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亲缘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IDT)和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T)治疗完全缓解期(CR)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接受HIDT(81例)和MSDT(17例)的CR期T-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HIDT组、MSDT组移植后100 d Ⅱ~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51.9%(95%CI 42.0%~64.0%)、29.4%(95%CI 14.1%~61.4%)(P=0.072),Ⅲ/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9.8%(95%CI 5.1%~19.1%)、11.8%(95%CI 3.2%~43.3%)(P=1.000),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发生率分别为53.1%(95%CI 43.3%~65.2%)、29.4%(95%CI 14.1%~61.4%)(P=0.115),EB病毒(EBV)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5.8%(95%CI 26.8%~47.9%)、11.8%(95%CI 3.2%~43.3%)(P=0.048)。HIDT、MSDT两组移植后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0.5%(95%CI 5.4%~49.0%)、68.8%(95%CI 11.8%~40.0%)(P=0.315),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58.0%(95%CI 5.5%~46.5%)、68.8%(95%CI 11.8%~40.0%)(P=0.258),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6.1%(95%CI 9.8%~26.4%)、11.8%(95%CI 3.2%~43.3%)(P=0.643),非复发死亡率(NRM)分别为25.9%(95%CI 17.9%~37.5%)、19.4%(95%CI 6.9%~54.4%)(P=0.386)。结论对于CR期T-ALL患者,当缺乏合适供者时,HIDT可作为替代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治成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后血小板计数(Plt)恢复情况与微小残留病(MRD)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诱导化疗达CR的初治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Plt恢复程度分为Plt恢复过高组(Plt恢复至>350×109/L)和Plt恢复正常组[Plt恢复至(100~350)×109/L]。患者接受1个疗程标准方案或1~2个疗程去甲基化药物联合预激方案达CR后,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分析患者MRD,比较两组之间MFC-MRD阴性率及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57例达CR患者中,Plt恢复过高31例(54.4%),Plt恢复正常26例(45.6%)。Plt恢复过高组MFC-MRD阴性率为67.7%(21/31),Plt恢复正常组为38.5%(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27)。Plt恢复正常组和Plt恢复过高组不同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及Plt、化疗方案以及危险度分层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ML患者诱导化疗达CR后Plt恢复至较高水平与MRD转阴有一定相关性,对疗效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穿刺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17例患者,在进行NAC前均行常规3.0 T乳腺MRI检查,化疗后手术病理采用Miller-Payne分级系统评价化疗反应,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PCR)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nPC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21例(PCR者5例),三阴性型26例(PCR者6例)。采用Firevoxel软件生成ADC直方图,记录多个ADC直方图参数,包括ADC最小值(ADCmin)、ADC平均值(ADCmean)、ADC最大值(ADCmax)、偏度系数、峰度系数,利用SPSS 24.0计算出ADC第10百分位数(ADC10%)、ADC第50百分位数(ADC50%)、ADC第90百分位数(ADC90%)。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PCR组和nPCR组各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有统计学意义的ADC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HER2过表达型在PCR组与nPCR组患者间,峰度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截断点为1.861,其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68.7%。PCR组和nPCR组三阴性型患者间,ADCmean及ADC5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和0.013),ADCmean及ADC50%在三阴性型中预测PC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842。当ADCmean取1.030×10-3 mm2/s、ADC50%取0.976×10-3 mm2/s作为截断点,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5.0%、80.0%,特异度均为83.3%。结论峰度系数对预测HER2过表达型患者NAC后PCR具有一定的价值,ADC50%对预测三阴性乳腺癌NAC后PCR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减轻肿瘤患者尤其晚期患者癌痛的方法 , 最大程度减轻他们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收集我科从 3 月份 -6 月份收治的肿瘤患者有癌痛的 80 例 , 随机抽样的方法分成两组 , 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 , 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 40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 , 实验组使用综合护理方法 , 对其两组肿瘤疼痛患者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通过疼痛评估尺每天两次即 7:00,15 : 00 进行疼痛评分。