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至2022年于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新生儿护理方法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乳腺炎、产后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方法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能显著降低产妇产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帮助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后抑郁症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正常分娩的初产妇15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母婴护理,试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喂养方式,统计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为96.00%和86.67%,试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分别为5.33%和18.67%,试验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3.33%和82.67%,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产妇满意度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床旁持续血液净化临时深静脉置管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录20例血液净化临时深静脉置管的患儿。采用奇偶法分为对照组(n=10)、观察组(n=10)。对照组包含男患儿、女患儿各5例,年龄于2-11岁之间,平均6.15±1.22岁,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包含男患儿、女患儿分别有6例、4例,年龄于3-12岁之间,平均6.34±1.41岁,实施强化护理管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更高,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较高,结果比较P<0.05。结论:针对持续血液净化临时深静脉置管进行治疗的患儿,强化护理管理措施,优化只管前后的护理流程,能够有效降低发生栓塞、感染、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帮助患儿极大的减轻痛苦,提升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层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期间的分娩产妇6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1例。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的产科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情况差异,指标包括首次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排便次数、进奶量增加、睡眠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首次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排便次数、进奶量增加、睡眠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在产科分层护理工作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新生儿状况。
简介:摘要:甲旁亢是一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疾病,常需要手术治疗。中医药在甲旁亢患者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作用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药在甲旁亢患者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作用,主要围绕以下两个论点展开:一是中医药能够调节甲状旁腺功能,降低手术风险;二是中医药能够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效果。通过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我们发现中医药在甲旁亢患者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具有潜在的优势和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样本量较小、研究设计不够严谨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及宫旁浸润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简介:[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反馈(SBARR)”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7年3月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进行交班的病人为对照组,2017年5月—2017年7月按照SBARR沟通模式逐条进行交班的病人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交接班耗时、交接班完整性和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交接班耗时有所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交接班的完整性和病区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BARR沟通模式的床旁交接班缩短了EICU床旁交接班耗时,提高了交接班的完整性,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
简介:目的探究床旁B超定位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3月~2016年12月在新生儿PICC置管术中应用床旁B超定位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51例新生儿PICC置管术应用了床旁B超定位PICC导管尖端最终位置情况:1002例(87.05%)导管尖端位于上腔位置;104例(9.04%)导管尖端位于下腔静脉;45例(3.91%)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62例(5.39%)由于PICC置管时送管不顺,借助B超定位成功送达预定位置。100例患者PICC置管术后,同一患者用床旁B超定位和床旁X线进行导管尖端定位,相同率为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术具有无创、准确和便捷的特点,可避免新生儿多次暴露X线的机会,避免了移动新生儿,是新生儿PICC置管术导管尖端定位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新生儿PICC置管术送管不顺时的B超引导下送管,可以节省护士人力资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案例分析的床旁教学在创伤中心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我院50例创伤中心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抽号法将其分为两组,以研究组、常规组作为两组的命名,各25例,对研究组实习生提供基于案例分析的床旁教学,对常规组实习生提供常规教学,对比两组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成绩、护理操作成绩、学习能力、教学满意度等相关指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案例分析的床旁教学在创伤中心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提升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以及护理操作成绩,提高实习生的学习能力,改善实习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基于案例分析的床旁教学在创伤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研讨。方法:择选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为实验开展期限,抽取本时段到我院实习的32名护生作为研究依据,按照入组顺序自然编号,单号设为一组划入16例,双号设为二组划入16例,两组分别实行传统带教和基于案例分析的床旁教学方案,随之进行整合比对。比对范围涉及:出科的理论知识成绩、护理操作成绩、学习能力、教学满意度。结果:统计学评估后可知,不同教学方案的实施应用,均对临实习护生的影响意义积极,但二组护生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则更显优异,P值达小于0.05标准,值得探讨。结论:在本次实验中,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教学方案在创伤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研讨,旨在通过对比方式寻求一种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案,为医疗领域培养更优秀人才。结局所得明确,二组应用方案更具可实施性,不仅切实提高带教效果,增强护生学习能力,还可极大促进学生与老师间的关系融洽,提升教学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案例分析的床旁教学在急诊创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将2023年3月至2021年4月于本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生6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护生。观察组护生给予基于案例分析的床旁教学,对照组护生给予常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出科的理论知识成绩、护理操作成绩、学习能力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科时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护理技能操作成绩及学习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案例分析的床旁教学能够提高急诊创伤护理带教的效果,增强护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索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诊治新生儿青紫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青紫患儿,经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诊治,分析其诊治结果。结果:经诊断,在100例新生儿青紫患儿中,有59例患儿是由于心源性因素而造成的青紫,其中58例患儿为复杂型先心病;1例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右房占位,右房内巨大低回声团块,三尖瓣口血流梗阻,有类似三尖瓣闭锁的血流动力学。有41例患儿是由于非心源性因素而造成的青紫,其中18例患儿为肺源性疾病导致;23例患儿为持续胎儿循环导致。结论:在新生儿青紫的临床诊治中,应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其效果显著,能准确诊断出新生儿青紫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重症患者连续性床旁血滤治疗的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进行了分析探究。方法: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36例需进行连续性床旁血滤治疗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治疗中所应用的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治疗前后对比以确定治疗疗效。结果:在此36例患者中,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连续性床旁血滤治疗后,有29例患者完全治愈后出院,4例患者治疗好转,病情稳定后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1例患者由于经济条件的问题最终选择了放弃治疗。此外,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连续性床旁血滤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都要好于血滤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