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心理生活质量这一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期,幸福的研究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近年来,主观幸福属性中的文化差异引起了跨文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文章通过比较幸福跨文化研究中新近出现的两个理论模型——目标调节模型和文化常模模型,探讨了文化在主观幸福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情感幸福和生活意义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幸福感 文化观 目标调节模型 文化常模模型 生活水平
  • 简介:以20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积极情感量表(PAS)和总体幸福量表(GWB)进行了为期9周的追踪测查,考察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特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和幸福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积极情绪可以预测9周后的心理韧性;(3)心理韧性可以预测幸福,积极情绪在该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心理韧性 积极情绪 幸福感 大学生
  • 简介:为探讨社交网站使用、线上积极反馈、友谊质量和青少年孤独的关系,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友谊质量量表和孤独量表对53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与线上积极反馈和友谊质量都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孤独显著负相关.线上积极反馈与友谊质量显著正相关,而且两者都与孤独显著负相关;(2)社交网站使用对孤独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两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青少年孤独:通过线上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通过线上积极反馈和友谊质量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孤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能为网络时代的青少年降低孤独提供有益启示。

  • 标签: 社交网站使用 孤独感 线上积极反馈 友谊质量 青少年
  • 简介: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其主观幸福的影响,以及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手机依赖量表、社交焦虑量表(IAS)和Campbell幸福量表对江苏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收回有效问卷598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对主观幸福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社交焦虑对主观幸福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社交焦虑在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之间起中介作用。由此可见,手机依赖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降低.而且也能够通过导致社交焦虑进一步影响主观幸福

  • 标签: 手机依赖 主观幸福感 社交焦虑 大学生.
  • 简介: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525名北京儿童和568名农村儿童为被试,考察流动儿童的流动性、社交焦虑和孤独的关系。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城市流动性和住房流动性偏高,而学校流动性相对偏低;(2)在社交焦虑和孤独方面,流动儿童显著高于北京儿童和农村儿童;住房和学校流动性高的儿童显著高于流动性低的儿童;(3)流动儿童的流动性对其孤独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预测系数为30.2%。流动儿童存在较高的社交焦虑和孤独,社交焦虑能够显著预测孤独

  • 标签: 流动儿童 流动性 社交焦虑 孤独感
  • 简介:探讨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疏离、公民责任意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生人际信任量表》、《青少年学生疏离量表》和《公民责任意识问卷》为测试工具,在天津市中学随机抽取316名在校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表明:高中学生人际信任、疏离和公民责任意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对这三个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疏离分别部分中介了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人品信任、能力信任、行为一致性与公民责任意识之间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既可以直接地影响公共责任意识.也可以通过疏离来间接地影响高中生的公民责任意识。

  • 标签: 人际信任 疏离感 公民责任意识 中介效应 高中生.
  • 简介:随机选取414名护士进行调查,考察领导一成员交换对职业使命的影响机制,揭示责任的中介作用和工作不安全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责任在领导-成员交换与职业使命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工作不安全负向调节领导-成员交换与责任、职业使命的关系,即工作不安全下,领导-成员交换对责任、职业使命不具有正向作用;(3)工作不安全对领导-成员交换与职业使命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中介变量责任来实现。

  • 标签: 外部召唤 领导-成员交换 责任感 工作不安全感 职业使命感
  • 简介:以59家科技型创业企业368名知识员工为被试,从新型员工—组织关系模式下个体认知的视角,探讨了企业真实创新预览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的关系,以及知识员工之企业可雇佣性责任的中介作用。PLS-SEM分析结果表明:(1)企业真实创新预览对知识员工的企业可雇佣性责任各维度、可雇佣型建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员工的企业可雇佣性责任各维度中,基于角色内胜任力提高、基于角色外能力提升2个维度对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企业真实创新预览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基于个人生涯发展维度对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的影响不显著,其在企业真实创新预览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之间也不起中介作用。

  • 标签: 可雇佣型建言 真实创新预览 企业可雇佣性责任感 知识员工 科技型创业企业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体像烦恼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体像烦恼问卷和主观幸福量表对广州市4所高校共1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广州市大学生的体像烦恼检出率为22.8%,男性存在更多的性器官烦恼,女性存在更多的容貌烦恼,同时低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体像烦恼;(2)体像烦恼与主观幸福呈显著相关,主要表现为体像烦恼者的主观幸福水平更低。结论:应加强大学生的体像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 标签: 大学生 体像烦恼 主观幸福感
  • 简介:运用情绪智力问卷、主观幸福问卷、获益支持问卷以及情绪劳动策略问卷对400名服务行业员工进行施测,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探讨获益支持及情绪劳动策略在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服务行业员工情绪智力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员工情绪智力,获益支持、情绪劳动策略及主观幸福之间两两相关;(3)获益支持与情绪劳动策略在员工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之间起中介作用。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获益支持 情绪智力 情绪劳动策略 服务行业员工
  • 简介:以84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子协变量分析对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自我价值及动机信念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总体自我价值、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及个人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有显著影响.(2)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逃避型自我取向及社会效能-同学社会效能-老师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教师期望 自我价值感 初中生 自我取向 老师 初中二年级
  • 简介:社会心理学领域扩展与深化了现代主观幸福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国外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有关主观幸福研究的5个方面的新进展:适应与主观幸福、记忆与主观幸福、消极因素与主观幸福、友好关系与主观幸福、文化与主观幸福,勾画出了幸福的完整风貌,增进了心理学对主观幸福的理解。