结果 实验组 96% 肿瘤患者疼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 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缓解情况 (80%) 。结论 对肿瘤癌痛患者 , 进行综合护理 , 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 ,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后中低位直肠癌病理完全缓解(pCR)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并最终行根治性手术的3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影像资料;男23例,女15例;中位年龄68(47~79)岁;有13例为pCR,25例为非pCR。将38例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训练组(26例)和测试组(12例)进行建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直肠MRI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临床特征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各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以曲线下面积、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来评价所构建模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位置和术后病理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在3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从每个模态下感兴趣区域(ROI)提取了41个特征,包括9个一阶特征,24个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和8个形状特征。进一步分别从新辅助治疗前后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加权成像(T2WI)的每一个图像模态中提取41个特征,共纳入164特征。经过t检验和相关系数的筛选后,仅有4个特征得到保留。经过LASSO交叉验证后,仅有治疗前基线DWI图像的一阶偏度和治疗前基线T2WI图像中的体积这两个特征得到保留。应用这两个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测试组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56和0.844,77.8%和100.0%,88.2%和75.0%,77.8%和66.7%,88.2%和100.0%。影像组学模型的决策曲线显示,采用该预测模型预测pCR的策略要优于将所有患者都看作pCR的策略,也优于将所有患者看作非pCR的策略。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治疗直肠癌pCR预测模型,有潜力用于临床筛选或可免于根治性手术的直肠癌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联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3PRGD2)显像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并将其与18F-FDG显像比较。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确诊并拟行术前NAC的Ⅱ、Ⅲ期乳腺癌患者41例[年龄:(61.5±7.8)岁],在患者NAC治疗前、第1周期化疗后和第4周期化疗后分别同步进行99Tcm-3PRGD2和18F-FDG显像,计算肿瘤/本底比值(T/B;99Tcm-3PRGD2)和SUVmax(18F-FDG)。以化疗前显像为基线,分别计算化疗第1周期和第4周期后显像T/B和SUVmax的变化值(ΔT/B1、ΔT/B2和ΔSUVmax1、ΔSUVmax2)。NAC治疗结束后行常规手术治疗,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判断是否达pCR的"金标准"。通过ROC曲线分析获得AUC,分析治疗前后乳腺癌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灶摄取值变化对pCR的预测价值;不同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41例患者中有13例(31.7%)达到pCR。乳腺癌原发灶ΔT/B1和ΔT/B2预测pCR的AUC分别为0.827(P=0.001)和0.687(P=0.057),ΔSUVmax1和ΔSUVmax2预测pCR的AUC分别为0.859(P<0.001)和0.713(P=0.030);2种显像在化疗早期摄取变化ΔT/B1和ΔSUVmax1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3,P=0.740)。ALN转移灶ΔT/B1和ΔT/B2预测pCR的AUC分别为0.859(P=0.002)和0.778(P=0.014),ΔSUVmax1和ΔSUVmax2预测pCR的AUC分别为0.572(P=0.523)和0.802(P=0.007);化疗早期99Tcm-3PRGD2摄取变化(ΔT/B1)的AUC高于18F-FDG摄取变化(ΔSUVmax1)的AUC (z=2.10,P=0.035)。结论乳腺癌患者在NAC后,乳腺癌原发灶和ALN转移灶对99Tcm-3PRGD2摄取的早期变化可用于预测pCR,其中ALN转移灶99Tcm-3PRGD2显像的早期变化对pCR的预测效能可能较18F-FDG显像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时代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在完全缓解(CR)状态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收治的116例在CR状态下行allo-HSCT的Ph+ALL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16例患者中男72例,女44例。中位年龄20(4~64)岁。同胞全相合移植21例,亲缘单倍型移植77例,非血缘移植18例。5年总生存(OS)率为73.2%(95%CI 63.8%~80.5%),其中诊断至移植间隔时间<180 d的亚组5年OS率为87.5%。5年无病生存(DFS)率为61.4%(95%CI 51.8%~69.7%)。5年细胞形态及分子学水平复发累积发生率为18.5%(95%CI 12.6%~27.3%)。5年移植相关死亡率(TRM)为19.9%(95%CI 13.8%~28.7%)。多因素分析显示,15~39岁(HR=2.730,P=0.044)、诊断至移植间隔时间≥180 d(HR=4.534,P=0.010)、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HR=7.558,P=0.000)是影响患者OS的不利因素;发生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影响患者OS的有利因素(HR=0.300,P=0.034)。