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法从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抽取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PFLP组和DHS组,各53例患者。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的临床优势,并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LP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DHS组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FLP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比DHS组短,手术时间明显比DHS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DHS组少,术后负重时间明显比DHS组短,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DHS组短,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FLP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4.91%,显著高于DHS组的67.92%,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FLP组患者的感染、疼痛、螺钉松动、钉头切出、内固定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HS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的临床优势,并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锁钩钢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锁骨近端骨折少见,固定困难,有的观点或以前的观点及理念是自然愈合或畸形愈合,不影响功能,所以行保守治疗。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9月—2015年4月应用胸锁钩钢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患者7例,其中女5例,男2例。观察术后愈合情况及功能状况,7例达骨性愈合,功能状况良好,无近端畸形及营养不良性肥大的发生;改变了锁骨近端骨折(移位明显)治疗困难的现状,能有效固定,促进愈合,减少畸形的发生,是可以值得提倡使用的或推广的。但胸锁钩钢板近端固定的稳固性,值得进一步提高或改进,观察发现,固定后,骨折端可以微动,或近端尾部或螺帽刺激或顶住皮肤,造成患者不适等不足。
简介:摘要目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C臂X线机下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52例,观察预后。结果术后经6~18个月的随访,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3.5个月,无髋内翻畸形,无脱钉、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评分优(100~90分)髋关节无疼痛,步态正常;良(89~80分)髋关节无疼痛,轻度跛行;可(79~70分)髋关节偶有疼痛,需扶拐行走;差(<70分)髋关节持续疼痛,无法行走。本组优31例,良17例,可4例,优良率92.3%。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病人易耐受,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11年2月应用肱骨近端普通解剖型钢板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114例。观察组62例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NeerⅢ型50例,NeerⅣ型12例)。对照组52例用肱骨近端普通解剖型钢板内固定(NeerⅢ型42例,NeerⅣ型10例)。结果114例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16.6个月。按照Neer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观察组优20例;良38例;可4例;差0例。对照组优10例;良28例;可10例;差4例。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操作简单,内固定坚强,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踇趾近节趾骨远端T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对26例踇趾近节趾骨远端T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骨折均于术后2.5~4.0个月愈合,无骨不连、骨折畸形,趾骨远端骨块坏死发生。功能恢复良好,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趾、趾间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获优16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4.6%。结论开放复位克氏针三角形交叉内固定治疗踇趾近节趾骨远端T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方法可靠,疗效确实的优点。
简介:摘要肱骨近端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5%,80%是由低能量损伤导致轻度以为骨折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课题共在全国5家大学附属医院收集到完整随访资料的关节周围骨折患者2338例,其中肱骨近端骨折315例,占13.5%2。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急速增加,最新的研究表明,肱骨近端骨折人群中60岁以上的患者占70%,且该年龄组的发病率在近30年内增长了近3倍3-4。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特点1、骨质疏松性骨折,占肱骨近端骨折70%,移位、不稳定而需要手术治疗20%,骨折复位困难,往往伴随明显的骨缺损,内固定把持力弱、早起稳定性差,并发症多。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存在手术切口大,广泛剥离肌肉等软组织,肱骨头坏死等缺陷。使用简易微创手术治疗目的是减少软组织切开,避免切开复位内固定广泛暴露可能导致的肱骨头坏死,并为肢体早期活动提供足够的稳定固定。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 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创伤早期治疗的效果。 方 法: 收集 2015 年 2 月 ~2018 年 3 月我院诊断为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颈骨折) 的患者,随机 分为 2组 : 研究组(接受 髋关节置换治疗)和对照组(接受 内固定术治疗)。对比( 1 )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前、手术后 1 年 Harris 评分。( 2 )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 结果:( 1 )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 前 Harris 评分结果比较无 差异( P>0.05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Harris 评分结果比较有 差异( P<0.05 ) 。( 2 ) 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结果比较有 差异( P<0.05 ) 。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 相对于 内固定术, 髋关节置换手术虽然创伤大,手术时间长,但是患者术后可早期负重行走,恢复良好的全身健康状况,促进髋关节的早期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深龋治疗时,暂时保留部分近髓腐质的疗效。方法采用延期充填法,对1228深龋患牙进行垫底填充,随访6-24个月。结果24个月的成功率为98.78%,年轻人比年长者的成功率高。结论深龋保留部分近髓腐质的充填方法,可提高深龋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股骨近端骨折PFNA内固定术,在基层医院无C臂情况下如何开展;方法治疗Russell-Tayor分类ⅡA型30例、IIB型25例,Fielding-Magliato分类II、Ⅲ型各25例。用1mm粗的克氏针紧贴股骨颈前沿打入股骨头内1.0cm,作为确定前倾角的导针,螺旋刀片位置在股骨颈下缘上1.0cm-2cm即股骨距处。术前在含髋膝关节的骨盆正位片上,测量大粗隆顶点至骨股颈下缘的距离减去1.0cm-2.0cm,则为大粗隆顶点至螺旋刀片进针点的距离。术中可根据此距离直接确定螺旋刀片的位置,也确定了主钉的插入深度。在大粗隆顶点前1/3与后2/3交界处,在冠状位沿股骨解剖轴近端向外展5°方向打入一枚1mm克氏针,此为扩髓的指示针;结论螺旋刀片在股骨距的位置打入固定牢靠,主钉位于股骨髓腔中央,无医源性骨折,克服了基层医院无C臂定位的困难,创伤小,简单实用,是一种基层医院的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