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Pin1和CyclinD1在鼻腔的正常上皮、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伴有中到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伴有恶变组织中表达的比较,探讨它们在NIP的发生及恶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临床治疗起到启发和指导的作用。方法实验组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0年4月至2013年10月间手术和活检的NIP病例40例,NIP伴中到重度不典型增生(伴不典型增生组)25例,NIP伴有癌变(恶变组)16例标本,共计81例。对照组收集非NIP以及排除鼻腔其他肿瘤患者的下鼻甲或中鼻甲粘膜标本9例。结果对照组和各个病变组的Pin1阳性表达数量,经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NIP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以及伴有恶变组中的Pin1蛋白阳性表达比例及表达的程度逐级增高。CyclinD1和Pin1两种蛋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表达经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P<0.05),二者在合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和合并癌变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rs=0.533,P<0.01,二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Pin1和CyclinD1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其伴癌变的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提示这两种蛋白可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恶变过程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Pin1的表达对CyclinD1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是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的重要机制。

  • 标签: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Pin1 CyclinD1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微巨核细胞糖蛋白(gPⅡb/Ⅲ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观察MDS患者外周血涂片内的微巨核细胞。结果:87例MDS患者中,65例(74.7%)的血循环中检出有少量gPⅡb/Ⅲa阳性的微巨核细胞,在常规染色的血涂片上该细胞的外形与小淋巴细胞类似,故难以或无法加以识别。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简单易行,采用该技术检测MDS患者外周血循环中微巨核细胞将有助于MDS的诊断。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微巨核细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TNF-a、IFN-y组织和IL-10、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肺损伤的单个肺结核和肺结核患者,合并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南非广播公司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肺良性病变风险,单一的肺结核患者50例,1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病变组织中TNF-a,干扰素-y和IL-10的表达,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AOD)比较,和定量的AOD值采用秩变换后,方差分析和LSD测试方法比较。结果TNF-a、IFN-y、IL-10在坏死区炎性反应带显著表达,糖尿病组TNF-a低于结核组(P<0.05),IL-10的AOD值高于结核组(P<0.05)。肺结核组TNF-a的AOD值高于对照组(PBBB00.05),IL-10的AOD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NF-a、IFN-y、IL-10参与了结核病局部免疫反应。糖尿病患者局部细胞免疫反应下降。糖尿病患者局部组织细胞因子的调控可能成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 标签: TNF-a 干扰素-v IL-10 糖尿病 结核病
  • 简介:目的:探索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调亡诱导配基(TRAIL)在肺动脉高压(PAH)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09年至2012年间就诊于瑞金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的患者82例,分为2组,心脏彩超检查诊断为PAH的患者27例作为PAH组,非PAH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TRAIL水平,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功能分级(WHO-FC)和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PAH患者的血清TRAIL水平显著增高[(131.20±60.44)pg/mL比(77.28±26.84)pg/mL,P〈0.001]。在PAH组中,血清TRAIL水平,①WHO-FCⅢ级和Ⅳ级的患者明显高于WHO-FCⅠ级和Ⅱ级者[(155.25±49.93)pg/mL比(74.08±43.12)pg/mL,P〈0.001)];②与6MWD呈线性相关(r=-0.544,P=0.044),而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间无相关性。结论:PAH患者血清TRAIL明显升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调亡诱导配基 WHO功能分级 六分钟步行距离 肺动脉收缩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RP、FIB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表达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对其CPR、FIB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观察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全部入选对象的检测均完成后显示,研究组的CPR、FIB及CD4+等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研究组中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也存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检测其CRP、FIB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对于患者的诊断及病情判定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RP FIB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转录表达与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选取人宫颈癌Hela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阴性对照组Hela细胞不进行处理,空白对照组Hela细胞转染空白质粒,观察组Hela细胞转染shRNA干扰质粒,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eIF4E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MTT法检测Hela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观察组Hela细胞培养48h后eIF4E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51±0.028)和(0.234±0.038),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观察组Hela细胞培养24h、48h后吸光度值(OD)分别为(0.901±0.067)和(1.201±0.080),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观察组Hela细胞培养48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为(68.01±2.5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而S期细胞比例为(31.43±2.73)%,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下调eIF4E表达,能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宫颈癌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Hela细胞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cl-2、CD34在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和毛发上皮瘤(trichoepithelioma,TE)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两种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确诊的36例BCC和16例TE石蜡包埋标本行Bcl-2、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它们在肿瘤细胞及其周围间质中的表达。结果Bcl-2的表达,36例BCC中有28例肿瘤细胞团弥漫表达Bcl-2(77.8%),16例TE中13例肿瘤细胞团阳性表达(81.3%),其中11例出现肿瘤细胞团外周1~3层细胞阳性表达(68.8%),呈栅栏状排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4的表达,二者瘤细胞团均不表达,16例TE中,只有2例间质细胞表达CD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在BCC和TE中表达模式不同,有助于这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CD34对于鉴别BCC和TE意义不大。

