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丹东市场信息2008年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全市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病疫情管理软件和Excel2000统计软件,对2008年全市6个县区上报的性病疫情月(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丹东市累计报告6种性病(梅毒、艾滋病、淋病、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共计943例,较2007年(613例)上升了53.83%。其中男性535例,女性408例,男女病例数之比为1.31:1。全市性病报告总数发病率为38.81/10万。增长幅度最大的为梅毒(204.67%)、淋病(24.39%)、下降幅度最大的为尖锐湿疣(43.48%)。结论2008年丹东市性病报告病例数较2007年有所增长,梅毒报告病例数超过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位居6种性病之首,淋病居第二,性病流行谱在发生变化。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在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童家桥街道1000例慢性病高危社区居民,其中瓷器口社区500例为对照组,童家桥社区50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居民采用一般管理,干预组居民采用社区健康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前后饮食结构、运动状况、吸烟情况、体质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达标情况。结果管理前,两组人群饮食结构、运动状况、吸烟、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干预组人群饮食结构、运动状况、吸烟、BMI、血脂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在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其可促使社区居民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影响因素,对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服务环节中门诊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在时间区间[2022年1月,2023年1月]中选择符合年龄条件的慢性病患者106例,分成A组和B组,A组作为本次实验的对比研究小组,医护人员在为组内患者提供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门诊护理干预措施;B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两组患者均接受同样时间的护理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掌握的老年慢性病知识、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老年患者对慢性病、自身身体健康情况、疾病防治知识、营养学知识、用药事项、健康生活注意事项等进行调查可知,接受门诊护理干预的组慢性病老年患者的知识掌握度明显高于B组患者,其不仅能较为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发展阶段、抑制恶化的有效生活习惯,还能掌握发病机制、原因等知识;A组患者的心理相对健康,基本不存在焦虑、抑郁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情绪为主。结论:门诊护理干预在知识宣传、教育、心理疏导、疾病治疗等方面均凸显其较高的价值,尤其在长期以来受到慢性病困扰的老年患者护理方面,具有护理干预优势,应与常规护理干预结合在一起,构建“常规+门诊护理干预”的护理模式。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社区慢性病防治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模式的效果。方法 针对本社区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100例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参照组,每组50例,分别接受基于全科医生签约模式的社区护理服务以及常规社区护理服务。统计两组患者的慢性病规范管理指标、自我管理能力、疾病了解程度、治疗依从性评分。结果 研究组慢性病规范建档率及慢性病规范管理率更高,参照组偏低;干预后研究组数据占有优势,评分更高;两组之间各项研究数据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结论 将全科医生签约模式应用于社区慢性病防治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增强疾病认知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慢性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挑选本院2020年6月至 2021 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病患者展开研究,入选者均为老年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n=40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等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评分依次为(94.4 5.4)分、(81.2 4.7)分,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其生活质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MRI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1月收治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0例,比较两组患者使用MRI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的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经病理学诊断恶性病变者30例,良性病变者30例。结论:MRI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应用中能够增加医生检查和诊断的准确性,帮助患者及时确定相应的治疗方式,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应用早期增强率和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具有一定的辅助性,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过程中采用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筛选最近5年在我社区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病患者210例为本次研究实验样本,以奇偶数字方法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均分两组,实施常规管理的对照组、采取健康管理的研究组,对比管理后成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血糖、血压、血脂、疾病知晓率、非疾病治疗知晓率)相较于对照组呈现明显优势,差异P<0.05,患者遵医嘱行为(科学饮食、坚持锻炼、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与对照组数据间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应用过程中,不仅帮助患者保持相关指标平稳,同时改善患者遵医行为,使患者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状态,体现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过程中采用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筛选最近5年在我社区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病患者210例为本次研究实验样本,以奇偶数字方法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均分两组,实施常规管理的对照组、采取健康管理的研究组,对比管理后成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血糖、血压、血脂、疾病知晓率、非疾病治疗知晓率)相较于对照组呈现明显优势,差异P<0.05,患者遵医嘱行为(科学饮食、坚持锻炼、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与对照组数据间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应用过程中,不仅帮助患者保持相关指标平稳,同时改善患者遵医行为,使患者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状态,体现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9月~2019.9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诊断的病患,选择的例数为100例,都采用超声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和病理性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来判断诊断的效果。结果: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确诊的例数为96例,确诊概率为96%,和病理性诊断结果相比数据差异不大(P>0.05),剩余未确诊病患在经过复查之后都确诊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在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数值方面,数值相对较高;在确诊结果中,诊断为良性结节的例数为71例,占比为71%;诊断为恶性结节的例数为29例,占比为29%,数据对比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病患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用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确诊概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对一家医疗机构中接受甲状腺肿块检查的500名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超声诊断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结果:手术病理报告揭示450例为良性状况,而50例被诊断为恶性。超声检查在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上的准确度为88.00%,甲状腺瘤的诊断准确度达91.67%,甲状腺炎的准确度同为91.67%,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度为90.91%。这些结果与病理学结果的对比显示,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结论:对于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采取超声诊断,能够提升准确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庆市九龙坡区 400052 摘要:目的:分析医学检验结果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11月-2024年5月的80例慢性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慢性病管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根据医学检验结果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调整。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效果评估(如血糖控制水平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估(使用SF-36、QLQ-C30等量表),统计数据用SPSS22.0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治疗效果评估(88.3±0.2)、并发症发生情况(3.3±0.2)和生活质量评估(88.5±0.5)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评估74.2±0.5、并发症发生情况10.5±0.3、生活质量评估78.1±0.2),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医学检验结果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有效性,可用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监测治疗效果及预防并发症。医生应重视医学检验结果,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共同促进慢性病有效管理。
简介:目的观察连续15d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样品导致大鼠肝毒性病理学损伤程度。方法分别给大鼠灌胃高、中、低剂量的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样品,按柴胡总皂苷计算,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300,150,50mg·kg^-1,除观察一般状况外,剖杀大鼠,精密称取心、肝、脾、肺、肾脏重量,计算脏体比值;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样品可导致大鼠体重下降,肝脏重量和肝体比值增大,病理学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组织损伤;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柴胡对大鼠肝毒性损伤程度与柴胡用药剂量、柴胡总皂苷含量呈剂量依赖关系。柴胡总皂苷是柴胡导致肝毒性的毒效部位,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品(81.9%)在一定剂量下,连续给药15d即可导致大鼠明显的肝脏器质性病变,其细胞损伤乃至坏死是主要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