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会议。1924年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政见不合,自动脱党。1927年12月在武汉被桂系军阀逮捕杀害。1918年至1922年李汉俊在上海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也是他一生中在政治上最辉煌的时期。1921年6月李汉俊巧妙地安排中共"一大"会场,对"一大"的顺利召开功不可没。李汉俊牺牲后,他的后人均能继承先辈的遗志,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贡献。今年是李汉俊同志诞辰115周年,本刊特发表陆米强先生撰写的《李汉俊巧设中共"一大"会场》和陈绍康先生的《李汉俊的后代们》两文,以志纪念。
简介:明代南都金陵是明王朝的南方政治文化中心,人文荟萃,明代诸多诗人作家或籍贯、或宦游、或寓居金陵,与金陵之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之渊源,金陵文学自是明代文学之重要构成部分。永乐迁都北京,南都金陵文学历经短暂的萧条、岑寂与复苏,于弘治、正德间日渐兴盛,文人社集蔚为大观。晚明大家钱谦益(1582—1664)在论及“金陵社集诸诗人”时称“弘正之间,顾华玉、王钦佩,以文章立蝉;陈大声、徐子仁,以词曲擅场。江山妍淑,士女清华,才俊翕集,风流弘长”。①钱牧斋认为顾磷(字华玉)、王韦(字钦佩)为弘治、正德间金陵艺文活动的核心人物,也是这个时期金陵文学代表性作家,其生平事迹与艺文成就当为吾人研究明代文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简介:李文俊,著名学者、翻译家、散文家。祖籍广东中山,1930年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在《译文》与《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多年,曾任《世界文学》主编、中国译协副会长兼文艺翻译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中外文学交流会委员、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等。李文俊的主要译作有诺贝尔奖得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去吧,摩西》《押沙龙,押沙龙.》等,并出版两本福克纳评传和画传。另译有美、英、加、澳等国文学作品多
简介:2015年,河南省沁阳市沁园路北段出土一方明代墓志。墓主冯世昌祖籍山东巨野,始祖冯珐因武功升任南京豹韬卫水军所正千户,二世祖冯胜袭位,于正统八年改授郑藩仪卫司仪卫正,随郑藩王至怀庆府安家落户。之后,高祖冯宣、曾祖冯忠、祖父冯继祖、父冯汝迁袭职。墓主冯世昌生于正德十三年六月二日,卒于万历八年三月二日。嘉靖二十四年袭职。二十九年,郑恭王朱厚烷因向世宗朱厚熄上书建言被削爵禁锢凤阳,世昌也因此被发配边境地区的卫所充军。隆庆元年,穆宗朱载壁即位,朱厚烷复爵还国,世昌恢复仪卫正之职。志文详细记录了冯世昌的家世、生平和郑藩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对了解和研究明代宗藩制度以及沁阳地方社会史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对史书、方志起了印证、补充作用。
简介:冯子祥,1932年生,1949年冬在广州举办“迎解放”二人画展,“欢庆广州解放”影展和参与华南丈联(筹)主办“义卖劳军”画展。长期在宣传、文教、文化、文艺机关工作,1992年秋退休。1980—1985年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广东分会主管创作辅导,1983年出席全国摄影创作会议。先后在全国、海外参展或报刊上发表作品和文章,主编多本画册、影集与文集。现为广州市美术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和广东老摄影家,广东省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士、中国摄影家。曾获有关部门“十大优秀作品奖”、“十年荣誉奖”和广州市教育基金会赠予“以尔丹心美我中华”纪念。
简介: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冯延巳(903-960)为南唐重臣,很得中宗李璩信任,虽几经起伏,一生大多数时光还是悠游闲适的。富足的生活和南唐灵秀的风光养育了他隽永的才气,使其与李氏父子一同撑起了南唐在词史上的一方天地。有学者在概括冯延巳词的特点时,曾指出其“因循出新”,在继承了花间派相思恨别、伤春悲秋等传统主题之外,又有所突破和创新。他第一次将人生短暂的生命忧患意识带入了词境之中,提高了当时“词”这一新兴文体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欧阳修、晏殊等人产生极大影响。冯延巳于“词”,实有点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