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临床资料女,57岁,首次因“四肢关节酸痛、乏力1年”于2012年5月10日入院.患者既往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14年,2012年3月诊断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低钙腹膜透析3次/d.入院查颈部彩超:①甲状腺双侧叶增大伴多发异常回声,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②甲状腺两侧叶上极后方异常回声,甲状旁腺增大待排.甲状旁腺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sestamibi,99Tcm-MIBI)核素扫描:(甲状腺右叶上极及左叶下极部位)甲状旁腺组织功能亢进征象(图1).泌尿系彩超未见明显结石.全血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parathyroidhormone,iPTH):2103.80pg/ml,碱性磷酸酶:394U/L,血钙:2.71mmol/L,血磷:1.91mmol/L.关键词:甲状腺内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简介:1临床资料女,50岁,以恶心、呕吐20d为主诉入院,20d前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食欲减退、腹胀、乏力、20d内体重下降约3.0kg,无发热、胸闷、记忆力减退、精神异常、骨痛、皮肤瘙痒及排尿不适,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Zuckerkandl结节(zT)与喉返神经(RLN)和上甲状旁腺(sP)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同一手术组连续施行的153例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癌121例,甲状腺良性疾病32例)行回顾性分析,观察zT的有无及大小,及与RLN和sP的解剖位置。结果zT出现在多数病例:在右侧为88.2%(135/153),左侧为82.4%(126/153),两侧同时出现的为76.5%(117/153)。RLN主要位于zT与甲状腺腺体之间,其右侧为91.7%(99/108),左侧94.7%(90/95)。sP右侧94.4%(102/108)在zT的头侧10点和11点钟方向,其左侧92.6%(88/95)在zT的头侧1点和2点钟方向。结论ZT与RLN和SP之间有着重要的解剖关系。
简介:1临床资料女性,54岁,因“体检发现右乳成簇细小钙化4d”入院。体检:双乳、双腋窝、甲状腺及双颈侧区未见明显异常。乳腺钼靶示:右乳外上见较多成簇细小钙化。乳腺彩超:双乳腺增生。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右叶可见一异常回声,大小约11mm×6mm,边界可见,形态较规则,以低回声为主,内回声不均质,其内见较多团状及粗大强回声伴声影,加彩后其内见条状血流信号;进一步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提示甲状腺癌不能除外。完善术前准备后行右乳钼靶导丝定位下钙化灶切除活检+甲状腺手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示:右乳腺组织增生活跃,原位癌不能除外,需待术后石蜡病检确诊;右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遂行双侧甲状腺全切+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后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检测中心诊断:右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右乳原位癌(导管内癌)。补行右乳单纯乳房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可,顺利出院,长期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优甲乐,150μg,qd),门诊定期随访。
简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发生于真皮和皮下间叶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其多发生于真皮。Darier和Ferrand于1924年首次报道DFSP[1],其可发生于身体上任何部位的皮肤,但以躯干和四肢最为常见,而发生于乳腺皮肤者实属罕见。对于DFSP的治疗,外科手术完全切除是必要的,但在切除的具体范围上还没有达成共识[1]。NCCN指南推荐应用扩大切除或显微外科技术对肿物进行完全的切除,达到阴性切缘为2~4cm,是治疗的最佳选择[2]。本文报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4年4月收治的1例乳腺DFSP患者,并分别检索国内文献报道的较完整的临床资料12例,对DFSP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