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皂角提取物对微循环障碍和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刺激法制备大鼠颈总动脉栓塞模型,按Rayer法制备大鼠下腔静脉栓塞模型。大鼠手术前连续给药3天(皂角提取物150mg/kg、75mg/kg、38mgml/kg),测定电刺激致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所需时间及静脉血栓重量。采用肾上腺素加冰水浴法复制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造模后24h(第5日)用激光多普勒测定耳廓灌注量(PU)、运动的血细胞浓度(CMBC)及血细胞的运动速率(V),同时进行尾静脉取血,测定给药后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与模型组比,皂角提取物给药后血栓湿重、干重明显降低,皂角提取物各剂量组给药后血栓形成时间有不同程度延长。与模型组比,皂角提取物各剂量组耳廓灌注量(PU)、运动血细胞浓度(CMBC)、血细胞运动速率(V)均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皂角提取物各剂量组均显著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体积分布宽度(RDW-CV);但对血小板计数(PLT)无明显影响,皂角提取物各剂量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降低。结论:皂角提取物能抑制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障碍。
简介:目的:人参皂苷Rg1是人参的主要成分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其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然而,人参皂苷Rg1能否有效地透过血脑屏障发挥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于研究人参皂苷Rg1在正常及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情况下透血脑屏障的特性,初步探讨其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潜在靶点。方法:整体动物采用大鼠脑中动脉短暂性闭塞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脑梗死体积与神经学评分观察Rg1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同时于体内外实验中观察Rg1透血脑屏障的特性。结果:人参皂苷Rg1可显著地减小病理状态下大鼠脑梗死体积与神经学评分。而整体动物脑组织样品中并未检测到Rg1(最低定量浓度2.5ng·mL^-1)。于体外实验中观察到,病理状态下Rg1透血脑屏障的量略有增加,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体内外结果提示Rg1透血脑屏障的能力很弱。体外实验中,Rg1可保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提高其病理状态下的存活率。结论:人参皂苷Rg1透血脑屏障的能力很弱,其确切的抗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可能来源于其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和栽培模式下金线莲形态、产量、主要药用成分黄酮和多糖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金线莲适宜栽培模式和最佳采收时间。方法:以一次性成苗有机培养金线莲植株为材料,调节不同光照强度,采用林下仿生栽培和大棚种植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大面积种植,测定不同栽培模式金线莲多糖含量和黄酮含量的变化,分析金线莲栽培过程中活性成分累积规律。结果:光照强度为3000lx时,植株的株高、叶片大小、茎粗、鲜重和干重均达到最大;两种模式(大棚和林下)栽培苗随着栽培月龄的增长,多糖含量先减少后增加,黄酮含量则逐渐增加。种植6月后,以林下仿生态种植的金线莲在形态和生物量都显著优于大棚种植,多糖含量比大棚种植高2.9mg,但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的光照强度和栽培模式对金线莲的生长、黄酮和多糖的变化有显著影响,金线莲的适宜采收期为林下栽培6个月以上。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的抗炎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炎症模型,观察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的抗炎作用;建立苯酚胶浆致大鼠盆腔炎模型,造模8天后,各组直肠及灌胃给药14天,以ELISA法测定大鼠子宫、输卵管、卵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а)、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p65、Caspase-3在子宫、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可以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减轻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17.5g/kg组、8.75g/kg组和妇炎康组能够改善大鼠子宫、卵巢、输卵管的病变程度,降低大鼠血清、子宫、卵巢中IL-2、IL-6、TNF-α、PGE2的含量;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17.5g/kg组、8.75g/kg组和妇炎康组均能显著抑制NF-κBp65在子宫、卵巢的阳性表达;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的各个剂量均能显著提高Caspase-3在子宫、卵巢的阳性表达。结论: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对炎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治疗苯酚胶浆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促进炎细胞调亡等方式,改善盆腔炎子宫的肿胀和粘连。
简介:目的:观察降脂片对高脂血症鹌鹑的调脂及抗氧化作用。方法:对高脂血症模型鹌鹑连续治疗给药两周,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及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4、1.2g生药/kg药物组的动物血清和肝组织中TC、TG、LDL-C含量明显降低,HDL-C含量显著升高。同时对血清及肝组织中NO、SOD水平下降及MDA、ALT、AST含量升高有拮抗作用。结论:降脂片具有调节血脂、肝脂,抗脂质过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芦丁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w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5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芦丁各剂量组(50、100、200mg/kg)及二甲双胍组(60mg/kg),另设正常组。造模后各组大鼠灌胃给药1次/d,连续8w。给药前及给药后每隔2w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PBG)、24h尿蛋白含量,末次给药后2h处死大鼠,采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肌酐(SCr)、尿素氮(BUN),ELISA检测血清中血管紧张素II(AngI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形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FBG、2PBG、24h尿蛋白含量持续升高;血清中TG、TC、LDL、SCr、BUN、AngII、VEGF含量均明显增高,HDL水平下降,且肾组织形态明显损伤。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芦丁在50~200mg/kg剂量范围内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指标,且高剂量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芦丁在50~200mg/kg剂量范围内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并可改善肾功能,其对肾的保护机制与降低血清中AngII、VEGF作用相关。
简介:目的:观察胃喜康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受体(EGFR)的影响,探讨该药抗胃溃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乙酸注射至大鼠浆膜下形成胃溃疡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黏膜组织EGF含量,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EGFRmRNA的表达.结果:胃喜康组溃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与雷尼替丁组无差异(P>0.05),胃喜康组及雷尼替丁组黏膜组织的EGF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胃黏膜组织EGFRmRNA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喜康组及雷尼替丁组EGFRmRNA平均灰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胃喜康组比雷尼替丁组EGFRmRNA平均灰度值更低(P<0.05).结论:胃喜康的抗溃疡作用可能与激活EGF/EGFR系统,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组织修复,抑制胃酸有关.
简介:目的:研究灰色链霉菌对芦丁的生物转化及其产物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能力变化。方法:用标准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的灰色链霉菌中加入底物后继续培养4天,发酵液经萃取后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产物的结构根据光谱数据予以鉴定,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转化产物对邻苯三酚-鲁米诺-碳酸缓;中液(pH10.2)体系产生的O2^-的清除能力。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代谢产物,分别是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和山柰酚,其中4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比底物芦丁强。结论:此转化过程涉及到3类反应即糖苷水解、甲基化和去羟基化反应,其中苷类的去羟基化反应为首次发现,本研究表明微生物转化是增加天然化合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