  • 标签: Bcl-2 CD34 基底细胞癌 毛发上皮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的表达水平与银屑病活动性的相关性,评估SCCA作为银屑病活动性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32例银屑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择同期非银屑病患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银屑病组阳性121例,SCCA平均浓度为(4.31±1.61)ng/mL;阴性11例,SCCA平均浓度为(0.82±0.43)ng/mL。对照组阳性11例,SCCA平均浓度为(2.77±1.52)ng/mL;阴性39例,SCCA平均浓度为(0.62±0.42)ng/mL。SCCA诊断银屑病的灵敏度为91.7%(121/132),特异性为78.0%(39/50)。SCCA浓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可信区间为0.791~0.923,P<0.05)。在不同分型的银屑病患者中,寻常性与关节病性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低于红皮病性与脓疱性银屑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与脓疱性银屑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明显低于活动期银屑病患者(P<0.05)。结论血清SCCA与银屑病的活动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银屑病病情的指标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样癌、卵巢浆性液癌中ER、P53、ER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意义。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样癌和卵巢浆性液癌患者进行病理研究,包括子宫内膜样癌50例、卵巢浆性液癌50例。通过检测病例中的病理标本,体现标本中ER、P53、ER的表达情况。不同的病理,显示的病理分型也各不相同,以及组织细胞分级和临床病期过程中ER、P53、ER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种癌细胞中ER、P53、ER的表达率相差较大,(X~2=5.45,P<0.04,X~2=4.25,P<0.04)。高分化癌细胞和中分化癌细胞中PR、P53、ER的表达率和低分化癌细胞中PR、P53、ER的表达率相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X~2=5.23,P<0.04,X~2=2.42,P<0.04,X~2=4.55,P<0.04)。子宫内膜样癌与卵巢浆性液癌的临床分期1型和2型患者中,PR、P53、ER的表达率相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仍然较大,(X~2=5.31,P<0.04,X~2=4.22,P<0.04,X~2=4.55,P<0.04)。结论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PR、P53、ER的表达存在很大的差异。此项结果表明,对它们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临床意义。所以在我们妇科工作临床实践中,对PR、P53、ER的检测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我们推进。

  • 标签: 子宫内膜样癌 卵巢浆性液癌 PR P53 ER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观察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下,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NB4细胞株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转导途径中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TGF-β1/Smad途径在NB4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ATRA作用于NB4细胞株不同时间后,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TGF-β1、Ⅰ型受体(TβRⅠ)、Ⅱ型受体(TβRⅡ)、Smad2、Smad4和Smad7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TRA作用3h后TβRⅠ、TβRⅡ的表达量开始增加;12h后TGF-β1的表达量开始增加,随着加药时间延长,蛋白表达量逐渐上升,48h表达量至最高,然后下降。而Smad2、4、7蛋白的表达在加药3~6h后开始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Smad2表达量于48h达峰值,然后逐渐下降;而Smad4和Smad7的最高值出现较晚,出现在72h,然后下降。结论:TGF-β1信号转导途径与APL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ATRA在体外能上调TGF-β1/Smad途径的蛋白表达,以发挥抗白血病效应。

