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自制重力鼻饲固定装置在危重新生儿中的运用价值,通过专业的研究与分析,精准找出危重新生儿中运用该类装置的有效方法,详细检测危重新生儿各项身体指标,明确危重新生儿具体身体状况,提升喂养效率,使自制重力鼻饲固定装置的使用更具可持续性。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重力肌群强化训练护理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出100例作为观察对象,50例患者予以常规功能锻炼护理,视为对照组,50例患者基于对照组锻炼基础上联合重力肌群强化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1、3个月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配合重力肌群强化训练护理,不仅能减轻其术后疼痛,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胸腰背功能,是评估其术后功能恢复显著的科学指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极低体重儿实施重力鼻饲喂养联合袋鼠式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8月到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46例极低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对患儿分组,其中23例患儿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合间断鼻饲喂养,其余23例患儿为研究组则实施重力鼻饲喂养联合袋鼠式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住院恢复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出生4周后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以及住院恢复情况,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极低体重儿实施重力鼻饲喂养联合袋鼠式护理有着极为理想的作用,不仅可以保障患儿的生长发育,还可以加快其体重恢复,缩短胃管的留置时间,从而促使患儿更快顺利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上胸段角状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术前Halo重力牵引+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矫形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术前Halo重力牵引+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严重上胸段角状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2.9±5.6)岁(范围6~27岁)。牵引后、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矢状面局部后凸Cobb角及冠状面侧凸Cobb角评估畸形改善情况。以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牵引前、牵引后、手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记录Halo重力牵引的并发症、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术前局部后凸Cobb角96.1°±16.0°(范围71°~128°),侧凸Cobb角75.5°±20.5°(范围40°~107°)。术前脊髓功能ASIA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9例;牵引后局部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32.8%±15.0%(范围18.0%~65.9%),侧凸Cobb角矫正率为22.9%±8.0%(范围14.1%~38.6%),ASIA评分改善至D级4例、E级12例;手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45.4%±14.9%(范围29.0%~69.0%)、侧凸Cobb角矫正率为33.6%±8.6%(范围23.3%~49.3%)。术后随访时间为(35.6±14.2)个月(范围24~72个月),末次随访时无明显矫正丢失,ASIA评分E级15例、C级1例。术中均未发生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臂丛神经麻木、2例术后出现近端椎板钩脱钩。1例术前ASIA分级为C级者术后即刻改善为E级,术后4年随访时再次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加重(C级)。结论术前Halo重力牵引可改善严重上胸段角状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并矫正脊柱侧后凸畸形,辅助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策略。
简介:背景:Halo重力牵引在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中的应用时间及二期手术矫形时机仍未完全清楚。目的:回顾性分析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接受Halo重力牵引前后的肺功能情况,总结其变化规律,为Halo重力牵引后手术矫形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伴肺功能障碍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7~16岁,平均(11.1±2.6)岁。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114.3°±9.2°,后凸Cobb角平均95.8°±18.9°。所有患者均行一期Halo重力牵引和二期手术矫正脊柱畸形。根据牵引前肺活量(VC)将所有患者分为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VC:40%~60%)和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VC<40%)。牵引前和牵引后3、6、12个月行肺功能检查,分析相关肺功能参数与牵引后恢复时间的关系,牵引前、牵引后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与牵引后恢复时间的关系,明确Halo重力牵引后手术矫形的适当时机。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牵引后3个月,患者的肺功能参数稍高于牵引前,动脉血气分析提示肺功能水平较牵引前略有改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后6个月,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和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的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均显著高于牵引前(P<0.05);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肺功能水平显著高于牵引前(P<0.05)。牵引后1年,所有患者的肺功能较牵引前、牵引后3个月显著改善(P<0.05),但与牵引后6个月水平相当(P>0.05);所有患者自觉症状均得到改善,动脉血气分析基本恢复正常。牵引后各项肺功能参数变化率、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率均与恢复时间成正相关。