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39例,分别按照是否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按照是否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按照颈动脉斑块的厚度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析糖尿病、脑梗死、颈动脉斑块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和糖尿病阳性率均高于非脑梗死组,且斑块组的脑梗死和糖尿病阳性率也高于无斑块组,糖尿病组的脑梗死和颈动脉斑块阳性率也均高于无糖尿病组。三者相关性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易导致血栓的形成,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而糖尿病可导致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在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中应加强合理的血糖管理。
简介:糖尿病和癌症是目前分布广泛且患者人数快速增长的疾病。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美国癌症学会(ACS)联合发表糖尿病与癌症共识报告,该报告指出糖尿病患者(主要是2型糖尿病)罹患肿瘤的风险增加,包括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胆囊癌等,且糖尿病患者合并肿瘤的预后及死亡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前列腺癌风险降低,对于其他部位癌症无相关性或不确定。糖尿病患者肿瘤风险增加的原因可能部分由于两者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增龄、肥胖、不合理膳食、运动减少,直接相关机制可能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生长因子、高血糖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不同类型及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与糖尿病患者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也有重要影响。目前关于降糖药与肿瘤的发生风险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一定争议,关于降糖药的安全性也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简要综述部分常用降糖药物与癌症的关系。
简介:目的了解妊娠糖尿病的筛查阳性率,并对妊娠糖尿病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随机选取2000例孕产妇进行研究,均进行妊娠糖尿病产前筛查,采取1h50g葡萄糖筛查试验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筛查诊断,统计其筛查阳性例数,并采用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妊娠糖尿病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结果进行妊娠糖尿病产前筛查的2000例孕产妇中,有20例孕产妇被筛查出妊娠糖尿病阳性,其筛查阳性率为1%。妊娠糖尿病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较大、妊娠前BMI体质量指数较高、妊娠期体重增加幅度较高、吸烟、具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论妊娠糖尿病筛查的阳性率为1%,其筛查阳性与孕产妇的年龄、妊娠前BMI指数、妊娠期体重增加幅度、吸烟、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关,妊娠前及妊娠期间应尽量规避这些危险因素,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有利于避免妊娠不利结局的出现。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时机对于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孕32周前确诊,同时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和对照组(孕32周后确诊,同时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比分析了两组孕妇治疗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孕妇产后出血率以及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产后感染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巨大儿、呼吸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早产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32周前确诊,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孕妇及围生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母婴预后。
简介:对糖调节受损IGR组,糖尿病DM组,分别进行个体化干预一年。结果:①组内比较:在干预前后,组内FPG、2hPG、WC、BMI都有显著差异(P值〈0.001);②组间比较:FPG、2hPG、WC、BMI都有显著差异(P值〈0.002、〈0.05、〈0.05),而BMI变化不明显(P值〉0.4)。结论:社区干预对IGR组和DM组都有积极的意义。
简介: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发达国家的头号杀手,占所有死亡原因的40%,远远超过了恶性肿瘤.同时,它还是造成患者住院治疗和永久残障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于心血管疾病这种新的流行病学表现,最可能的解释是代谢综合征(MS)疾病的大规模爆发流行.MS己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美国,目前约40%的50岁以上人口受累,在欧洲,这一数值也已接近30%.MS人群患2型糖尿病和早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性极高,从这一方面考虑,MS的概念就是指发展为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前驱症状的综合,因此全社会行动起来控制MS的流行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简介:目的探析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4例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62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血糖值、临床指标纠正时间等。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血糖值,发现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纠正时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酸中毒纠正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稳定患者的血糖,同时可缩短各项临床指标的纠正时间和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