  • 标签: 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途径 全反式维甲酸 诱导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患者中血清sE-选择素、前白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脑微出血的临床关系。方法分别选取60例脑卒中病人和60例健康人展开研究,将其记为患病组和健康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sE-选择素、前白蛋白的表达水平,对比患病组中发生脑微出血者和未发生脑微出血者、不同脑微出血严重程度者血清因子的水平。结果患病组血清sE-选择素水平远高于健康组(P<0.05),而前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远低于健康组(P<0.05);发生脑微出血者与未发生脑微出血者血清sE-选择素、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脑微出血严重程度者血清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重度者异常最明显、中度者次之、轻度者最次。结论脑卒中患者中血清sE-选择素异常升高,而前白蛋白水平异常降低,与脑微出血存在有紧密的关系。

  • 标签: sE-选择素 前白蛋白 脑卒中 脑微出血 临床关系
  • 简介:目的:研究P53及nm23在不同分子亚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27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为激素受体阳性、HER2受体阳性及三阴性3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P53及nm2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53在激素受体阳性组、HER2受体阳性组、三阴性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8.9%、73.5%及77.3%,3组间的P53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差异(χ^2=30.662,P〈0.05),以三阴性组表达最高;nm23在激素受体阳性组、HER2受体阳性组、三阴性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4.3%、67.6%及54.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15,P〈0.05),以三阴性组及HER2阳性组表达较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P53表达阳性率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2,P〈0.05);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的nm23表达阳性率高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1.196,P〈0.05)。结论:在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中联合检测P53及nm23,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指标,更有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 标签: P53 NM23 分子亚型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分型与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原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0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利用骨髓涂片染色观察两组各形态的分析,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分型与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原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分析研究患者中患者应用CD45/SSC配合CD38+/CDl38+设门证实可疑瘤细胞比例为1.0%~75.4%。CD38(100%)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均值为88.91%,CD56(54.0%)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均值为68.72%,CD138阳性表达率均值为69.43%。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形态分型会影响预后的效果,由于骨髓瘤预后影响因素比较多,需要分析患者其他临床指标从而进行评估预后。经过相应技术表明,细胞形态与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结合在一起,对诊断有好处,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临床中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形态 流式细胞 抗原表达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发育期?大?鼠在反复惊厥中的状态下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Caspase-12(半胱天冬蛋?白酶12)和7-NI(7-硝基吲唑)的表达变化及7-NI对其影响。方法选取144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3组对照组、惊厥组、7-硝基吲唑治疗组,每组48只。分别最后一次惊厥处理理后的6h、12h、24h、72h的5个不不同的时间点取海?马组织,利利用免疫组化法和半定量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组组织内GRP78和Caspase-12表达?水平,并进?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惊厥组有明显的液化灶,脑组织?水肿程度明显。对照组中GRP78和caspase-12阳性细胞数最少,其中7-NI治疗组GRP78阳性细胞数?高于惊厥组对照,相反caspase-12阳性细胞数数惊厥组的表达量量?高于7-NI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GRP78阳性细胞数在12h达到最高值,caspase-12阳性细胞数在24h达到最?高值,RT-PCR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发育期?大?鼠在反复惊厥发作时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Caspase-12表达均升?高,GRP78表达最?高值早于caspase-12。7-NI治疗能够反复惊厥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抑制GRP78及Caspase-12为标志的内质?网应激途径,抑制惊厥的发作,对神经系统起到初步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发育期 反复惊厥 GRP78/caspase 12 7-NI
  • 简介:目的克隆精子表面蛋白P34H基因的编码区,为进一步体外表达P34H蛋白做难备。方法提取人附睾体部总R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反转录PCR获得编码P34H蛋白的基因片段。应用T/A克隆策略,将扩增的P34H基因编码区克隆入T载体,并通过双酶切和DNA测序进行鉴定。同时,以β-actin为内参,进行反转录PCR半定量分析,比较P34H在附睾头部、体部和尾部及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大小。结果成功地克隆了P34H基因。将P34H的cDNA序列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AF515625。反转录PCR半定量分析表明P34H主要在附睾体部表达。结论克隆的P34H基因可用于构建表达载体,为进一步表达P34H重组蛋白进行有关P34H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