  • 标签: 社会心理学 适应 记忆 消极因素 友好关系 文化
  • 简介:本研究以初一年级598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年追踪设计,运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控制变量的先前水平,旨在揭示青少年早期自尊与抑郁的相互影响,检验易模型和创伤模型。结果发现,对于青少年样本总体来说,第一、二学年抑郁各自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二、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同时第二学年自尊又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抑郁,支持易模型。对于女生而言,其自尊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与样本总体相同,既支持易模型,又支持创伤模型;对于男生而言,仅发现其第二学年抑郁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这些结果表明青少年早期的自尊与抑郁存在双向的相互影响,易模型和创伤模型同时起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 标签: 自尊 抑郁 青少年早期 易感模型 创伤模型
  • 简介:以160个家庭中的父亲和母亲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由父亲和母亲分别报告自己感知的婚姻质量、教养能力、青少年的亲社会和问题行为,以探讨父母婚姻质量对青少年亲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并检验教养能力满意度和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亲和母亲报告的婚姻质量越好,青少年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越多,问题行为越少;(2)父亲的教养能力满意度在父亲报告的婚姻质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母亲的教养能力效能感在母亲婚姻质量对青少年亲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另外.母亲的教养能力满意度在母亲婚姻质量和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为边缘显著。

  • 标签: 婚姻质量 教养能力感 亲社会行为 问题行为 青少年
  • 简介:以52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自尊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关系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自尊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预测主观幸福的情感体验维度时具有中介效应,而在其预测主观幸福的生活满意度时无中介效应;(2)自尊在社会支持与情感维度关系间的中介效应相对高于在人格特质与情感维度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 标签: 人格特质 社会支持 自尊 主观幸福感 中介效应
  • 简介:在社会比较的视角下探讨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幸福的影响.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消极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和社交焦虑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消极社会比较问卷、社交焦虑量表和主观幸福问卷对79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社交网站使用通过消极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幸福;(2)该间接效应受到社交焦虑的调节,相对于低社交焦虑的青少年,高社交焦虑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使用诱发更多的消极社会比较。

  • 标签: 社交网站使用 消极社会比较 社交焦虑 幸福感 青少年
  • 简介:对浙江地区551名企业管理者问卷调查,探讨组织中管理者大五人格的责任、神经质维度与心理契约违背感知的关系,以及组织人力资源实践水平对此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责任水平与管理者对心理契约违背的感知呈负相关;神经质水平与管理者对心理契约违背的感知呈正相关。(2)组织人力资源实践水平在管理者人格特质与心理契约违背感知关系起显著调节作用。

  • 标签: 责任感 神经质 心理契约违背 人力资源实践
  • 简介:基于青少年积极发展观,以650名流动儿童为被试,在日常压力背景下探讨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以及逆境信念对流动儿童诚信发展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流动儿童总体诚信水平较高,日常压力事件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诚信发展水平,教师支持、朋友支持与逆境信念均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诚信水平;(2)家人支持对日常压力与诚信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表现出压力背景下的保护效应;(3)逆境信念与朋友支持具有交互作用,共同调节日常压力对诚信发展的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表现出"增强模式"与"补偿模式"。

  • 标签: 流动儿童 诚信 社会支持 逆境信念 青少年积极发展观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在自我价值和应对方式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探讨自我价值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挑选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一所市级重点中学,一所一般中学。通过对三所学校746名中学生进行自我价值和应对方式的测试,结果表明:(1)三所学校学生的自我价值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2)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的总体和一般自我价值差异显著。(3)不同类型的学校,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自我价值感 学校 不同类型 中学生 应对方式 省级重点中学
  • 简介:采用经典的空间线索范式,以成年人和小学二、四、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内、外源注意对数和计数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六年级学生和成人的数范围为1-3或4,计数范围为4或5以上,二、四年级学生的数范围在1-3,计数范围在4以上,支持数和计数分离的观点。(2)对数加工,成人和六年级学生均不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而对计数加工,外源性注意条件下的反应比内源性注意快;二年级学生1-6的数量加工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四年级学生1-5的加工不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3)成人和小学生在数和计数加工上都存在线索效应。以上结果说明:二-四年级是发展的关键期,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逐渐有意识地有效利用内源和外源性线索进行数量加工,其注意指向性更明确;从发展的角度为选择注意加工理论提供了发展证据。

  • 标签: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感数 计数 FINST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