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应用影像学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对临床具有重要的作用。全脑血管造影将造影剂注到患者脑血管内,以X线方式扫描患者的血管系统,可以得到比较清晰的影像,而且使用造影剂剂量较少,能及早帮助临床确诊和治疗,可是,对术后产生的并发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1。本文对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对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以此为临床疾病确诊选择最佳影像学检查方式,分析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螺旋CT肾动脉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方法从我院螺旋CT肾动脉成像资料中选择疑似肾性高血压且做过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肾动脉成像诊断结果0级18例,I级3例,II级2例,III级1例,IV级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0级19例,I级2例,II级2例,III级1例,IV级0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肾动脉成像诊断结果灵敏度83.3,%,特异度95.0%,假阳性率4.2%。结论螺旋CT肾动脉成像在肾性高血压筛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起到的具体效果和作用。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选择该期间在本院进行诊断的50例疑似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等进行对比。结果:对比实验结果可以得知,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出率、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与血管造影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相比存在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诊断时采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性能相当,都能为患者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简介:摘要彩色血流编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C-DSA)是在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基础上,通过后处理软件(iFlow或Angioviz软件)处理得到彩色编码图像,从而定量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参数变化的技术。CC-DSA具有不额外增加辐射量、耗时短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方法各有其侧重点,本文介绍了在脑血管病方面应用较多的几种血流评价方法,并重点对CC-DSA在脑血管病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将该方法与其他几种血流评价方法进行对比,阐述其优缺点和前景。
简介:摘要彩色血流编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C-DSA)是在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基础上,通过后处理软件(iFlow或Angioviz软件)处理得到彩色编码图像,从而定量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参数变化的技术。CC-DSA具有不额外增加辐射量、耗时短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方法各有其侧重点,本文介绍了在脑血管病方面应用较多的几种血流评价方法,并重点对CC-DSA在脑血管病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将该方法与其他几种血流评价方法进行对比,阐述其优缺点和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本次选择80例患者,时间为2022年8月份至2023年8月份,所有患者均提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以及CT血管成像检查,依据检查的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开展介入治疗,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有46例,非介入治疗的为34例,明确DS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结果: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复发率下降,患者死亡率、残疾率下降,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提高颈部血管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开展介入治疗后,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复发或者死亡的机率,值得提倡。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1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72例患者经CT、MRI诊断均确诊缺血性脑卒中,在治疗期间对其行DSA、CT血管成像(CT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同时,基于DSA的检查结果选择是否进行介入治疗,其中105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为介入组,其余67例则为非介入组,探讨DSA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结果:从诊断结果分析看,DSA的诊断结果显著优于CTA(P<0.05);对介入组、非介入组患者进行了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介入组的随访结局更优(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DSA检查,能够准确完成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同时在其帮助下行介入治疗可改善预后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冠脉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来到医院内部就诊的47例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本次不进行分类,分别使用CT冠脉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诊断,两种方法的检出情况、冠脉狭窄程度检出情况、冠状动脉斑块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结果为金标准,在47例的患者当中检测出46例阳性和1例阴性。CT冠脉造影当中检测出44例阳性,3例阴性。使用CT冠脉造影检测的灵敏度达到了95.65%,特异度达到了100%,准确度达到了95.74%,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存在着一定的一致性,并且不存在差异。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结果显示出中度狭窄共有18例,轻度狭窄共有21例,重度狭窄共有7例。使用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当中发现,中度狭窄有18例,轻度狭窄有19例,重度狭窄有7例,整体的检查准确度达到了95.65%。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结果表明,在46例阳性的患者当中,共检出了88个斑块,有41个钙化斑块,47个非钙化斑块,使用CT冠状造影检测当中有45个钙化斑块,42个非钙化斑块,整体的检查准确率达到了93.18%。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5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通过DSA诊断作为金标准进行评估。结果诊断试验分析采用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52/52)、100.0%(2/2)。在两次检查中,真假腔的数量,主动脉破裂的数量和主动脉第一破口的位置统计学无显著差异,两种检查方式的累及髂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显示夹层假腔内有血栓者12例(23.07%),DSA无法显示夹层血栓情况。结论MSCTA与DSA均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方式,MSCTA简便快速无创且可重复性好,完全可作为主动脉夹层临床筛查的首选的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优势。方法对2008年3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3例为实验的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不同方法对患者的诊断价值。同时为7例合适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性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使用DSA发现患者的病变血管支数最多,与多层螺旋CTA检查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3例部分合适患者使用介入治疗,效果均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7例,经过临床处理后恢复正常,随访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结论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诊断准确率更高,治疗效果较好,手术后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对术后尿潴留起到的预防作用。方法:甄选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常规护理干预为基础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将尿潴留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潴留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潴留发生率为2.50%,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x2=11.114,P=0.001<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5.00%、9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可发挥突出临床作用,有效预防了尿潴留的发生,且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认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PN)后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以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15例因PN后出血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DSA图像及介入治疗情况,归纳总结其DSA表现、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预后。结果15例患者中,10例临床表现为腹腔出血,2例为腹腔出血同时伴血尿,3例为血尿,发生出血时间为术后6 h至7 d。DSA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局部动脉管壁不光整、局部动脉分支扩张、假性动脉瘤形成、肾动静脉瘘。14例存活病例,随访6~12个月,未再出现出血。接受介入治疗的14例患者操作全部成功(14/14),止血全部成功(14/14)。1例因术中恶心呕吐窒息死亡。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酐水平分别为(76.0±11.0)、(80.0±9.0)、(76.0±9.0) μmol/L。三组间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71,P=0.058)。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尿素氮水平分别为(6.80±1.04)、(7.13±0.89)、(6.81±0.79) μmol/L,三组间尿素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2,P=0.024)。术后1个月尿素氮水平比术后1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形成、肾动静脉瘘为PN后出血的DSA主要表现。介入治疗在本组病例中安全有效,可以考虑在PN后出血情况下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高频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劣。方法对100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硬化的住院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结果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100例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有80例患者检出动脉硬化,75例患者检出动脉硬化斑块,其中轻度狭窄45例,中度狭窄26例,重度狭窄4例;100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70例患者检出动脉硬化斑块,其中轻度狭窄41例,中度狭窄25例,重度狭窄4例。结论高频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血管造影,联合应用两种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及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意义重大意义。
简介:[摘要] 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的应用与有效护理方式,证明在DSA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实施有效护理,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神经功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24h、1周时的NIHS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24h、1周时的NIHS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治疗,相较于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更佳,临床疗效更优,应用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