况。此外.测量静息状态下的唾液流率.用龋失补指数DMFT指数和社区牙周指数(CPI)分别记录患龋情况和牙周状况。结果:招募了59名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痴呆组.以及相同数目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他们的平均年龄为80岁(SD=7)。相对于对照组,老年痴呆患者较少每天刷牙两次(31%VS5%:P〈0.0001)。再者.唾液流率也较对照组低(0.30ml/m.nVS0.41m1/min:P=0.043)。龋患病率平均DMFT值(±SD)与对照组相似(223±8.2vs21.5±82.P=0.59)。牙周袋(CPI〉3)的患病率在两组中没有差异(78%vs74%.P=0.64)。结论:相较于对照组,较少的老年痴呆患者会每天刷牙两次。尽管他们静息状态下唾液分泌量减少.他们的龋发病率和重度牙周病的患病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 标签: 老年痴呆患者 中国香港地区 口腔健康状况 社区牙周指数 健康对照组 刷牙习惯
  • 简介:本文对24位青少年正畸患者治疗前、后和保持期间髁突在正中He位(CO)与正中关系位(CR)时的位置进行比较。模型通过面弓转移并依据正中关系He记录上He架,在髁突水平测量x、y和z平面上CO-CR差异。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样本的平均CO-CR差异及不同时期间CO-CR差异的大小和方向。结果表明,左右侧CO和CR之间三维平均距离从治疗前到保持期间呈增大趋势。所有可导致变异的因素都被考虑在内后,检查者自身变异构成总变异的20%至25%。记录正中关系时,与第二检查者的相关系数左右侧分别为0.61和0.75。检查者间变异与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CO-CR差异的变异相拟。因此,测量所得的差异可能是CO-CR关系变化的结果,也可能是检查者变异或是二者共同引起的。

  • 标签: 正畸治疗 正中He 正中关系 差异
  • 简介:目的:研究伴发身体其他部位创伤的颌面伤患者综合救治中专科确定性手术时机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统计4所大型综合医院口腔科病房近20年收治的4869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伴发身体其他部位创伤状况和专科手术时机。结果:4869例患者中,面骨骨折3364例,软组织伤1505例。伴发其他部位创伤1524例(占31.3%),其中颅脑伤570例(37.4%),肢体伤545例(35.8%),胸部伤170例(11.2%),眼创伤151例(9.9%),脊柱伤54例(3.3%),腹部伤34例(2.2%)。74%的颅脑伴发伤患者伤后4周内、76.2%的眼伴发伤患者伤后7d内进行了面骨骨折手术治疗。而肢体、脊柱、胸腹部伴发伤患者,面骨骨折手术均有不同程度延误。结论:伴发多系统创伤的颌面伤患者的救治需要多学科间的合作,在患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全身状况稳定的情况下,大部分颌面多发伤患者可以同期或早期进行专科处理。

  • 标签: 颌面伤 多系统创伤 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不同症状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尤其是焦虑的差别,为心理治疗对策提供试验依据。方法206例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的TMD患者和201名无症状志愿者,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根据患者主诉分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TMD患者SCL-90量表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及总分高于无症状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躯体化=3.79,P躯体化=0.000;t抑郁=2.14,P抑郁=0.033;t焦虑=2.91,P焦虑=0.004;t敌对=3.93,P敌对=0.000;t精神病性=2.48,P精神病性=0.013;t总分=2.80,P总分=0.005);女性TMD患者的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得分均高于女性无症状志愿者(t状态焦虑=3.52,P状态焦虑=0.001;t特质焦虑=4.26,P特质焦虑=0.000),两组男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状态焦虑=0.36,P状态焦虑=0.718;t特质焦虑=0.76,P特质焦虑=0.453);(2)不同症状TMD患者在躯体化和状态焦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躯体化=2.714,P躯体化=0.046;F特质焦虑=3.007,P特质焦虑=0.031),具有单纯疼痛症状者躯体化得分高于单纯弹响患者(P=0.005),单纯弹响及疼痛伴弹响患者的特质焦虑得分高于疼痛伴开口受限者(P=0.016)。结论TMD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比无症状人群低,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方面。女性TMD患者有明显焦虑特征。单纯疼痛TMD患者躯体化比单纯弹响者更为明显。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心理社会因素 症状自评量表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 简介:口腔门诊经常遇到老年人或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而又需要拔牙的老年患者.老年人在患有口腔疾病的同时,还可患有多种的全身疾病[1].他们由于年老体弱多病,往往对接受拔牙术会有诸如恐惧、焦虑、担忧等心理问题,而致其在术前术中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术中的任何刺激(包括麻醉或操作中轻微疼痛)都有可能诱发心血管意外及其它并发病症出现.

