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现行的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再研究。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确定本品合理的内毒素限值,并研究不使用缓冲液配制供试液对内毒素与鲎试剂反应的干扰情况。结果:本品使用现有的国家标准所确定的内毒素限值25EU·瓶^-1;同时研究证明配制供试液不使用缓冲液完全可行。结论: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细菌内毒素检查直接使用BET水配制供试液即可,而不需要使用缓冲液。

  • 标签: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细菌内毒素检查 缓冲液 干扰试验
  • 简介:建立HPLC法测定五维牛磺酸口服液维生素B1、B2、B6和烟酰胺的含量。采用C18柱,甲醇-0.01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1%冰醋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3nm。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9.7%、99.4%和99.4%。

  • 标签: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6 烟酰胺 高效液相 色谱法
  • 简介:目的探讨饮食指导对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水溶性维生素缺乏的影响。方法选取规律透析的MHD患者40例.除进行一般饮食指导外,增加纠正水溶性维生素缺乏的相关指导,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和水溶性维生素缺乏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饮食指导6个月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提升,水溶性维生素缺乏的情况明显改善。结论饮食指导对MHD患者非常有意义,可以有效改善MHD患者因透析所致的水溶性维生素的缺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饮食指导 维持性血液透析 水溶性维生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依地酸二钠钙联合水溶性维生素在职业性铅中毒患者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职业性铅中毒患者190例,采用摸球法分为A组和B组,各95例。A组采用依地酸二钠钙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B组采用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B组的81.05%,A组超氧化物气化酶、丙二醛水平均高于B组,尿铅及血铅浓度均低于B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地酸二钠钙联合水溶性维生素在职业性铅中毒患者治疗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依地酸二钠钙 水溶性维生素 职业性铅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对糖尿病小鼠感染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循环冻融的方法制备由聚乙烯醇和明胶组成的对照水凝胶及由前述2种材料+水溶性壳聚糖组成的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大体观察第1次冻融前后试管2种敷料流动性,并比较12孔板2种敷料最终形态的外观差异。取细胞株L929和HaCaT,均分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对照水凝胶组和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分别加入相应敷料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取兔血红细胞悬液,分为生理盐水组、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组、对照水凝胶组和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分别作相应处理后孵育1 h,采用酶标仪检测红细胞的溶血程度。取24只11~14周龄雌性db/db小鼠,在其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在创面处滴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液,72 h后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磺胺嘧啶银水胶组、对照水凝胶组、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分别作相应处理。伤后0(即刻)、7、14、21 d,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伤后14、21 d创面愈合率;伤后14 d,检测创面MRSA浓度;伤后21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对创面进行组织学分析,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细胞CD31表达并计算其阳性百分率。取Raw264.7细胞,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白细胞介素4(IL-4)组、空白对照组、对照水凝胶组、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培养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206阳性细胞百分率。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检验及 Dunnett T3检验。结果试管2种敷料在进行冻融前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冻融1次后均形成半固态凝胶。12孔板2种敷料最终形态均基本呈稳定的半透明片状,透明度差异不大。培养24 h,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L929和HaCaT的细胞增殖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水凝胶组(t值分别为6.37、7.50,P<0.01)。孵育1 h,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红细胞溶血程度明显低于Triton X-100组(P<0.01),而与生理盐水组及对照水凝胶组均相近(P>0.05)。伤后0 d,4组小鼠创面情况相似。伤后7 d,空白对照组与对照水凝胶组创面内部淡黄色渗出物较多,磺胺嘧啶银水胶组与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观察到少量渗出。伤后14 d,空白对照组与对照水凝胶组创面干燥结痂,无明显上皮覆盖;磺胺嘧啶银水胶组创面痂皮脱落,可见脓性渗出物;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基底呈淡红色,创面可观察到明显上皮覆盖。伤后14 d,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1)。伤后21 d,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已完全闭合,其他3组创面均未完全愈合;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1)。伤后14 d,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的MRSA浓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但与对照水凝胶组和磺胺嘧啶银水胶组均相近(P>0.05)。伤后21 d,空白对照组创面新生表皮缺损严重;对照水凝胶组创面的表皮亦有大面积缺损;磺胺嘧啶银水胶组创面尚未形成完整新生表皮;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不仅被新生表皮完全覆盖,且新生表皮基底细胞排列规整。伤后21 d,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CD31阳性百分率为(2.19±0.3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18±0.05)%、对照水凝胶组的(0.23±0.06)%以及磺胺嘧啶银水胶组的(0.62±0.25)%,P值均<0.01。培养48 h,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Raw264.7CD206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IL-4组(P<0.01),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水凝胶组(P<0.05或P<0.01)。结论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生物安全性好,较不含水溶性壳聚糖的对照水凝胶能诱导更高水平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因此可以提升糖尿病小鼠MRSA感染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效果,并促进创面快速愈合。

