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儿童发育协调障碍(DCD)的患病率及其在家庭社会经济特征中的分布,为其早期预防、诊断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6—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国7个地理区域的8个城市的20所幼儿园及10所小学3~10岁的儿童共1 887名,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由儿童的父母填写基本情况调查表,采用儿童运动能力成套评估量表第2版对儿童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按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是否为独生子女及家庭结构分组,采用χ²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比较不同组间儿童的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结果共纳入1 887名儿童,学龄前儿童(3~6岁)1 110名(58.8%),学龄儿童(7~10岁)777名(41.2%);男982名(52.0%),女905名(48.0%)。确诊DCD者占5.5%(104例),疑似DCD患儿占10.4%(197例),运动发育正常儿童占84.1%(1 586名)。不同地区儿童的DCD确诊率、疑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17.342、4.877,P=0.137、0.560),总运动协调能力得分(F=2.759,P<0.05)和各维度能力(手部灵活性、定位与抓取、平衡,F=9.276、5.277、3.706,均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学龄前期儿童DCD确诊率明显高于学龄儿童(χ²=11.891,P<0.01)。女童的运动协调能力总分、手部灵活性和平衡均显著优于男童(均P<0.01),男童的定位与抓取能力显著优于女童(P<0.01)。男童的DCD确诊率高于女童[7.1%(70/982)比3.8%(34/905),χ²=28.508,P<0.01]。超重(体质指数>18 kg/m²)儿童总运动协调能力、手灵巧度、平衡能力均显著低于体重正常(体质指数≤18 kg/m²)儿童(均P<0.01),DCD疑似率显著低于体重正常儿童(χ²=4.369,P<0.05)。不同家庭结构的总运动协调能力和DCD确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非独生子女的总运动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均优于独生子女(均P<0.05)。结论中国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发展较好,存在地域、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和家庭结构间的差异。

  • 标签: 儿童 运动协调能力 现况分析
  • 简介:摘要恶性血管迷走晕厥主要是指反复发作且伴有发作时持续3 s以上心脏停搏的血管迷走晕厥,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然而,目前对其诊断与治疗认识不足。本文强调重视恶性血管迷走晕厥的诱发因素与临床表现,正确识别儿童恶性血管迷走晕厥,综述其治疗现状、争议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肥胖是困扰儿童健康的两大慢性疾病,目前两类疾病的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且二者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该文对儿童肥胖哮喘的临床特点、特应、潜在生物标记物,以及肥胖介导的代谢异常和免疫反应,包括脂肪中的炎症因子和脂肪因子在肥胖哮喘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儿童 哮喘 肥胖 生物标记物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一对父母带着他们2岁的孩子来院就诊,因为孩子已经发烧2天,并且持续烦躁不安。今天,孩子出现了食欲减退、口腔溃疡,而且她的牙龈似乎发炎了。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迷走晕厥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反射晕厥,易反复发生,虽然没有直接的生命危险,却对患儿造成不同程度的躯体损伤及心理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也引起家长的焦虑。目前血管迷走晕厥的确诊主要靠直立倾斜试验,随着转化医学的开展,通过其他方法鉴别血管迷走晕厥与其他类型晕厥已取得了重要的临床价值,这对于基层医院开展晕厥诊治的相关工作将更加方便。该文将对血管迷走晕厥鉴别诊断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 血管迷走性晕厥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化脓胸膜炎是胸膜化脓性感染并有胸腔积脓,故又称为脓胸。多继发于肺部感染和败血症,胸腔积脓多时可涉及整个一侧胸腔,亦可局限一处成包裹脓胸。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长儿多继发于未经适当治疗的肺炎、败血症或其他邻近器官的炎症。病原菌以化脓球菌为主,最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也可见于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

  • 标签: 儿童 胸膜炎 临床特点 病因 治疗
  • 简介:儿童型胶样粟丘疹(juvenilecolloidmilium,JCM)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儿童日光暴露部位皮肤丘疹样损害,该病病因不明,但一些学者推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及日光诱导导致角质形成细胞损害所致,我们报道一例家族胶样粟丘疹。

  • 标签: 胶样粟丘疹 家族性 角质形成细胞 遗传易感性 病因不明 儿童
  • 简介:摘要膜肾病(MN)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各年龄均可发病。原发膜肾病(PMN)在儿童并不常见,但为导致儿童终末期肾病的原因之一。针对M型磷脂酶A2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的抗体不仅见于成人PMN,亦可见于儿童和青少年PMN,为诊断和监测儿童PMN的有用指标。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已成功用于治疗成人PMN,还可能对儿童PMN有效。

