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事业不断进步。近年来研究发现,新生儿在出生后疼痛敏感度强,患儿虽然无法利用语言表达疼痛,但能通过其生理反射及行为进行反映。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作为危重疾病新生儿治疗、监护、护理的主要产所,常常会接受静脉穿刺、采血、肌肉注射等致痛操作,而致痛操作很容易引起生理反应,影响新生儿睡眠质量,或出现喂养不耐受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对新生儿脑部、神经系统发育带来不良影响。故新生儿疼痛护理工作不容忽视,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疼痛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稳定生命体征。此外,新生儿护理一直以来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及重点,家属往往因过度担心、新生儿哭闹等,易引发医疗纠纷事件,对临床工作开展不利。
简介:摘要:目的围绕新生儿实施疼痛护理的具体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推动疼痛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0例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任意25名作为对照组,剩余25名作为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疼痛护理,对两组新生儿护理之后的疼痛情况以及家属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两组新生儿在疼痛情况对比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观察组的疼痛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并请观察组家属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和72%,上述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新生儿疼痛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新生儿承受的疼痛,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也能够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被患儿家属所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护理中疼痛护理效果。方法:从近两年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中,选取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80例,分别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评价指标:1NIPS、NFCS评分;2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操作后5分钟NIPS与NFCS评分均比操作前低,并且研究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对比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研究对象80例中满意72例,护理满意度90.00%,比研究组对象80例中有79例患者满意的98.75%明显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疼痛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以使疼痛程度得到有效控制,获取新生儿和家长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新生儿疼痛进行评估,并研究疼痛的临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来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患儿60名,随机分为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30人和非营养性吸吮加葡萄糖实验组30人。在患儿进行穿刺前、中、后对疼痛进行监控,并使用PIPP表对患儿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儿穿刺成功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IP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穿刺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心率、呼吸和SpO2无显著差异;穿刺过程中和穿刺后,实验组的心率和呼吸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非营养性吸吮加葡萄糖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患者的疼痛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预防策略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本院新生儿,共计100人,本次实验在2019年6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依据护理手段的不同将新生儿划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在对照组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实施基础护理模式,在实验组新生儿护理中,研究人员应对新生儿常见疾病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对所选新生儿采用防范性护理模式,对两组新生儿疾病出现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探究防范性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深入分析本次实验,8.00%及2.00%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新生儿疾病出现概率,比较两组数据可得,对照组较高,(p<0.05);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可得,80.00%及94.00%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新生儿亲属护理认可度,比较两组数据可得,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在新生儿疾病预防过程中防范性护理模式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在减少新生儿疾病出现、提高新生儿亲属护理认可度方面表现优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儿科住院的新生儿80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对新生儿静脉穿刺后进行护理干预措施镇痛,对照组新生儿静脉穿刺后无镇痛处理。对比两组新生儿受到静脉穿刺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静脉穿刺后1min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穿刺10min后的疼痛评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缓解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