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aparoscopicsubtotalcholecystectomy,LSC)的可行性和技术特点。方法对168例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转行LSC,方法包括从分离Calot三角开始和从切开Hartmann袋减压、取石开始。结果5例中转开腹行胆囊次全切除术;122例在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夹闭后行胆囊大部切除;41例先在Hartmann袋处切开胆囊,然后寻找、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或缝扎胆囊颈部,再行胆囊大部切除。手术时间(65.5±15.2)min,术中出血量(71.5±15.5)ml,术后恢复进食时间(20.4±6.3)h,出现局部并发症7例(4.2%),术后住院时间(4.2±2.6)d。105例随访(25.5±6.5)月,消化不良5例,右肩牵涉痛3例,右上腹部不适9例。结论对于复杂胆囊炎,LSC是可行的,术者要熟练掌握LSC的技术特点,正确处理好出血和胆漏是LSC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临床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中给予氨甲喋呤单次静脉注射的临床应用成效。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诊治的100例,平均分配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为50例。研究组(n=50)给予氨甲喋呤单次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对照组(n=50)给予氨甲喋呤多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将2组的治疗成效、住院时长、血β-hCG水平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β-hCG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β-hCG水平恢复时长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住院时长得到明显缩短(P<0.05)。两组的治疗成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中给予氨甲喋呤单次静脉注射,疗效可观,可降低血β-hCG水平,住院时间短,医疗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临床指标比较,为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提供更确切的医学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来我院行二次剖宫产的64例产妇展开分析,所有产妇均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来我院行过1次剖宫产术,观察产妇二次剖宫产临床指标、新生儿结局与首次剖宫产的差异性。结果 产妇二次剖宫产的临床指标风险要大于首次剖宫产(P<0.05),两者差异显著;首次剖宫产与二次剖宫产的新生儿结局无差异(P>0.05)。结论 二次剖宫产的风险因素较首次剖宫产更高,临床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帮助产妇娩后尽快恢复。
简介: 【摘 要】目的:应用子宫次全切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对其术后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妇科就诊的 6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子宫次全切手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合理的基础上实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 SAS评分、 SDS评分、收缩压及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 1周以及出院后 2周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子宫次全切手术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较好效果,术后护理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次剪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至12月出生的新生儿按出生顺序分为实验组B1,B2和对照组A,对照组新生儿采用传统的气门芯结扎脐带,常规护理,等待脐带残端自然脱落;实验组在气门芯结扎的基础上,于出生36h,48h后对残端进行二次剪脐。比较三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二次剪脐可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脐部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