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骨质疏松虽然是一种系统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但其最大危害却是局部脆性骨折.目前骨质疏松治疗仍主要依赖于系统用药,但系统用药存在周期长、费用高、治疗依从性差、全身性副作用较大等缺陷.骨质疏松骨折好发部位非常集中,多集中在胸腰段和双髋,随着现代微创介入外科迅速发展,使得局部治疗骨质疏松成为可能.局部药物治疗可以实现局部促进骨形成或者抑制骨吸收,从而在重点部位起到预防骨折、加速骨折愈合以及增强植入物稳定性作用,弥补了系统用药副作用及起效慢等缺点.局部治疗可通过局部注射药物或内植物表面涂层药物释放以发挥作用,目前有多种呈递系统能够有效搭载并缓释具有生物活性药物.双膦酸盐、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他汀类药物等都是常见临床前研究药物.此外,靶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rkappa-B,RANK)和Wnt通路等生物靶向药也处在研究之中.总之,骨质疏松局部治疗或能提供新辅助治疗策略,联合应用系统用药和局部用药,取长补短,是未来治疗骨质疏松研究及应用方向.

  • 标签: 骨质疏松 脆性骨折 局部呈递 植入物涂层 他汀 药物治疗
  • 简介:转眼间,我们已经步入新世纪第三年,于此时诞生,确为我国脊柱外科一大喜事.值此创刊之际,笔者试图回顾脊柱外科过去,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广大脊柱外科医生共勉.

  • 标签: 回顾展望 外科回顾 新世纪脊柱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自2001至2004年共手术治疗各型跟骨骨折32例(34足),男28例,女4例。伤因:坠落伤21例,车祸伤8例,其他伤3例。年龄19~50岁,平均27.2岁。合并全身其他骨折13例。按Essex-Lopresti分型,Ⅰ型:舌形骨折4足;Ⅱ型:压缩骨折24足;Ⅲ型:严重粉碎骨折6足。均采用切开复位支持钢板(AO跟骨钢板,国产仿AO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入路均为外侧“L”形扩大入路,术后不用石膏固定,2~3d后即行不负重功能锻炼,6~8周后逐渐负重锻炼。随访12~3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并以每足为基数,全组优良率91%,其中Ⅰ型骨折优良率为100%,Ⅱ型骨折优良率为96%,Ⅲ型骨折优良率为67%。有各种并发症包括:跟部增宽、距下关节炎2例,跟骨骨刺影响行走1例,手术切口皮缘坏死愈合不良1例(后经换药而愈),螺钉后退刺激皮肤不适1例等。结论恢复距下关节面及跟骰关节面平整,维持正常足弓形态和跟骨宽度是治疗重点,恰当地选择手术指征、手术入路,正确地骨折复位和术后处理是治疗关键,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方法。

  • 标签: 跟骨骨折 钢板内固定 手术治疗 疗效评检 并发症
  • 简介:近年来,在如何缓解病人术后疼痛,提高其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将微输注泵与硬膜外导管或静脉通道相连,使药液按设定速度输入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技术与传统肌肉注射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且维持稳定血药浓度优点,从而提供满意镇痛效果。但随着此项技术广泛应用,陆续有不少文献报道此法有不足之处,且许多因素影响其镇痛效果。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对应用PCA1200例患者术后情况作一分析。

  • 标签: 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护理体会 病人自控镇痛法 镇痛效果 硬膜外导管 术后疼痛
  • 简介: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一种常见损伤,对于胫骨平台重度塌陷和粉碎骨折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我院于1995~2002年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32例,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应用膝关节被动练习器进行功能锻炼,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治疗 膝关节内 骨折治疗 功能锻炼 术后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植骨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3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跟骨骨折病例30例(32足),骨折按Sanders标准分型,Ⅱ型14例,Ⅲ型11例,Ⅳ型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36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3个月余骨折均愈合。术后切口延迟愈合1例,距下关节炎1例。术后足部功能评分按Maryland标准评分,优18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0%。结论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 简介:目的:研究软骨细胞在纤维胶内体外生成组织工程化软骨可行性.方法:将4—10×107cells/mL细胞/毫升软骨细胞植入纤维胶,在体外培养2个月后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细胞在纤维胶内产生大量软骨特异性Ⅰ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结论:纤维胶内软骨细胞可在体外培养环境下生成大量透明软骨基质.

  • 标签: 组织工程 软骨 实验 纤维胶 胶原 蛋白多糖
  • 简介:目的建立较稳定实验室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序列酶消化,从3d龄Sprague-Dawley乳鼠颅骨中分离骨细胞,通过形态学、改良钙钴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法骨钙素(BGP)染色来鉴定骨细胞.结果细胞形态呈星状、有树状突起,ALP染色阴性,BGP染色阳性,说明分离出细胞为骨细胞.结论本实验结果为在体外深入研究骨细胞功能提供实验手段.