  • 标签: 水凝胶 壳聚糖 感染 皮肤 慢性创面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对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从课题组于2014年建立的已婚女性队列,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564名CINⅠ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收集一般基线资料的同时,应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分型,采用食物频数问卷调查膳食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情况,确定暴露水平,进而对研究对象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随访结束时再次取活检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判定CINⅠ患者的逆转、持续和进展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分析。结果膳食水溶性维生素低水平可促进CINⅠ患者的持续或进展,且CINⅠ不良转归的风险随维生素摄入水平的降低而升高,尤其是叶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酸、生物素和维生素C(RR值分别为15.22、1.86、1.92、2.11、2.98、2.14和2.19)低水平对CINⅠ的持续/进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结合HR-HP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后显示,HR-HPV阳性时,叶酸、烟酸和生物素低水平可促进CINⅠ持续和进展。结论膳食水溶性维生素低水平是CINⅠ持续和进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对于HR-HPV阳性女性,叶酸、烟酸和生物素的作用更为明显。

  • 标签: 膳食水溶性维生素 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转归 队列研究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物素(biotin)、叶酸(folicacid)及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p-hydroxybenzoate)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uritexC18(250mm×4.6mm,5um);以3.5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到pH3.0)乙腈(90:1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45℃。结果生物素(biotin)、叶酸(folicacid)及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检测限分别为:0.5、0.2、0.2ng,线性范围分别为0.25-25.14ug·mL^-1,1.56-156.16ug·mL^-1,4.34-433.76ug·mL^-1平均回收率都在99.35%以上。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 标签: HPLC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生物素 叶酸 羟基苯甲酸甲酯 生理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混合水溶性维生素在新生儿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总结其对肠外营养稳定性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新生儿,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1例。结果:两组治疗前生化指标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无论水溶性维生素是否含有抑菌剂,都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新生儿的肠胃营养,有较高的安全性,含有抑菌剂在提高蛋白质水平方面的效果更好,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维生素 新生儿 肠外营养
  • 简介:关于静脉滴注药物溶性微粒所造成的危害,已达成共识。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产生水肿和静脉炎,还可引起肉芽肿、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组织坏死、肿瘤样反应等。人体最细的毛细管直径为4-7μm,〉8μm的粒子会沉积在肺部,〈8μm的粒子则可能沉积在肝、脾与骨髓,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我们要重视静脉滴注药物溶性微粒。

  • 标签: 静脉滴注药物 不溶性微粒 局部循环障碍 过敏反应 热原样反应 血管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丹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是丹参制剂重要的活性成分,也是成品的主要检测指标,通过对丹参酮ⅡA提取方法的研究,对丹参制剂提取工艺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根据当前丹参制剂的生产工艺出发,在提取时间、溶媒倍数、提取温度、溶媒浓度等方面进行筛选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丹参的最佳提取重要条件为,4倍量90%的乙醇,70℃温浸1.5小时,通过实验证明采用以上所述的丹参提取方法,干燥过程同样采用低温减压浓缩的丹参提取物丹参酮ⅡA转移率超过50%。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利于有效成分保留,适用于丹参溶性成分的提取,对于丹参制剂的生产工艺优化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丹参酮ⅡA 提取方法 工艺优化
  • 简介:对我院制剂室输液溶性微粒的来源进行综合分析,从原辅料,生产过程,输液的使用过程来说明不溶性微粒已成为控制输液质量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输液 微粒 控制 注射液质量 制剂
  • 简介:我们对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须根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LH-20、ODS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应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2-羟基麦冬黄酮A(1),5,8-dimethoxy-6-methyl-7-hydroxy-3-(2-hydroxy-4-methoxybenzyl)chroman-4-one(2),5,7-dihydroxy-6,8-dimethyl-3-(4-bydfoxybenzyl)chroman-4-one(3),7,4-dihydroxy-5-methoxyflavanone(4),N-trans-coumaroyltyramine(5),N-trans-coumaroyloctopamine(6),N-trans-feruloyltyramine(7),对羟基桂皮酸(8),咖啡酸(9),阿魏酸(10)。化合物4,6,7,9,10首次从沿阶草属中分离得到。利用Hella、Hep2肿瘤细胞测定化合物1,2,4-7,9,10的细胞毒作用,1,2,5-7,9显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 标签: 百合科 沿阶草属 须根 化学成分 细胞毒活性
  • 简介:我们对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须根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LH-20、ODS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应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2-羟基麦冬黄酮A(1),5,8-dimethoxy-6-methyl-7-hydroxy-3-(2-hydroxy-4-methoxybenzyl)chroman-4-one(2),5,7-dihydroxy-6,8-dimethyl-3-(4-bydfoxybenzyl)chroman-4-one(3),7,4-dihydroxy-5-methoxyflavanone(4),N-trans-coumaroyltyramine(5),N-trans-coumaroyloctopamine(6),N-trans-feruloyltyramine(7),对羟基桂皮酸(8),咖啡酸(9),阿魏酸(10)。化合物4,6,7,9,10首次从沿阶草属中分离得到。利用Hella、Hep2肿瘤细胞测定化合物1,2,4-7,9,10的细胞毒作用,1,2,5-7,9显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更多还原

  • 标签: 百合科 沿阶草属 须根 化学成分 细胞毒活性
  • 简介:摘 要:目的:对退黄藤脂溶性成分进行检验分析,为退黄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运用气相色谱 -质谱技术对退黄藤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检验与分析,对退黄藤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结果:本次研究共从退黄藤脂溶性成分检验出 24种成分,对 24种成分进行了化学成分鉴定。结论:退黄藤的脂溶性成分主要是烷烃类成分,这些成分在该植物首次鉴定出来。

  • 标签: 退黄藤 脂溶性成分 检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