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六年前,我在河大读书,怀着“作家梦”,徜徉在图书馆林林总总的文学书籍里。读多了,手痒心痒,人就跃跃欲试,孰料文坛之道如盘山小径,缥缈而遥迢,使我味得生活的底蕴不够。一日,室友捎来一本《公安月刊》,倚在床上随便翻翻,不料竟浸于其中,大学围墙之外的生活世象从书页上纷沓走进心怀,方醒悟生活如山连连绵绵。之后,假日里逛游书市,总不忘捎两本回来。虽然它不如各类文集峥嵘轰动,它的内容却如一泓水,让我在水声涟动里嗅着缕缕水汽。参加工作后,单位每年订它,一期一期地读着,一篇篇文章叙述着爱情、金钱、道德、法律、人伦的新世象,生动地描述当今社会生活的焦点,也清晰地示析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真谛。扬善惩恶,都蕴在通俗形
简介:这是个炒作的年代。“美女作家”之风刚刚吹过,“美男作家”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眼下最具代表性的就数《沙床》的作者葛红兵了。教授出身的他,是怎么书写纷繁复杂的师生恋的?很可惜,和美女作家一样,他没能摆脱(其实是有意迎合)身体写作的窠臼。小说也写到了纯情,但人们可以依稀看到克隆《挪威的森林》的痕迹,其实小说这东西的好与坏向来见仁见智,没个定论,以至人们在心目中形成个约定俗成的共识,那就是看销量。据说《沙床》首版5万册,数字惊人!能达到这个首版数的中国作家大概不足10个,王安忆小说的首版数是2万册,苏童小说的首版数是3万册。那么《沙床》真的有如此“魅力”吗——揭开它包装精美且有名人签名的“床罩”,你会发现,《沙床》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简介:<正>对于读书,至今我仍属盲从之人,多是看热闹,未能达到深入其中,读则明晰透彻,深得要旨,写则温文尔雅,汪洋恣肆的境界。虽如此,二十几年来,不曾间断读书,算来也无愧人生。几桩读书中发生的趣事,信手拈来,道于各位。七十年代初,我升入中学。校园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充斥耳畔的是吵闹声、批判声,学校里惟没有读书声。那时候,人的神经绷得紧紧的,那样一种环境、一种氛围,读书者能有几人?我却有幸得到了班主任老师的不吝赐教。班主任姓吕,教语文的,写得一手好字。吕老师每天早晨给我写一首绝句,五、七言什么的,先给我解意,然后要求我每日背诵下来。那时年龄小、记忆好,几百首诗歌就
简介:我的读书经历和很多人一样,是从少年时代开始的。此前东鳞西爪地看些小人书,多半是图热闹,谈不上是读书。那是一个缺粮又缺书的年代,每当我借到一部厚本小说时,那种喜悦难以言状。我的某本小说破损成什么样子,某本小说的封面被揉了几道皱褶等等,至今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1973年,我应征入伍,历任战士、班长、团政治处报道组长等职,那时我嗜书如命。战士们笑我,只要是印刷品都要看看。记得1977年初的一天,我走进一座刚被撤消的部队的营区,路经一间大房子,门敞开着,只见里面散乱的堆放着几尺高的"文革"时期的资料和宣传品,大概是部队"支左"时收集来的。我走进去仔细翻阅起来,竟然从中翻出几本外国古典文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