结论: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的青少年患者行Halo重力牵引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肺功能显著高于牵引前和牵引后3个月,特别是牵引前表现为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牵引后6~12个月是二期矫形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模拟微重力对从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来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表型的影响。方法利用微重力三维细胞培养系统建立鲍曼不动杆菌模拟微重力株,同时建立正常重力株作为对照组,利用Bioscreen观察两菌株的生长速度,通过涂抹平板计数法对两菌株进行菌落计数,通过观察两菌株在含有5 mmol/L过氧化氢(H2O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存活率研究两菌株的氧化应激性,通过结晶紫染色法观察两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K-B纸片法观察两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结果与正常重力株比较,模拟微重力株生长速度减慢,尤其是在10 h以后;平板菌落计数结果显示,与正常重力株比较,模拟微重力株生长受到抑制,菌落数为(2.33±0.61)×1013CFU/L比(4.87±0.63)×1013CFU/L(t=4.865,P=0.040);模拟微重力株在H2O2溶液中存活率降低,为(51.43±0.97)%比(56.53±2.54)%(t=4.715,P=0.042);模拟微重力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下降,吸光度(A)570值为0.449±0.014比0.506±0.024(t=8.692,P=0.013);阿米卡星对模拟微重力株的抑菌环直径(15.17±0.21)mm,比正常重力株(13.77±0.15)mm增加(t=6.725,P=0.021)。结论模拟微重力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速度、氧化应激性、生物膜、抗生素敏感性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可以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相关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简介:目的观察4周模拟失重大鼠股动脉血管整合素(integrin)αvβ3信号通路重要分子表达和黏着斑(focaladhesion,FA)形成的变化及间断人工重力(intermittentartificialgravity,IAG)对抗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尾部悬吊模拟失重组(HU组),间断人工重力组(IAG组)和对照组(CON租)。采用免疫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荧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股动脉integrinαvβ3、存在于胞浆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黏着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1/2,ERK1/2)的蛋白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股动脉FAK形成的变化。结果免疫蛋白印迹显示,HU组大鼠股动脉integrinαv、integrinβ3、p-FAKY397、p-SrcY418和p-ERK1/2的表达较CON组显著减少(P<0.05);IAG组大鼠股动脉以上蛋白的表达较HU组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K、Src和ERK1/2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U组大鼠股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integrinαvβ3、p-FAKY397、p-SrcY418和p-ERK1/2的阳性表达较CON组显著减少(P<0.05);而IAG组较HU组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FAK、Src和ERK1/2的阳性表达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U组大鼠股动脉的黏着数目较CON组明显减少,而IAG组大鼠股动脉FAK的数目较HU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模拟失重使得股动脉integrinαvβ3以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中p-FAKY397、p-SrcY418和p-ERK1/2的蛋白表达量降低,FAK形成减少,而1h/d的IAG能逆转这种变化。提示,integrinαvβ3及其下游的信号通路转导分子可能参与了失重所致的动脉重塑以及IAG对抗作用中的机械力信号转导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极低出生体重患儿采用重力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抚触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2020年5月-2021年5月80例极低出生体重患儿分组(各组40例)探究,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断鼻饲喂养,观察组采用采用重力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抚触护理,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鼻胃管留置时间、每日胃残余奶量等少于对照组,且日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多于对照组,且潴留量、胎便排尽时间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力喂养、非营养性吸吮结合抚触护理干预可显著增加睡眠时间,降低胃肠不耐受情况,改善排便,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重力喂养联合舒适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状况、胃肠道发育及体格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到202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950例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早产儿分成观察组(475例)和对照组(4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鼻饲喂养,观察组采用重力喂养联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的喂养状况、胃肠道发育以及体格状况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首次经口喂养天数以及呕吐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胃液PH值较低,肠鸣音次数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比干预前胃液PH值降低,肠鸣音次数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两组的干预前相比,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力喂养联合舒适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改善了喂养状况,加快了体格发育,增强了胃肠道发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