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虽然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冲突法是舶来品,但通过与古希腊、古罗马冲突法思想起源的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的冲突法思想和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最早能够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时期,并且经过历代的积淀逐渐成熟和完善。

  • 标签: 冲突法 起源 比较
  • 简介: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改革变法,采取农、商并重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书虽然假托管仲之作,但却与管仲的经济思想和商业政策有很大的差别.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其中的、、、、、诸篇等皆表现出强烈的重视农业、抑制私商、国家专卖思想,这种思想被战国、秦汉以后的统治者所利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管仲 《管子》 农商并重 重农抑商 国家专卖
  • 简介:葛兰西与毛泽东的革命观有相同之处,但二者同中有异。一方面,二者均看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功能,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都属于总体的革命观。另一方面,二者的显著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历史条件的判断、两种领导权的顺序抉择和夺取文化领导权的策略选择上。葛兰西和毛泽东的革命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组成部分,是对东西方不同社会结构下革命问题的回应,分别代表了马克思主义者对政治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和政治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思考。这种思考对我们进行经济文化建设依然非常重要。

  • 标签: 葛兰西 毛泽东 革命观 意识形态
  • 简介: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两个重要命题:“美德即知识”和“美德可教”。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德是普遍的、客观的、必然的知识,是超验的,而不是那种个人的、主观的、经验的意见,因此,相对于不可教的主观意见而言,美德是知识,是可教的。围绕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苏格拉底与格劳孔等智者的主要分歧在于:苏格拉底认为人具有自身的善,教化主要是让人发现自身的善,以增强自身内在的道德自律;格劳孔则更强调入性的自私,强调法律等外在他律。就美德与教化的问题,中国古代哲人也进行了深思,特别是儒家对美德与教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孔子基于“性相近,习相远”而重视道德教化,孟子主性善而强调反求诸己,荀子主性恶而重视礼法约束,王阳明的致良知则在孟子良知说基础上进一步强调道德教化与知行合一的关系。中西哲人有关美德与教化的讨论体现了人类对于普世道德的追问,同时也展现了中西道德哲学的不同旨趣。

  • 标签: 美德 教化 中西比较
  • 简介:<正>人性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大议题之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曾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过热烈的探讨。其中,孟子、荀子又以其性善说和性恶说扣其两端而各领风骚。比较孟、荀人性论之异同,探索其思维方法与理论特点的内在联系,是本文所关注并试图予以论证的问题。

  • 标签: 人性论 荀子 孟子 人性问题 人性善 先秦诸子
  • 简介:本文通过对审美主体和伦理主体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个体存在的伦理层面的含义.首先考察了老庄和海德格尔的后现代宗教式的主体和儒家形而上的宗教主体,以及儒家就伦理问题对于老庄的挑战.结论是他们都缺乏把他者的生存作为自己的绝对的责任的伦理含义,因而是审美主体.其次,通过对于环境主体和伦理主体及审美主体的关系的讨论,阐释了这样一个哲学基本问题:伦理存在必须以有限性存在为前提;而后者只是一个哲学的抽象.片面地强调人的有限性(尼采),片面强调有限存在与超越者的关系(老庄和海德格尔),或否认人的有限性,这些观点都忽略了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伦理责任.后现代伦理学是指我,作为一个个体(me),对于他者的一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标签: 审美主体 伦理主体 环境主体 有限性 责任
  • 简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与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均曾提出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从表面上看,这一命题在两者哪里一字不差,在时间上哈贝马斯还要早十余年。但从本质上看,笔者认为二者绝不可同日而语,有着天壤之别。

  • 标签: 邓小平 哈贝马斯 科技观 现代化建设 科学技术 生产力
  • 简介:佛学与后现代主义虽然是不同时代的哲学体系,形式上有较大差别,但他们之间还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对本体论的消解,对主体的否弃态度,对语言的解构,以及异质性思维方式等等.二者的比较会通有利于人们加深对佛学与后现代思想的理解.

  • 标签: 佛学 后现代 解构 差异性
  • 简介:《论语学案》与《论语后案》为浙东学者刘宗周与黄式三研究《论语》的力作。在《论语后案》中,黄式三采用了刘宗周、万斯大、全祖望的学术观点,展现了对浙东学派的继承和反思。比较《论语学案》与《论语后案》,在诠释经义方面,展示了从意义的理解到文本的还原之异趣。在学术思想方面,从《论语学案》的重心演变为《论语后案》之崇礼。在文学气象方面,则由《论语学案》的崇气象嬗变为《论语后案》的重考据。从《论语学案》到《论语后案》,一方面展现了《论语》研究的传承,另一方面则为研究浙东学派思想的变迁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 标签: 《论语学案》 《论语后案》 浙东学派
  • 简介:虚云与太虚两位佛教大师都是近百年来与中国佛教发展命运紧密相连的非常重要的人物.虚云老和尚的佛教思想特征是立足传统,适应现代.虚云的思想是以中国传统佛教的禅宗为本位的,因而虚云大力阐扬南宋以来中国禅宗的主流禅法——看话禅,同时虚云又以禅宗为本位而融通净土,融通教理.太虚法师则是立足于现代人生,而对于中国传统佛教则是批判继承性地做了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太虚的佛教思想是主张以人生佛教为本位而融贯全体佛教的,因而太虚虽然也认为中国佛学特质在禅,但却不主张局限于顿悟禅.太虚主张推行适应现代人生的广融遍摄的大乘圆渐佛教,他甚至主张将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改换为“直依人生,增进成佛”或“发达人生,进化成佛.”