  • 标签: 老年人 拔牙 心理诱导 麻醉 牙科
  • 简介:目的:研究口腔医院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的住院患者在性别、年龄、年份、病种上的分布及感染者的肝功能状况。方法:收集2008-2012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过丙肝抗体检测的住院病人的数据,按性别、年龄及检测年份的不同分组比较丙肝抗体的阳性率,并观察丙肝抗体阳性病人的病种情况。分析丙肝抗体阳性病人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数据,以期了解感染者的肝功能状况。结果:口腔医院住院患者抗-HCV阳性率为0.25%,低于文献中所述的一般人群3.2%的抗.HCV阳性率流行率;住院患者抗-HCV阳性病人的肝功能异常率为53.33%,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阳性患者17.77%肝功能异常率有显著性提高(X^2=9.11,P〈0.01)。结论:对口腔患者术前和创伤性治疗前的抗。HCV的检测能及早发现HCV感染者;同时口腔医院的医护员工需加强对病人和自身的保护,严格消毒操作器械,防止HCV的医院内传播;HCV感染者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防止肝脏的损伤。

  • 标签: 口腔医院 丙型肝炎病毒 感染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简介:咬合创伤作为牙周病的一种辅助破坏因子,在有炎症的情况下,能加重炎症引起骨破坏[1].我科在对29例牙周炎错(牙合)患者的修复前正畸治疗中,对早接触和(牙合)干扰进行咬合调整,并通过治疗前后的牙周探测检查及对比分析进行疗效评价.

  • 标签: 正畸治疗 患者 牙周炎 炎症 咬合创伤 修复
  • 简介:目的研究口腔正畸患者躯体变形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编的《口腔颌面部躯体变形障碍自评量表》随机对191例口腔正畸初诊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结果正畸临床患者中40.32%存在一般体像心理问题,15.18%存在躯体变形障碍倾向,3.14%有心理障碍。较高学历(本科及以上)及自评分低(≤6分)患者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较低学历(大专及以下)及自评分高(≥7分)患者,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性别、社会经历、婚姻对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正畸临床中应重视患者的体像心理问题;有必要在治疗前对患者作出有效的心理评估。

  • 标签: 躯体变形障碍 口腔正畸 心理测试 评定量表
  • 简介:目的研究平面导板对成人颌面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固定矫治结合平面导板治疗的成人完成病例,24例单独采用固定矫治的成人完成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颌面结构变化的差异.结果除咬合打开量外,两组间上下磨牙高度、下颌平面角、下面高等测量项目的变化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平面导板在辅助打开咬合的同时,对于成年患者的垂直向颌面结构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平面导板 固定矫治 成人
  • 简介:目的:全面了解老年修复患者口腔组织特点,为老年人群的修复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基础性资料,进一步指导老年人的修复工作。方法:采用临床检查的方法,内容包括缺失牙情况、余留牙的健康状况、咬合状况等。结果:1.老年患者人均缺牙11.7颗,KennedyⅠ类、Ⅱ类占全部缺失类型的62.7%;2.缺失牙位最多的前三位牙齿分别为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一磨牙;3.咬合牙对数平均为4.66对,咬合接触最多的牙位是尖牙,其次是侧切牙和切牙;4.19.7%的老年患者口腔卫生较差,55.6%的患者存在食物嵌塞,46.3%口腔中的牙齿需要进行治疗,指征失牙数平均为1.5颗。结论:1.老年缺牙患者缺牙数量多,咀嚼功能丧失较多;2.口腔卫生普遍不良;3.余留牙的健康状况较差;4.修复条件差,修复前需进行必要的调牙合。

