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计算多种条件下作用于舰炮随动系统执行电机轴上负载变量的基础上,利用KOLLMORGEN公司黄金系列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作为舰炮随动系统的负载参数模拟系统,分析了系统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实现了舰炮负载参数的半实物仿真.
简介:传统的总线技术传输速率低、可靠性差和布线结构复杂,不适用于复杂火炮系统。因此,选择通信速率快、可靠性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FlexRay总线技术构建火炮通信节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FlexRay的火炮随动系统通信接口卡以MC9S12XF512单片机为处理核心,通过节点软硬件设计,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和传递。实验证明,FlexRay技术可增强控制系统稳定性,提高系统实时反应能力。
简介:对机械系统动作可靠性进行了数学描述,建立了基于Max-PR准则的机电随动系统动作可靠性数学模型,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简介:基于DSP、FPGA和CAN总线的嵌入式数字型舰炮随动系统,因“飞车”故障而导致舰炮机械限位装置等结构组件损毁.通过与模拟控制随动系统对比分析,随动控制模块与交流驱动器CAN总线通信中断是造成故障的主要原因.根据故障机理,在软件、电气、机械三层安全保护设计方案基础上,针对电气限位点,采用在随动控制模块、角度限制器和交流驱动器前端增设电气限位点,检测触点接至电源启动回路的硬件设计,在随动控制模块与交流驱动器CAN总线通信软件中增加“握手”信号的软件设计,实现了系统整体安全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安全保护措施可靠、有效.
简介:根据自行榴弹炮的战术使用特点,提出了自行榴弹炮随动系统执行元件功率计算应以火炮火力机动性为出发点,按调转指标计算执行元件峰值功率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分析了调转过程中加速度、速度与调转指标定量关系及加速、制动过程动力学方程为基础进行的。先估算满足调转要求的执行元件的最小功率,初选执行元件,再根据执行元件、动力减速器参数及调转过程的运动学、动力学方程计算执行元件峰值功率,经校核,选定执行元件功率。并对如何合理的设计、选择执行元件转子转动惯量、动力减速器速比和效率等参数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
简介:将捷联惯导安装在火炮的摇架上,直接测量身管的射向,可提高火炮的操瞄精度。采用四元数法求解火炮随动系统的解耦误差控制量,使方位、高低随动能够独立控制,可避免将主令与捷联惯导姿态测量的对应值直接求差,作为随动系统的误差控制量,致使两个通道的运动控制存在耦合的问题,从而提高调炮精度。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法有效。
简介:常规模糊控制器对系统的控制方式完全基于启发式的控制,对超调量的回调速度较慢。以武器随动系统和模糊控制为背景,提出一种基于参考模型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以改善其控制性能。利用参考模型与系统过程的递归方程式的关系,确定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单点输出值,从而克服启发式控制方式在小误差范围内灵敏度差的缺点,达到加快系统的过渡时间和增强系统的速度跟踪性能的目的,最终使设计的控制器对武器随动系统的控制效果达到其技术指标的要求。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简介:火控计算机与数字随动系统以DSC—SDC接口方式进行瞄准全角量轴角转换时,带来一定的转换误差,从而降低了舰炮系统瞄准精度。从SDC工作原理分析,将转换接口视为一个伺服系统,利用数字式测控设备,进行仿真实验。在正弦函数信号作用下,测量经轴角转换后的信号幅值及其与源信号的相位差,绘制出频率特性曲线。通过斜坡函数作用下转换接口稳态误差计算与实测,提出了误差修正的方法。仿真实验和分析结果,为制式舰炮改造过程中,消除转换接口误差,提高舰炮系统精度提供参考。
简介:弹管间隙是影响火箭炮初始扰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据某多管火箭炮的实际结构,建立了发射动力学模型。应用动力学显式有限元理论对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获得了不同弹管间隙条件下影响火箭炮初始挠动的相关参数。通过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了火箭炮初始挠动随着弹管间隙变化的趋势,为火箭炮结构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舰炮随动系统负载仿真研究与实现
基于FlexRay总线的火炮随动节点设计
机电随动系统动作可靠性研究
数字式舰炮交流随动系统安全保护设计
某自行榴弹炮随动系统执行元件功率计算
基于捷联惯导的火炮随动系统应用研究
随动系统的参考模型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
数字随动系统与火控计算机接口特性分析及修正
弹管间隙对火箭炮初始挠动影响的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