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1-2]。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方案骨肉瘤的生存率只有15%~20%,如今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方案使骨肉瘤的生存率提高到近80%[3]。现在,肿瘤局限的患者可以获得65%~70%的5年生存率,这也就意味着仍有很多患者在5年内会复发[4-5]。骨肉瘤发病特点是绝大多数骨肉瘤在诊断时已经成为高等级的恶性肿瘤,而且极易发生早期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约占90%[6]。早期转移是导致肿瘤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发生转移的患者长期生存率仅为10%~30%;其它影响预后的指标包括原发肿瘤的大小和部位,对化疗的敏感性以及手术效果。骨肉瘤的原发病灶患者生存率在65%左右,一旦出现转移,骨肉瘤的生存率只有25%,甚至更低[7]。随着对骨肉瘤的认识的不断深入,骨肉瘤的转移侵袭机制也越来越多的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报道通过不同的研究方向,对骨肉瘤的转移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简介:目的利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建立裸鼠胃癌腹膜转移模型.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与胃癌腹膜转移相关的所有基因,探讨胃癌腹膜转移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CG-7901细胞,并以此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收集原发灶和转移灶标本,提取RNA,制备探针,进行基因芯片杂交找出差异基因.结果共建立供实验所需的原位移植裸鼠模型15只.胃壁成瘤率为100%(15/15),发生腹膜转移率为40%(6/15).通过芯片杂交数据分析结果,计算Ratio(Cy3/Cy5,即转移灶/原发灶值).确定差异基因筛选标准为:Ratio≥2为上调基因,Ratio≤0.5为下调基因.实验发现192个上调基因和139个下调基因.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数百个胃癌腹膜转移的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基因在胃癌腹膜转移中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下调基因在胃癌腹膜转移中起到了抑制作用.实验结果为研究与胃癌腹膜转移的相关基因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简介:目的探讨置入式微波对猪活体状态下,正常松质骨组织的灭活作用及其灭活范围、形态、短期内病理变化。方法采用12头清洁级成年猪,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术后2、4周2个时间组,每组6只猪。术后2、4周分别处死参加实验的6只猪,每组取猪的胫骨、股骨干骺端松质骨部位共24个实验对象,再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灭活时间120s,240s,360S3个小组,每组8个样本,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灭活,灭活功率为60W,微波频率为2450MHz。每个标本行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标本大体观察见置人式微波在相同功率下不同工作时间的灭活形态基本恒定,纵截面上看类似一个椭圆形,微波灭活的范围随着时间的增加明显增大,且微波灭活形态随着灭活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近似圆形。组织学观察微波灭活2周后凝固区内骨小梁结构基本正常,骨细胞完全坏死,可见大量凝固性坏死灶,其外围形成了由肉芽组织构成的交界区;微波灭活后4周凝固区内凝固性坏死灶已被吸收,边缘坏死骨小梁周围见大量破骨细胞及类骨质沉积,交界区肉芽组织大量侵入坏死骨区域,与破骨细胞一起吸收死骨,并可见新生骨小梁的形成。结论置人式微波对活体松质骨有明确的灭活作用,灭活形态基本恒定,灭活范围内细胞坏死彻底。松质骨微波灭活后,骨坏死区域修复进程快于皮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