  • 标签: 老年人 牙齿缺失 修复
  • 简介:牙列末端游离缺失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缺牙方式,如不及时修复,对患者的咀嚼、生活和全身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负面影响。由于全身状况、余留牙的健康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对老年患者而言,可摘局部义齿(RPD)目前仍是主要的修复手段。此类

  • 标签: 老年患者 游离端 可摘局部义齿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成年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收治的16例未伴有唇裂的成年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腭裂组),通过拍摄标准头颅定位X线片,测量相关头影指标,并同时与20名正常成人(正常组)的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其上颌骨在三维方向上的发育情况。结果男性和女性研究群体中,上颌骨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关系以及上颌骨长度与颅底长度的比值、面中份的高度与全面高的比值、上颌宽距与上面宽的比值,腭裂组与正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年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上颌骨的长度、高度和宽度的发育基本正常。

  • 标签: 腭裂 上颌骨发育 头影测量
  • 简介:目的:从患者角度探讨更加合理的程序治疗老年牙周病松动牙,以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附着丧失〉5mm的牙周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84颗患牙),一组按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松牙固定方法顺序治疗,另一组按基础治疗-松牙联冠修复固定-牙周手术的顺序早期修复,比较2组患者2个月时咀嚼功能恢复情况、接受牙周手术情况及2年后咀嚼功能。结果:早期修复组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复优于顺序治疗组,更容易接受牙周手术,2年后咀嚼功能仍优于顺序治疗组。结论:松动牙联冠固定修复先于牙周手术,对缓解症状,改善外观有积极作用,能够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满意度,并间接提高疗效。

  • 标签: 牙周疾病 牙松动 治疗 老年人
  • 简介:本研究通过分析Angle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亲代的型特征,对比一般人群与Angle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亲代的Ⅱ类错发病情况,对Angle氏Ⅱ类错的家庭聚集性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Angle氏Ⅱ类错有家庭聚集性,该病患者亲代的Ⅱ类发病率高于一般普查群体的发病率,按一级亲属发病率估算的遗传度为81%,认为此Angle氏Ⅱ类1分类错有较大的遗传作用的可能

  • 标签: 发病率 家庭聚集性
  • 简介:患者,男,19岁。因下颌前突,要求手术治疗。一、临床检查颜面部左右基本对称,面中线居中,侧貌为凹面型。双侧颞下颌关节未闻及弹响音,无压痛,开闭口运动无异常,运动对称。恒牙(牙合),双侧磨牙为近中尖对尖关系,前牙反(牙合),下颌牙列轻度拥挤,下切牙舌倾,17、27颊倾,46、36、37、26(牙合)面均可见银汞充填体(图1)。无口腔不良习惯,否认家族史,有两年正畸治疗史。

  • 标签: 错(牙合)畸形 心理障碍患者 手术治疗 前牙反(牙合) 骨性 口腔不良习惯
  • 简介:目的测量分析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比研究各类磨牙症的颅颌面形态学特征。方法拍摄86个磨牙症患者的标准头颅定位侧位片,运用CASSOS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系统.选取JarabakAnalysis,TweedAnalysis及TidemanAnalysis中的37个相关指标,采用Bonferroni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颅颌面形态特征。结果(1)非正中型磨牙症患者的下颌角、后角总和、下颌下角、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构成的角、殆平面与下颌平面构成的角、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所构成的角等均大于正中型磨牙症(P〈0.01);而后面高与前面高之比、前牙覆黯小于正中型磨牙症(P〈0.01)。(2)非正中磨牙症患者的下颌角和下颌下角大于混合型磨牙症(P〈0.001);而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ANB)小于混合型磨牙症(P〈0.05)。结论(1)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颅颌面形态各有特征。(2)非正中型磨牙症患者下颌向后旋转呈垂直向生长、有高角骨面型倾向。(3)正中型磨牙症患者下颌向前旋转呈水平向生长,为低角骨面型。(4)混合型磨牙症患者下颌有水平向生长及下颌后缩趋势。

  • 标签: 磨牙症 X线头影测量 颅颌面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