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研究探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AssociationTest,IAT)和Go/No—go联想任务测验(Go/No—goAssociationTask,GNAT)测量大学生感恩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的关系。预备性研究从现代汉语字典中挑选自我词/他人词各16个,从汉语成语大辞典中挑选出与感恩相关的积极词/消极词各20个,根据65位大学生的评定结果筛选出自我词/他人词各8个,积极词/消极词各8个,用于正式研究。正式研究采用IAT、GNAT感恩测量程序和青少年感恩量表(AdolescentGratitudeScale,AGS),对155名大学生同时进行IAT、GNAT及外显感恩的测量。结果发现:(1)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内隐感恩,内隐感恩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和独生与否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相关不显著,是两个不同的建构;(3)采用IAT和GNAT研究感恩是可行的。
简介:已有研究证实,刺激预存知识表征对重复启动效应具有调节作用。然而,尚无刺激特征预存知识表征和特征转换调节该效应的报道。本研究以颜色诊断性假说为依据,对颜色特征的预存知识表征进行控制,旨在考察颜色特征的预存知识表征、特征转换及重复次数对重复启动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诊断色和非诊断色启动条件均产生了显著的重复启动效应,后者的效应更强;诊断色启动条件下,诊断色图形反应时的启动效应显著大于非诊断色图形;启动条件、图形类型和重复次数在正确率的启动效应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上述结果表明,重复启动效应为颜色诊断性和特征转换所调节,具有预存知识表征的诊断色的调节作用符合自上而下的加工观。
简介:情绪社会信息模型(EmotionsasSocialInformationModel,EASI)是从情绪社会功能研究取向发展而来,它扩展了传统的情绪个人效应研究,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情绪社会功能研究框架。EASI模型以情绪的信息功能为理论核心,认为情绪通过引发观察者的情感反应和推理过程两条路径来影响他们的行为,且情感反应和推理过程对观察者行为的预测能力还取决于观察者的信息加工的动机和社会情境因素这两个调节变量。新近研究为EASI模型提供了证据,证明了EASI模型在某些情境中可以有效预测情绪对人际效应的作用。未来的研究还需深入探讨东方文化对情绪推理内容形成的影响机制、混合、模糊以及动态情绪的系统研究、EASI模型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适用性以及情绪人际效应和相关学科的应用拓展。
简介: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利用2个预实验和1个正式实验,考察阈下不同情绪面孔的注视线索提示效应。要求被试在具有表情与注视线索的面孔呈现完毕后,快速而准确地对目标的位置进行判断。记录被试反应时间。结果显示,当被试未有意识的觉察到注视线索与面孔表情时,注视线索提示效应存在,并受到表情的调节。表现为:在注视线索有效并伴有恐惧表情时,被试对于目标的判断更加迅速;当比较不同表情下线索无效与线索有效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时发现,恐惧表情面孔出现时,线索无效与线索有效条件之间反应时的差异最大。结果表明,阈下情绪刺激能够激发个体更原始的生物性反应;在早期注意阶段,个体对于恐惧信息更加敏感,注意存在负向情绪偏差。
简介:“投资者难以长远地将多重投资看作整体,而更倾向于分割成单一决策进而表现出每次决策风险规避的现象”被称为风险投资中的短视效应.短视/远视风险投资常通过单一决策/重复决策范式予以研究.大多数的研究发现,在单一决策条件下,投资者接受投资的人数比例或者投资金额低于重复决策条件.短视效应的调节机制有反馈频率、投资灵活性、选择组块、风险状况等.研究者分别提出短视损失厌恶(myopiclossaversion,简称MLA)理论和短视预期理论(myopicprospecttheory,MPT)对短视现象进行解释;但这些理论受到基于齐当别理论(equate-to-differentiatetheory)研究的挑战.文章在总结短视效应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今后有必要深入探索的方向.
简介:目的:研究基于YAH地图进行方位判断时是否存在方位效应及其表现形式。方法:90名被试分为三组参加三个被试内设计实验,实验一为基于YAH地图的绝对朝向判断,实验二为基于YAH地图的相对方位判断,实验三为不同绝对朝向条件下(失匹配)的相对方位判断。结果:绝对朝向判断中存在绝对朝向效应及北优势效应,反应时上表现为“0°〈(90°/180°/270°)〈(45°/135°/225°/315°)”;相对方位判断中存在相对方位效应,表现为反应时“(0°/90°/180°/270°)〈(45°/135°/225°/315°)”;失匹配条件下相对方位效应表现为“0°〈(90°/180°/270°)〈(45°//315°)〈(135°/225°)”,相对方位效应模式不受绝对朝向影响。结论:基于YAH地图定向存在绝对朝向效应及相对方位效应,相对方位效应不受绝对朝向的影响。
简介:Smith和Hunt于1998年首次采用DRM范式提出了错误记忆通道效应,即视觉学习通道较之听觉学习通道会降低错误再认或错误回忆,这不仅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研究,而且提出了许多关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产生机制的不同观点。本实验采用DRM范式,运用ERP技术,考察了视觉与听觉通道在提取阶段的错误记忆新旧效应,以从更深层面认识错误记忆的内在加工机制。结果发现,视觉与听觉通道在300—500ms和500—700ms两个时间窗都发现了ERP新旧效应.但在脑区位置以及错误记忆的新旧效应方面存在差异,这表明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在提取阶段的新旧效应存在不同的脑神经活动,不同学习通道在提取阶段的监测加工差异在导致错误记忆通道效应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介:为了探索父母对子女教养方式的异同、及其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以便寻找更加有效地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自杀态度问卷、生命观调查问卷对3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①教养方式对自杀态度有重要的影响,并主要体现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两个维度上;②父母在对待子女的教养方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均倾向对男孩更加严肃严厉,对女孩更加宽松宽容;③在单独考虑教养方式与自杀态度的关系时,父亲与母亲对自杀态度均有显著地影响,但当同时考虑生命观和教养方式对自杀态度的共同作用时,表现出明显的“母亲效应”。
简介:研究以独裁者博弈任务为载体,考查了小学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不同来源的正向反馈信息对于儿童分享行为的促进效应。研究随机选取了小学二、四、六年级的学生共386名,每个年级的三个实验组在自然分享条件后分别接受来自权威、同伴和自我的正向反馈信息,继而完成后续任务。结果表明:(1)在自然分享情况下,六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显著多于二、四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随着年级升高,儿童从倾向于利己分享逐渐转为以平分为主;(2)来自同伴和权威的正向反馈可以提高二、四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自我评价的正向反馈明显提高四、六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结论:小学儿童的分享数量和进行平分的人数比例都随年级升高而增加,来自同伴、权威和自我的正向反馈分别适用于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分享行为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