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阿立哌唑和团体归因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整理近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病人资料,接受阿立哌唑治疗的病人纳入到对照组,共计24例;接受阿立哌唑和团体归因联合治疗的病人纳入到观察组,共计24例,记录治疗过程中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相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团体归因联合治疗 临床疗效
  • 作者: 元玫雯 王宏昊 段如菲 徐坤鹏 胡尚英 乔友林 张勇 赵方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北京 100021,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省癌症中心妇科,昆明 650118,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质量管理部,大连 116044,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健康中心,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年我国归因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结合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全国人口数及人群归因分值(PAF)计算2016年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男性和女性人群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数和死亡数。使用Segi's人口计算年龄标化发病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结果2016年全国有124 772例(6.32/10万)肿瘤新发病例归因于HPV感染,包括女性肿瘤117 118例,男性肿瘤7 654例。宫颈癌居发病首位,其次为肛门癌、口咽癌、阴茎癌、阴道癌、喉癌、口腔癌和外阴癌。全国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死亡41 282例(2.03/10万),包括女性37 417例,男性3 865例。死亡数依次为宫颈癌、肛门癌、口咽癌、阴茎癌、喉癌、阴道癌、口腔癌、外阴癌。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快速上升,在50~54岁达高峰,之后大幅下降;非宫颈癌部位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可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数(57 089例)和死亡数(19 485例)小于城市地区(发病67 683例、死亡21 797例),农村宫颈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非宫颈部位肿瘤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城乡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中国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发病人数占比较大,且发病死亡呈现增高趋势。宫颈癌和男性肛门癌的防控是遏制归因于HPV肿瘤发病和死亡增高趋势的关键。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通过在创伤性皮肤缺损患者VSD术后给予归因分析理论指导下护理流程再造后并发症情况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创伤性皮肤缺损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VSD术,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与研究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康复时间均明显改善,好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 归因分析理论指导下护理流程再可以使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和康复时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归因分析理论 创伤性皮肤缺损 护理流程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阿立哌唑+团体归因治疗(ARGT)应用在精神分裂症(SP)患者中的效果及对阴性症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的60例SP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30例,仅行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纳入30例,行阿立哌唑+ARGT治疗),评价组间认知功能、精神症状。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认知功能、精神症状中阴性症状评分更佳,P0.05。结论:对SP患者行阿立哌唑+ARGT治疗,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减轻阴性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团体归因治疗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阴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流行病学趋势及主要风险归因。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1990—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根据GBD数据库2019年全世界标准化人口结构计算年龄标准化率。观察指标:(1)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3)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ASIR和ASMR变化趋势。(4)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死亡主要风险归因变化趋势。计数资料以绝对数、百分率和比值表示。采用Joinpoint(V.4.7.0.0)软件回归计算不同时段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变化率、年平均变化率(AAPC)及其95%可信区间(CI)。采用STATA(V.15.0)软件中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控制两个变量,不同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胰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影响,风险效应值采用相对危险度(95%CI)表示。结果(1)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胰腺癌发病率从15~19岁的0.07/10万上升至85~89岁的64.01/10万,其中男性从0.09/10万上升至94.71/10万,女性从0.04/10万上升至47.47/10万;死亡率从0.04/10万上升至79.58/10万,其中男性从0.05/10万上升至116.50/10万,女性从0.03/10万上升至59.69/10万。日本胰腺癌发病率从15~19岁的0.03/10万上升至85~89岁的162.26/10万,其中男性从0.03/10万上升至177.67/10万,女性从0.04/10万上升至153.67/10万;死亡率从0.02/10万上升至154.88/10万,其中男性从0.02/10万上升至170.93/10万,女性从0.02/10万上升至145.94/10万。韩国胰腺癌发病率从15~19岁的0.04/10万上升至85~89岁136.78/10万,其中男性从0.03/10万上升至153.78/10万,女性从0.04/10万上升至129.73/10万;死亡率从0.02/10万上升至135.98/10万,其中男性从0.02/10万上升至156.21/10万,女性从0.02/10万上升至127.59/10万。