而性别、起病时WBC(<30×109/L,≥30×109/L)、BCR-ABL融合基因类型、体细胞突变类型、移植前状态(CR1,>CR1)、移植前微小残留病(MRD)水平(MRD阴性,MRD阳性)、预处理方案(全身照射方案,白消安为基础方案)、预处理方案强度、移植类型、GVHD预防方案(环孢素A,他克莫司)、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血症的有无对OS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I时代Ph+ALL在CR状态下行allo-HSCT时,影响生存的因素有年龄、诊断至移植间隔时间和发生重度aGVHD。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缓解中晚期肿瘤临床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10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2008年12月~2014年12月),随机分2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再选择中药加减方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体重、痊愈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体重增加,痊愈时间较短,且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来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选择中药进行治疗,不但能够大幅度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而且还能增加患者体重,全面改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案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简介:摘要近年来,肿瘤患者日益增多,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肿瘤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护理人员造成一定心理压力。而对于刚上岗的新护士来说心理压力会更大,作为肿瘤科的新护士面对的是肿瘤患者、肿瘤晚期的临终患者和将要失去亲人的家属,她们肿瘤专科理论和操作不熟悉,沟通能力欠缺,护患关系容易紧张,由于职业性的危害不敢接触化疗药物,肿瘤临终患者又害怕濒死期的护理等,这些都导致肿瘤科新护士的心理压力大,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质量。张晓楠1研究发现,肿瘤科护士的焦虑水平普遍高于常模。甘宜芹2在对护理肿瘤临终患者护士的调查发现,有77.8%的护士有离职意向,14.8%有强烈离职意向。所以我们要重视和关注肿瘤科新护士的身心健康,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缓解各方面给予她们的心理压力,顺利的度过适应期,减少新护士的离职率。
简介:目的结合临床应用阐述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使用技巧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过去3年接受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放置的389例肿瘤化疗患者临床手术及应用随访资料,分析该设备留置过程相关并发症.结果389例患者全部穿刺置管成功,其中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者162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者227例.手术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误穿刺动脉(锁骨下静脉组:3/162,1.9%;颈内静脉组:5/227,2.2%);应用随访过程中最常见的非感染性并发症是深静脉血栓(锁骨下静脉组:7/162,4.3%;颈内静脉组:5/227,2.2%)和导管堵塞(锁骨下静脉组:4/162,2.5%;颈内静脉组:3/227,1.3%),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菌血症或败血症(锁骨下静脉组:5/162,3.1%;颈内静脉组:4/227,1.8%)和输液港位置感染(锁骨下静脉组:1/162,0.6%;颈内静脉组:4/227,1.8%),1.2%(2/162)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出现夹闭综合征(pinch-offsyndrome).结论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对于肿瘤化疗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用药通道,手术植入和临床应用过程中伴随的并发症需要更加细心的临床维护工作,为患者谋求最大的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中心RA队列中不同缓解标准下的临床缓解率与持续临床缓解率。方法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所有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的RA患者,收集首次就诊至2018年6月或末次随访的所有门诊病历资料,分别以DAS28-ESR、简化疾病活动度指数(SDAI)、临床疾病活动度指数(CDAI)、Boolean标准评价疾病活动度值和/或临床缓解状态,持续缓解定义为维持临床缓解时间>6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RA患者的累积缓解率与中位达临床缓解时间。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持续缓解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连续纳入648例患者,在中位24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分别有510例(78.7%)、459例(70.8%)、443例(68.4%)、445例(68.7%)患者至少1次达到过临床缓解。其中,第3、6、12个月的累积临床缓解率分别为10.6%~24.4%、25.3%~43.5%、51.8%~65.2%,患者达首次临床缓解的中位时间为7.2~11.4个月。在随访过程中,分别有338例(52.2%)、302例(46.6%)、292例(45.1%)、283例(43.7%)患者至少1次实现DAS28-ESR、SDAI、CDAI和Boolean标准定义下的持续缓解。在这些达持续缓解的患者中,维持缓解状态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6.0个月(DAS28-ESR),15.4个月(CDAI),14.9个月(SDAI)和15.0个月(Boolean标准)。在达到持续缓解的患者中,DMARDs单药和联合用药的比例分别为18.7%(73/390)、81.3%(317/390),此外,22.3%(87/390)的患者接受小剂量激素治疗,超过半数患者(51/87)在持续临床缓解期间减停激素。结论在临床工作中,临床缓解是切实、可行的治疗目标,经过规范的临床治疗,超过半数的患者可在治疗1年内实现临床缓解。而在实现临床缓解的患者中,大部分可实现持续临床缓解,维持缓解状态的中位时间为15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