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强相关关系。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所做的实证分析表明,“人均收入超过500美元时,作为一种典型情况,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占主导地位;超过700美元时,作为一种典型情况,工业中雇佣的劳动力超过初级生产部门”。钱纳里是以1964年美元计算的,与目前美元缺乏可比性。为此,我们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进行了重新测算:1997年世界133个国家和地区中,城市化水平为40-49%的有14个,人均GDP约990美元,而江苏1997年人均GDP为人民币9344元,折合1125元美元,但城市化水平还不到30%;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1300美元以下的国家共9个,平均城市化水平为54%,其中1100-1200美元的国家共4个,平均城市化水平为51%。这表明,与国际典型状况相比,江苏城市化水平大约低20个百分点(参见表1)。
简介:公共政策是政府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手段,政策评估则是对政策实施效果和相关利益群体权益诉求的一种反映,评估主体是整个评估过程的主导者。在我国众多的政策评估项目中,尽管公众的自我认知以及社会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在不断改变着整个评估主体结构,但政府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不同的评估主体在政治忠诚、身份认同、体制信任、资源享有方面有所不同,这种趋势不断塑造着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体制内隔离”现象。文章从制度认同的角度,通过对不同评估主体间的比较揭示这一“隔离”现象的原因及其影响,指出“隔离”现象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非政府政策评估主体的能力或积极性,它是政府组织结构和制度环境的产物,也是现行政策评估制度中“放管结合”悼论所导致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近年来政府制度改革的非预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