  • 标签: 人精子表面蛋白 P34H 基因克隆 睾丸 附睾 反转录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MDR1、Bcl-2的表达情况及与紫杉醇联合卡铂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60例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Bcl-2和MDR1基因编码的P-gP的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化疗临床有效率为65%;化疗后Bcl-2表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P-g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组,P<0.05;化疗前P-gP、Bcl-2的表达在化疗有效组均低于无效组,但P-gP降低的更明显,P<0.05;Bcl-2阳性组中P-gP表达阳性率高于Bcl-2阴性组,P>0.05。结论化疗能诱导P-gP的表达,P-gP可作为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Bcl-2的过量表达也可能是宫颈癌产生耐药的原因;在宫颈癌组织中P-gP与Bcl-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宫颈癌 MDR1 Bcl-2 卡铂 紫杉醇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EB病毒(EBV)与p100/p5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病例标本及资料,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EB病毒编码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00/p52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阳性16例;其中EB病毒阳性16例中p100/p52蛋白表达阳性12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手段,检验EB病毒和p100/p52蛋白之间存在正性相关性(r=0.383,P<0.001)。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与p100/p52蛋白表达可能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EB病毒 p100/p52 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膜液淋巴细胞CD25、HLA—DR的表达,探讨其在RA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膜液淋巴细胞CD25、HLA—DR的表达,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RA患者外周血表达CD25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关节滑膜液表达CD25的B淋巴细胞和表达HLA—DR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亦明显增多(P<0.01)。结论:外周血和关节滑膜液淋巴细胞CD25、HLA—DR的表达增高,在RA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关节滑膜液 CD25 HLA 外周血 关节炎患者 DR
  • 简介:人端粒酶RNA组分(humantelomeraseRNAcomponent,hTERC)基因是端粒酶的组成成分之一,其作用是作为端粒酶延长的RNA模板。鳞状上皮内瘤变是指鳞状上皮结构和细胞的异常,属于癌前病变,而子宫颈和食管是发生鳞状上皮内瘤变最常见的部位。子宫颈癌是全球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年轻化的趋势[1],其中鳞状细胞癌占80%~85%。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

  • 标签: 人端粒酶RNA基因 人端粒酶RNA基因 鳞状上皮 子宫颈 食管 上皮内瘤变
  • 简介:目的:分析正常妊娠妇女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leucocyteantingen-G.HLA-G)基因外显子8中14bp插入或缺失多态性分布频率,探讨14bp多态性与HLA-G异构体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RNA,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从144例正常妊娠妇女蜕膜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及总RNA。PCR扩增产物经SDS—PAGE后.分析外显子8中14bp多态性的分布频率;RT-PCR分析14bp+/+、14bp-/-基因型与HLA-G异构体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144例正常妊娠妇女中14bp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4bp-/-(占12.5%).14bp+/-(占56.3%),14bp+/+(占31.2%)。其中基因型为14bp+/+,14bp-/-多态性影响HLA-G异构体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基因型14bp+/+能稳定HLA-G3异构体mRNA的表达,但对HI-A-G1无影响。结论:HLA-G基因外显子8中14bp多态性能影响HLA-GmRNA的表达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G 多态性 RNA 信使 外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