  • 标签: 传统佛教 人生佛教 看话禅 融通 融贯
  • 简介:由于历史的主客观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出现了“执政党”的历史地位与“革命党”的政治思维的角色错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重新认识中国社会现时的发展阶段和中国共产党现时的历史任务,并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目标,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建设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循序渐进地实现了政治思维从革命党的“对立”与“务虚”向执政党的“中和”与“务实”的重大转变。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执政党 革命党 政治思维 角色错位 利益分析方法
  • 简介:中国人谈崇高,总与伟大之人、伟大之道德,及崇敬、崇拜之情联系,而不与丑怪关连。西方人不一样,发现了审崇高过程中主体生命力被阻滞的问题,由此,崇高与丑怪发生了关系。康德认为。美与悟性有关,而崇高却紧密联系着理性。崇高可分为数学的和力学的两种,它们不存在于自然物之内。而存在于主体观念里,是生命力在瞬间受到阻滞。继之以更加强烈的喷射的一种间接快感。其中更多的是惊叹或崇敬之情。

  • 标签: 康德 雨果 主体生命 主体观念 中国人 西方人
  • 简介:本文从汉藏两地佛教诸宗派的名称,教经典及领袖人物的地位,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法脉传承上几个方面做了比较,认为内外调和性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主要特点,内部调和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一大特点。两地佛教吸收、糅合佛教各类经典和各派学说的特性都表现的很突出。两地佛教学者对印度佛教理论有了一定的积淀和觉解,打破原教旨的发展顺序和结构体系,从时空维度对印度佛教做了调适与会通的工作。判教也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另一大特点。在这种内外调和的过程中,大乘佛教始终处在两地佛教的主导地位。用特殊的范畴,命题来梳理、重组、整合印度大乘佛教的义理。两地佛教都有系统的修持实践,但修持的方式各有不同。两地佛教都与政治紧密结合,但结合的形式不尽相同,汉地佛教在与世俗政治的关系中处在一种相协调的位置。而藏传佛教则凌驾于世俗政治之上。这也是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别之一。

  • 标签: 汉地佛教 藏地佛教 比较研究 内外调和
  • 简介:中国基督教第九次代表会议9月8日在京开幕。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的代表共315人参加了会议。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斯塔、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应邀出席开幕式。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房兴耀主教代表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螺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向大会致贺辞。

  • 标签: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中国佛教协会 代表会议 国家宗教 基督教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
  • 简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会3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见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领导班子成员,并与全体代表合影。俞正声对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代表和全国伊斯兰教界的朋友们表示亲切问候。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伊斯兰教事业得到健康发展,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始终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伊斯兰教界人士继续发扬我国伊斯兰教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精研教义、阐释经典、提高修养、率先垂范、服务大局,团结和引领各族穆斯林群众,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事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新的贡献。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纪念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人民大会堂 致辞
  • 简介:如今的人(当然尤其作为一个生活在大陆的中国人),很少有人会将教会和大学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很难将二者联系到一起来考虑。然而有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即在全世界建立的组织中,在1520年之前建立,现在仍然使用同样的名称、以同样的方式做着同样的事情的只剩下85个,这85个中有70个就是大学,另外15个是以教会为代表的宗教团体。[1]不仅如此,透过综合了解两者在历史中的发展进程,总会让人觉得它们之间有着一种莫名的契合之处。本文着力于概括介绍教会与大学两者的发展历史,并从其中找出两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之处,借以说明教会历史与大学成长史之比较的意义。

  • 标签: 教会 大学 历史
  • 简介:宗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长期以来有着一种神秘莫测的外观,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成果表明,宗教这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与人类同时出现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诞生以来已经几百万年的历史了,而迄今发现的最早宗教遗址只有3万年。

  • 标签: 中国 西方国家 宗教思想 民族文化 君主专制制度
  • 简介:戏仿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型,它往往通过对前人艺术作品及其典型风格的戏谑性模仿和变形,达到一种讽刺目的。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戏仿艺术都是一种带有强烈后现代色彩的典型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实践方式,并逐渐成为当代艺术的主流形式之一。戏仿艺术与拼贴艺术既有共同的特征,也有差异之处。二者的共同特征体现在它们的寄生性、混杂性以及相同手法的运用上,而不同点则体现在互文与超文,喜剧性与非喜剧性,强烈的与淡化的主体性之间的差异和对比上。

  • 标签: 艺术比较 拼贴艺术 戏仿 艺术类型 艺术作品 实践方式
  • 简介: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跨越社会制度的全球性顽症。面对腐败这种“全球性威胁”,世界各国在加强司法和行政部门反腐职能的同时,借助媒体监督、民众举报、签订反腐公约等多种方式,加大反腐斗争力度,惩处高层腐败。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反腐斗争中影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突出。国际间反腐败协作不断加强,许多国家为打击腐败行为曾集中力量和时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腐败运动。

  • 标签: 反腐倡廉 思想比较 邓小平 毛泽东 社会制度 反腐斗争
  • 简介:戴茂堂、罗金远教授所著的《伦理学讲座》一书分上篇、中篇、下篇三个部分。全书26讲,结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揭示人性的结构是伦理学产生的终极依据开始,论证了人离不开道德、社会需要伦理,提出人类走向德性、科学与美德并举、构建和谐社会是解决当今道德危机问题的希望之路。

  • 标签: 伦理学 讲座 中西 构建和谐社会 道德危机 社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