中国胰腺癌人群发病和死亡人数高峰均出现在65~69岁男性群体,不同年龄组男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日本胰腺癌人群发病人数高峰出现在80~84岁女性群体,死亡人数高峰出现在75~79岁男性群体,<80岁男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80岁女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韩国胰腺癌人群发病人数高峰出现在80~84岁女性群体,死亡人数高峰出现在70~74岁男性群体,<75岁男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75岁女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2)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效应:矫正时期-队列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均升高,其中女性较男性更明显,日本人群较中国、韩国人群更明显。时期效应:矫正年龄-队列效应,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人群时期效应更显著。队列效应:矫正年龄-时期效应,随着出生队列的推移,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均降低。(3)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ASIR和ASMR变化趋势。1990—2019年中国胰腺癌ASIR、ASMR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ASIR、ASMR分别为1990年的1.82倍、1.79倍。日本胰腺癌ASIR、ASMR均呈缓慢上升趋势,2019年ASIR、ASMR分别为1990年的1.09倍、1.05倍。韩国胰腺癌ASIR、ASM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趋势。1990—2019年中国胰腺癌ASIR的AAPC为2.08%(95%CI为1.91%~2.24%,P<0.05);ASMR的AAPC为2.02%(95%CI为1.86%~2.19%,P<0.05)。日本胰腺癌ASIR的AAPC为0.28%(95%CI为0.15%~0.42%,P<0.05);ASMR的AAPC为0.13%(95%CI为0.03%~0.24%,P<0.05)。韩国胰腺癌ASIR的AAPC为0.50%(95%CI为0.21%~0.80%,P<0.05);ASMR的AAPC为0.15%(95%CI为-0.10%~0.40%,P>0.05)。(4)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死亡主要风险归因变化趋势。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死亡主要风险归因依次为吸烟、高空腹血糖和高体质量指数(BMI)。主要风险归因为吸烟的胰腺癌死亡占比趋势显示:中国男性由1990年的31.4%上升至2000年的34.1%,继下降至2015年的31.1%,后呈缓慢上升趋势至2019年的31.7%;女性由1990年的6.7%上升至2005年的10.4%,继下降至2019年的8.7%。日本男性由1990年的38.8%下降至2019年的26.9%;女性由1990年的20.9%下降至2019年的14.8%。韩国男性由1990年的37.5%下降至2019年的30.3%;女性由1990年的12.6%下降至2019年的10.0%。主要风险归因为高空腹血糖的胰腺癌死亡占比趋势显示:中国男性由1990年的5.9%上升至2019年的7.1%;女性由1990年的6.2%上升至2019年的6.8%。日本男性由1990年的7.0%上升至2019年的7.7%;女性由1990年的5.0%上升至2019年的5.5%。韩国男性由1990年的6.8%上升至2019年的9.7%;女性由1990年的6.1%上升至2019年的8.2%。主要风险归因为高BMI的胰腺癌死亡占比趋势显示:中国男性由1990年的1.3%上升至2019年的3.0%;女性由1990年的2.1%上升至2019年的4.3%。日本男性由1990年的2.0%上升至2019年的2.4%;女性由1990年的3.1%上升至2019年的3.4%。韩国男性由1990年的1.9%上升至2019年的3.1%;女性由1990年的3.4%上升至2019年的4.3%。结论中国胰腺癌发病率仍然处于持续上升状态,日本和韩国趋于稳定。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的胰腺癌发病状况更需要得到关注。吸烟仍是最需要重视的胰腺癌危险因素;同时应更加关注高空腹血糖和高BMI增加罹患胰腺癌风险。

  • 标签: 胰腺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趋势分析 死亡风险归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归因训练法在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60例,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留置管道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归因训练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留管知识认知度、拔管心理改善度与拔管危险事件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留管知识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认知得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认知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改善度与危险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个性化归因训练干预能够优化患者对留管知识的认知程度及改善拔管心理,从而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 标签: 个性化归因训练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1年与2017年南京市≥25岁人群归因于代谢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心脏病(IHD)疾病负担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南京市2011年和2017年死因监测、南京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和2016全球疾病负担(GBD)资料,采用GBD的比较风险评估理论,通过对观察到的健康结局与暴露于反事实水平下可能观察到的健康结局进行比较来估计归因负担。采用人群归因分值估算南京市≥25岁人群高血压、高血糖、高总胆固醇、高体质指数4种代谢因素合并导致IHD死亡例数、伤残调整寿命年(DAIY)以及变化情况。采用2000—202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人口结构进行标化。结果2017年,南京市归因于代谢因素合并的IHD死亡数为3 204例,导致期望寿命损失0.90岁。高收缩压是导致南京市IHD死亡和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的首位代谢因素。2017年人群归因于高收缩压、高总胆固醇和高体质指数的IHD世标化死亡率(25.60/10万、19.94/10万、6.83/10万)和世标化YLL率(389.31/10万、335.16/10万、134.60/10万)均显著低于2011年(31.75/10万、26.74/10万、7.45/10万和469.07/10万、463.70/10万、142.66/10万);归因于高血糖的IHD世标化死亡率和世标化YLL率(11.90/10万和174.61/10万)则显著高于2011年(9.67/10万和150.61/10万)(均P<0.05)。男性各代谢因素导致IHD世标化YLL率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代谢危险因素尤其高收缩压是导致南京市IHD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缺血性心脏病 代谢 危险因素 人群归因分值 疾病负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定位联合归因训练应用于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对并发症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术中造口定位联合归因训练干预,观察组实施术前造口定位联合归因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主观幸福感各维度评分、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造口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定位联合归因训练应用于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可改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提升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术前造口定位 归因训练 结直肠癌 永久性造口 并发症 自我护理能力 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