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中耳胆脂瘤伴面神经受累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由本文通讯作者主刀完成、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的因中耳胆脂瘤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对术中发现的面神经受累情况进行分析。入选的90例(92耳,其中双侧2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44例;左侧44耳,右侧48耳;平均年龄38岁6个月±13年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年5个月±2年10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颞骨薄层CT(水平位+冠状位)检查,部分患者同时行面神经骨管重建。手术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式,术中探查并记录从膝状神经节至乳突垂直段下端面神经骨管完整性,同时对术前伴有面瘫的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前术后均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系统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92耳病例中,27耳(29.3%)在术中探查时发现面神经骨管部分破坏或缺失,其中位于膝状神经节+水平段(G+H)2耳(7.4%),水平段(H)19耳(70.4%),水平段+垂直段(H+V)3耳(11.1%),垂直段(V)3耳(11.1%)。4例(4耳)术前伴发面瘫,行开放式乳突根治及面神经减压术后6个月内,面神经功能逐渐改善。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的86例(88耳)中,83例(85耳)术后面神经功能正常;3例(3耳)在术后4-7d出现逐渐加重的迟发性轻度面瘫,最严重时达2-3级,发现后立即取出松解术腔填塞的碘仿纱条、予口服激素及维生素B12等对症处理,3个月复查时面神经功能均完全恢复正常(HB1级)。结论中耳胆脂瘤伴面神经受累以水平段面神经骨管最为常见,术前高分辨CT对于预判面神经骨管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术前伴发面瘫时应尽快手术并同时行面神经减压术,乳突根治术腔填塞不宜太紧以避免压迫裸露的面神经,术后�
简介:摘要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对浙江省温州市乐清湾围塘养殖的泥蚶的繁殖生物学性状、繁殖周期及其与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温度和叶绿素a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并影响泥蚶的配子发育,盐度因受降雨量影响明显,对泥蚶的产卵时间存在一定影响。乐清湾的泥蚶性腺发育为一年一个周期,配子发生开始于3-4月,水温为16.6-20.6℃。大部分泥蚶个体在6至7月进入成熟期,7月后大规模产卵排放。泥蚶的卵细胞直径呈显著的周年变化(P<0.05),从3月(10.0μm)开始增加,6月达最大值(46.4μm)。随着产卵的发生,卵径急剧减小,至8月,卵径降低至16.0μm。卵径周年变化与配子发育周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卵径可以作为判断泥蚶性腺成熟度的一个良好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漏的原因、诊断与治疗方法,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6例LC术后胆漏病例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胆漏中,14例为迷走胆管或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5例为胆囊管残端漏;4例为副肝管损伤;3例为肝外胆管损伤。16例保持原有的腹腔引流管通畅未予手术,ENBD治疗6例,再次手术4例。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严格掌握LC手术适应证,良好显露胆囊三角,注重预防LC术后胆漏;高危患者可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应早期诊断胆漏并选择适当的方法积极进行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与探析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常见原因,以及分析临床防治措施。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入住我院肝胆外科的100例已经做过肝胆手术后但是出现胆漏的患者作为此次临床实验的研究对象,通过收集与分析患者的病例以及相关的资料,从而总结出现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常见原因,并且分析临床防治措施。结果在这100例肝胆手术后胆漏的患者中,有22例是通过手术来治疗胆漏的,其余的78例是通过非手术手段来治疗胆漏的,其中通过手术治疗的占总体的22%,非手术治疗的占78%。在这78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是进行常规引流来治疗胆漏,其余的20例则是通过非常规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这100例患者在治疗出院后,都没有并发症的出现。结论肝胆手术后导致漏胆的原因各色各样,患者在胆漏现象发生的时候要及时进行手术充分引流,这样才能使患者的身体更加健康,降低患者的痛苦。
简介:目的研究拖入式内支架吻合技术对小口径胆肠吻合的影响。方法18只小型猪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常规行间断缝合胆管空肠吻合术(n=9,对照组),另一组行拖入式内支架胆管空肠吻合术(n=9,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3.1±1.8minvs25.8±2.0min,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胆肠吻合口内径明显小于实验组(2.9±0.2mmvs3.8±0.3mm,P<0.05);所有内支架管都在56d内自行脱落排出;对照组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其余16例(对照组7例,实验组9例)肝功能、肝组织形态均正常。结论新的拖入式内支架吻合技术在小口径胆肠吻合中安全易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治疗耳道胆脂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耳道胆脂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消毒耳廓与外耳道,使用耳内镜观察患者外耳道情况,确定好病变位置与手术范围,在耳内镜辅助下进行手术。结果本组46例患者治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40、5、1,1例由于损伤情况严重治疗无效,在治疗结束后,本组患者平均听阈提高(15.4±3.1)dBHL。结论对于耳道胆脂瘤患者,采用耳内镜治疗法有着操作简单、视野清晰与疗效可靠的措施,但是为了保障手术质量,需要注意好手术方案的选择方式,细致操作,避免影响患者的正常组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耳鼻咽喉科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例68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一期乳突鼓室成形术治疗,比较切除外耳道后壁的乳突鼓室成形术(CWD32例)与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鼓室成形术(CWU36例)两种常用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CWU组干耳时间明显短于CWD组;CWU组语频区听力提高幅度及气骨导差缩小程度明显优于CWD组,两组比较差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行乳突鼓室成形术治疗,最大限度地保留或恢复听力功能为本病外科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鼓室成形术,病变清除彻底同期听力重建术后疗效满意,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患者听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35耳)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21耳)患者随访术后听力情况。结果21例(21耳)术后随访纯音测听3个月~5年,12例平均骨导阈值(0.5、1、2,N4kHz)与术前差别小于5dBHL,较术前听力提高者3例,较术前下降者5例,1例于术后3个月成功植入人工耳蜗。21例患者中11例行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其手术前后骨气导各频率间(0.5、1、2、4~118kHz)听力阈值未见明显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P值均大于0.05)。结论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的术后骨导听力阈值无明显变化,有条件者仍可行鼓室成形术保存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