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可靠的大鼠髂动脉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取42只雄性SD大鼠,用2F球囊导管自腹主动脉切口插入,推拉3次造成左侧髂动脉损伤并分别于术后即刻、3、7、14、21、28和56d,取大鼠左侧髂动脉及右侧正常髂动脉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并计算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N/M),评价内膜增生情况。结果42只大鼠1只死于术后出血,发生并发症3只,建模成功率90%(38/42)。球囊损伤可以使大鼠髂动脉内膜剥脱,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损伤后3d开始有新生内膜形成,7d时内膜面积与N/M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内膜面积逐渐增加,28d达到最大,内膜面积及N/M值14、21、28、56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4、21、28d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8d与56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髂动脉损伤模型高效可靠,可以满足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研究的需要。

  • 标签: 大鼠 髂动脉 再狭窄 球囊损伤 内膜增生
  • 简介:目的分析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邻位皮瓣修复软组织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分期修复重建骨及邻位皮瓣修复软组织创面治疗,第一期采用半环式外固定支架做二维固定,第二期纠正酸中毒,给予脱水、抗感染、抗凝、扩血管治疗,第三期行小切口潜行插入锁定钢板固定,第四期植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无一例截肢,骨痂生长平均时间为8周,骨性愈合时间为10~12个月;随访12~24个月,均无骨不连和畸形等异常发生。患肢膝关节活动度≥100°,Johner-wruh评分评定:16例(80.0%)为优,4例(20.0%)为良。结论20例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邻位皮瓣修复软组织创面的治疗效果显著,邻位皮瓣修复软组织创面的效果理想,可促使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皮瓣修复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同期行分流与颅骨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手术的颅脑损伤病例,对其临床资料、并发症及其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术后82.1%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脑积水、脑膨出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手术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积水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VSD灌洗联合带蒂非主干血管皮瓣移植治疗足踝部感染性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以来,我院应用VSD灌洗联合带蒂非主干血管皮瓣移植治疗足踝部感染性组织缺损30例,治疗方法:①术前根据药敏结果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②术中彻底清创,清除坏死骨组织及炎性肉芽组织;③创面安置VSD负压材料,持续抗生素灌洗5~7d,负压封闭引流8—10d;④应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结果本组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感染均已控制,感染部位达到临床愈合。结论采用一期VSD联合敏感抗生素冲洗,二期采用带蒂非主干血管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可彻底治愈足踝部感染性创面。

  • 标签: VSD 灌洗 显微外科 感染
  • 简介:我院从1992~1996年用V-Y型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17~52岁,平均36.5岁。拇指12例,食指17例,中指13例,环指10例。2手术方法指根神经阻滞麻醉,橡皮带止血,指端清创、拔甲,尽量不咬除末节指骨,以保证伤指末节足够长

  • 标签: 指端缺损 皮瓣修复 手术方法 神经阻滞麻醉 橡皮带 末节
  • 简介:铸造全冠是牙科合金材料铸造而成的全冠,它通常以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等铸造而成。由于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目前它主要用在后牙,磨牙、特别是第一磨牙,由于萌出时间、解剖特点等原因,牙冠常常过早大面积缺损,用一般的门诊修复难以解决,或因缺损面积大,治疗后容易折断的患牙、接触不良、牙间隙引起食物嵌塞,牙龈红肿疼痛等,均可用铸造全冠修复,恢复牙冠正常形态、功能、良好的邻接关

  • 标签: 铸造全冠 缺损修复 铸造冠 食物嵌塞 镍铬合金 大面积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磷酸果糖激酶(PFK)表达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脑的保护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参附注射液预处理(SFI组),每组3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再灌注模型,TTC染色测脑梗死面积,并检测PFK活性及PFK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参附注射液能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灶的面积。IR组与Sham组比较,PFK活性明显降低(P〈0.05),PFK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SFI组PFK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活性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FK表达及活性有关。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脑缺血再灌注 磷酸果糖激酶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材料料修复牙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对我科门诊的150例楔状缺损患者分别采用玻璃离子材料、光固化树脂材料和光固化复合体材料进行修复,并分别于1年后和2年后进行复查,比较三者的疗效差异。结果1年后光固化树脂纽和玻璃离子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固化复合体纽的成功率与前两纽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年后结果显示,光固化树脂纽的成功率高于玻璃离子纽(P〈0.05);光固化复合体组的成功率高于前二者(P〈0.05)。结论光固化复合体的修复成功率明显优于玻璃离子材料和光固化树脂,是较为理想的楔状缺损修复材料。

  • 标签: 楔状缺损 玻璃离子 光固化树脂 光固化复合体
  • 简介:目的比较楔状缺损经不同方法预备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161颗楔状缺损牙齿,按照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不制备洞组和制备洞组,不制备洞组78颗牙齿,制备洞组83颗牙齿。不制备洞型,仅磨除表层玷污牙本质和按龋洞Ⅴ类洞制备洞型两种方法预备,3MFiltekTMZ350充填修复,参考改良的USPHS系统对1年及2年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制备洞型组修复体质量无论在1年或是2年复查时成功率均高于不制备洞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6,P〈0.05)。结论楔状缺损按Ⅴ类龋洞制备洞型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楔状缺损 Ⅴ类洞 树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口腔种植固定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共3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修复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固定修复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经修复治疗后的各项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固定修复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牙列缺损 各项功能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口腔种植固定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共3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修复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固定修复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经修复治疗后的各项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固定修复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牙列缺损 各项功能情况
  • 简介:我院2003年至2004年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857例,其中有合并伤者120例,占14%,现分析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合并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50例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术后清除乳酸与恢复体温时间详细记录,并对产生并发症的情况深入了解。结果:经手术治疗及护理后,在产生并发症比率、清除乳酸及恢复体温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患者都比对照组患者低,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腹部损伤控制 急诊外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腮腺肿瘤较为常见。我院1955年至1978年收住的面颌部肿瘤患者4427例中,腮腺肿瘤患者占15.7%(696/4427例)。目前对腮腺肿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近数十年来,为了防止术后复发,一致认为应同时切除腮腺,保留面神经。据临床统计资料,发生在腮腺的肿瘤约80%是良性,其中多形性腺瘤(即混合瘤)占首位。由于这类肿瘤的多中心性,复发和有恶变的可能性等特点,而常需进行包括腮腺深、浅叶和付腮腺在内的,全腮腺切除。

  • 标签: 切除术颌 后区缺损 缺损整复
  • 简介:目的探索应用游离足内侧皮瓣修复大鱼际皮肤及软组织损伤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6年以来游离足内侧皮瓣修复大鱼际皮肤及软组织损伤5例,一期覆盖创面,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感觉功能满意。结论足内侧皮肤血供属多源性,有足底内侧动脉,内踝前动脉及附内侧动脉等供养,上述动脉解剖较为恒定,均可做为血管蒂选择,因此,应用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大鱼际的外形和功能。

  • 标签: 整形外科 皮瓣 足内侧皮瓣 皮肤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