  • 标签: 骨细胞 序列酶消化 分离 鉴定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类"以低密度和骨组织结构破坏为主要特点全身骨骼性疾病",目前居全球常见病第六位,其危害日益严峻。尽管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多种多样,但每种药品都有其自身缺点,为达到个体化用药目的,开发新型骨质疏松药物仍是国内外关注热点。镓(gallium,Ga)为硼族元素,国内外有很多实验表明其有很好抗骨质疏松作用,使其有希望成为新一代抗骨质疏松药,本文就镓治疗骨质疏松实验研究、作用机理、以及尚存在问题等方面做一阐述。

  • 标签: 骨质疏松 药物治疗
  • 简介: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改变,此类疾病呈年轻化趋势。

  • 标签: 椎间盘 模型 动物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26例,经术前查体和MRI证实,均为新鲜完全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采用Krackow缝合方法修复跟腱治疗,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康复锻炼。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3年。对所有26例患者,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优18例,良8例,无感染及无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需早期手术治疗,Krackow缝合方法是一种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较好方法,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康复锻炼可获得良好小腿及足踝部功能。

  • 标签: 急性 闭合性 跟腱 手术治疗
  • 简介:请作者在投稿和修稿时,按实用骨科杂志对图、表格式要求进行处理。图表以正文中出现先后次序连续编号。每幅图或表均应注明序号并冠以图(表)题,注释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全部非公知公用缩写。“表”采用三横线(顶线、表头线、底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线条图应墨绘在硫酸纸或白纸上,

  • 标签: 投稿 硫酸纸 线条图 注释 位数
  • 简介:腰痛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脊柱领域权威杂志《Spine》在1996将腰痛列为关系人类健康世纪难题——80%的人一生中至少经历1次腰痛。据保守估计,美国每年用于腰痛医疗支出约900亿美元。腰痛因其巨额医疗支出引发经济压力而成为重要科学问题、临床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 标签: 椎间盘 细胞外基质 分子生物学 综述
  • 简介:目的为了研究体成分与骨密度(BMD)之间关系,因体重与BMD显著相关,体成分各个组成相加等于体重,而体成分为BMD关系仍不清楚。方法随机选取206名16-52岁健康男女性汉族人,用双能X射线吸收(DXA)测量BMD与体成分,进行BMD与体重,体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体重,瘦组织(LTM)与男女性BMD显著正相关,脂肪组织(FTM)仅对女性全身,腰椎BMD起显著性作用。结论影响男妇女性BMD显著正相关,脂肪组织(FTM)仅对女性全身,腰椎BMD起显著性作用。结论影响男女性BMD体成分中,LTM是主要因素,FTM仅对女性BMD有影响。本文较全面地研究了体成分与BMD关系。

  • 标签: BMD 女性 体成分 骨密度 体重 全身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男性腰椎2-4(L2-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和粗隆间(InterTro)骨密度(BMD),探讨老年男性肥胖与骨密度关系。方法以我院273名年龄60~75岁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计算体重指数将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和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骨密度,分析老年男性肥胖与骨密度关系。结果老年男性各部位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老年男性70~75岁组股骨颈和粗隆间骨密度均低于60~64岁组(P〈0.01)。老年男性按不同年龄分组发现,肥胖者不同部位骨密度均高于对照者(P〈0.05或P〈0.01)。结论年龄和体重指数是影响骨密度重要因素,老年男性肥胖者骨密度较正常体型者高,提示肥胖对骨密度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老年男性 肥胖 骨密度
  • 简介:目的分析下腰椎骨折损伤特点,探讨改良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thoracolumbarinjuryclassificationandseverityscore,TLICS)系统指导下腰椎骨折治疗可行性。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下腰椎骨折病例资料89例,按AO分型:A3.1型22例,A3.2型22例,A3.3型31例,B2.3型6例,C1.3型8例。用改良TLICS系统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对比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影像结果,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内固定是否存在弯曲、松动或断裂现象。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病例切口无感染。随访12~60个月,平均29.2个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及椎管占位恢复方面,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患者植骨融合良好,脊髓神经功能有Ⅰ~Ⅱ级恢复。结论由于下腰椎具有完全不同损伤特点,应根据损伤类型和程度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改良TLICS系统是指导下腰椎骨折治疗较好方法。

  • 标签: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减压术 外科 骨移植
  • 简介: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过性药物反应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22例患者均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均给予唑来膦酸5mg/100ml静脉滴注15min以上输完。给药结束后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处理。结果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后主要一过性不良反应为发热(〉37.5℃),本科用药患者均出现发热(22例),其次症状为肌痛16例,流感样症状15例,关节痛10例,头痛5例。以上症状均为一过性,不超过48小时,并且给予非甾体类抗炎镇痛类药物后症状可缓解。2例第二次用药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血细胞分析及肝肾功检查均未出现异常。结论唑来膦酸给药后会出现发热、肌痛等反应,但均为一过性,通过采用积极用药后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避免药物反应带来不良影响。

  • 标签: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症 药物反应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