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4年上海《新闻晚报》内部的一场讨论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和传媒的关注。事情的起因是《新闻晚报》记者李宁源采访归来写了一篇文章《一名新记者的困惑》,述说他采访在阿富汗被恐怖分子袭击身亡的某民工家属时的遭遇:其家人为了不让88岁的老太太知道儿子的噩耗而发生意外,拒绝接受记者采访。李宁源退出后,村委会主任却陪着当地领导和一群记者,浩浩荡荡地冲进这个民工的家门,领导人在老太太哭天喊地的悲痛中完成了“亲切慰问”,随行记者抓拍到了具有“震撼力”的悲痛镜头。李宁源为此发问:在职业与道德面前,记者如何选择?
简介:在读报中。我们时常可看到一些“模糊语”,如近日、最近,有效地、极大地,等等,这样的“模糊语”在我们军队的一些报刊上时而可见。
简介:成语的含义关于成语的定义,高名凯、王安石主编的Ⅸ语言学概论》中的释义是“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是语言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习用的、定型词语”。《汉语大辞典》的定义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长期习用,结构定型且意义完整的固定词语”。成语是汉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特定的语法意义,作为一个整体应用到语句中,能够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简介:职业新闻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公开的社会活动,应尽可能尽少用非公开的方式、手段。即使是为了实现新闻监督,为了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共利益,作为隐性的信息获取手段——偷拍、偷录,也只能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且对此也须进行必要的道德预估和道德思考。
简介:在各级党委机关报发行工作最艰难的时候,即2000年至2002年这三年问,社会上不少人,包括我们一些党政机关人员在内,都不看好党报的发行,有些人甚至提出要把党报和市场类、都市类报纸一样,推向市场去。党报的发行工作真的走向低迷,不能复苏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但如何走向复苏,以独特的市场类、都市类报纸无法攀比的绝对优势,
简介:什么是记者的求异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将它定义为: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依据这个定义,我们不妨对记者的求异思维作这样的解释:记者在思维过程中,突破已有规范,不按常规的变异,使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角度扩散,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简介:西安报业大战在全国很有名气。但是关于西安的广播电视大战似乎叫得不够响亮和激烈,原因一是西安的电视大战与报业大战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形态,报业大战是真枪实弹,公开竞争,而电视大战则表面显得比较平静,竞争是一种隐性的,如果说报业大战是明争的话,那么电视大战则是暗斗。但是业内人士、行家会感觉出,这种暗斗并不比明争逊色,甚至更为激烈、残酷。二是电视大战与报业大战不同的是参战
简介:<正>《东南日报》是一份较有影响的国民党报纸。它历时15年(1934—1949),曾经迁地三省市(浙江省、福建省、上海市)。主办者为胡健中。当年新闻界有人将他与天津《大公报》的胡政之相提并论,称为“南北二胡”。胡名震欧,字健中(1902年—),原籍安徽和县,寄籍浙江杭州。毕业于复旦大学、工诗词、娴外语,尝以“蘅子”为笔名。他曾在嘉兴任中学教师,1928年应复旦大学同学许绍棣之邀,任《杭州民国日报》总编辑,从而进入报界。由于他能编能写,善经营,所以前人说他“笔杆子既硬,算盘也精”。
简介:本文旨在用说服传播理论来解决健康传播中的一些问题。在健康传播中,由于意识形态、民族文化、政治体制等各种原因,人们对于健康、疾病会产生种种的态度,例如对非健康人群的排斥、对疾病的慌乱和恐惧、非健康人群对于疾病的无知等等。而说服传播的一个研究领域就是态度变化的研究。在健康传播中运用说服,就是想转变人们一些消极的态度,建立对健康积极面对的态度。依据C·香农的线形传播模式,分析在说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分析,考量说服是怎样对健康传播产生影响的。
简介:新闻策划如同一个精灵,近10年来一直困扰着理论家和实践者,经过众人见仁见智的辩论,“新闻策划作为新闻传播媒介运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似乎已成通说。然而,我们真的认识到“精灵”的本质了吗?它真的被“驯服”了吗?
简介:长期以来,党报肩负着宣传报道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解疑释惑、交流经验、推进工作的任务.因此,工作性报道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
简介:约翰·费斯克是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理论家与实践家,也是西方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所著述的《电视文化》可以说是他思想的一个总结,且集中阐释了他对电视观众的理解。费斯克认为,电视文本的开放产生了多叉性,为观众的积极阅读提供了条件。电视观众是积极的,而不是单质的被动接受者。
简介:
简介:随着美国灾难片《2012》在国内热映,片中所包含的中国元素,以及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引起了各方的热烈讨论。一时间,中国形象崛起的舆论甚是高涨。恰巧该片在中国上映时,正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之际。于是,最近在各大媒体、网络上充斥着不少“此片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示好,是显示中国国际形象改善”的言论。然而,就在前不久的2009年2月6日,据BBC国际台赞助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
简介:“雄才博学百年身,四海堂堂第一人。我敬寿翁千盏酒,梅花愈老愈精神。”这是著名学者冯其庸在2011年初冬所作的题画诗。他所敬贺之人,就是百岁老人、山西大学姚奠中先生,一位集学者、书法家、画家、篆刻家、诗人、教育家于一身的当代大儒,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唯一在世的研究生弟子。
简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各种新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并倾尽全力抢占市场份额。这种竞争给传统的纸质媒体———报纸带来很大冲击,各种报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夺读者和定位报纸的主流价值,各大报纸包括地方党报都在积极挖掘新闻资源,同时注重加大版面设计力度,将版面美提升到与信息同等重要的地位。各类稿件在报纸版面上的整体布局,集中体现了报纸的宣传报道意图。
简介:移情是一种在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流落到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使事人一体,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新闻中“再度伤害”现象剖析
剔除新闻中的“模糊语”
新闻中成语的误用分析
隐性采访中的道德问题
党报发行阵痛中的反思
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
西安电视——平静中的激战
胡健中与《东南日报》
解析健康传播中的说服
新闻学中的“精灵”
平中看奇 小中见大 形中找神——关于工作性报道的思考
历史维度中的积极观众——对费斯克《电视文化》中受众观的解读
浅谈新闻采写中的角度选择
在贴近中强化感召力
新闻中的广告源价值分析
观念嬗变中的广东报业实践
关于《2012》中中国形象的思考
百年鸿儒姚奠中
线条在版面中的巧妙运用
移情在通讯写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