  • 标签: 儿童 原发膜性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单中心儿童肾移植疗效,并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总结2007年7月至2019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儿童(≤17岁)肾移植临床资料。分析供受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移植效果及受者/移植物存活情况。结果共计入组202例患儿,围手术期最常见并发症为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24例(11.9%)、急性排斥反应21例(10.4%)及肾病复发8例(4.0%)。受者死亡和移植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为肺部感染9例(,4.5%)、排斥反应11例(5.4%)。围手术期血肌酐呈进行下降,由术前(816.1 ±303.1))μmol/L,降至术后3个月(62.7±20.6)μmol/L。术后1、3、5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为:(166.8±37.3)ml/(min·1.73 m2)、(135.1±29.0) ml/(min·1.73 m2)、(109.9±31.1) ml/(min·1.73 m2)。受者/移植物1、3、5年生存率分别96.7%/96.3%、94.1%/93.5%、94.1%/90.7%。亲属活体供肾与器官捐献供肾组相比1、3、5年受者/移植肾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效果良好。结论我们中心儿童肾移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仍需优化诸多问题。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 免疫抑制
  • 作者: 杨婷 江米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杭州 310052(现在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 台州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318015),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杭州 310052
  • 简介:摘要功能便秘是儿科常见疾病,不仅影响胃肠道功能,还可能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及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2016年颁布的罗马Ⅳ标准对儿童功能便秘的诊治有了进一步的指导意义,但我国尚未制定儿童功能便秘诊治指南,需进一步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本文就儿童功能便秘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脑瘫患儿的步态异常较常见,如何控制改善步态是康复治疗的重点。目的:分析脑瘫患儿步态的生物力学参数,并观察支具控制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比脑瘫忠儿和正常儿童在起步过程中以及步行中的生物力学参数,起步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参数包括时空参数,膝、踝关节活动度的运动学参数以及动力学参数;步行中的生物力学参数包括时空参数。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均接受支具控制辅助下徒手体位控制、减重步态训练、S.E.T的3个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88项粗大运动评价量表A区和视频对照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与结论:脑瘫患儿和正常儿童在起步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参数测试对比中,除了右脚为起步脚的额状轴地面反力峰值外,其余各项生物力学参数均有明显差异;步行中的生物力学参数测试对比中,脑瘫患儿较正常儿童支撑相和双足支撑相延长、步长和复步长缩短。支具控制脑瘫忠儿观察中,与治疗前比较,GMFM88项A区平均得分显著提高,视频示患儿治疗后不自主动作减少,头颈躯干较稳定,生活能力有好转,癫痫及认知障碍和基底节区有影像学改变的患儿进步幅度较小,舞蹈一徐动型和张力障碍型比徐动痉挛型患儿运动能力进步幅度大。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学术探讨 脑瘫 三维 步态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药物中毒的常见原因、症状、治疗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年12月~2011年12月接诊的118例小儿药物中毒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儿童药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为(1)儿童误服中毒54例(45.8%);(2)家长无知给予服用45例(21.2%);(3)医源性中毒20例(17.0%)。结论儿童药物中毒的危险因素以儿童误服、家长喂服和医源性为主,应加强对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普及安全用药常识,加强对家庭药物的管理,同时医务人员应规范行医。

  • 标签: 儿童 药物中毒 原因
  • 简介:3岁以上儿童在无器质性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尿路感染、癫痫等)的情况下,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睡眠中反复不自主地排尿称为遗尿症或夜尿症。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未经治疗的遗尿症患儿,从5~19岁,每年约有15%患儿自行缓解,女孩的缓解率可能更高,夜间遗尿女孩11岁后、男孩13岁后少见。引起遗尿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精神因素,如受惊、疲劳及教养不当等,故须注意环境有

  • 标签: 功能性遗尿症 小儿遗尿症 儿童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三阴交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过敏紫癜属于儿童时期常见多发疾病,诱因多种多样,虽经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但若护理不当仍能很大程度影响患儿康复。因此,临床护理尤为重要。对出现不同器官损害的患儿进行有针对的护理,可最大程度帮助患儿缩短病程,减少痛苦及并发症,降低复发率,促进康复。

  • 标签: 儿童 过敏性紫癜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