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介入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门诊查体的12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探讨宫颈癌介入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前FIB、t-PA水平升高,PT、APTT、TT、PAI-1水平降低,差异要统计学意义(P<0.05);与试验组治疗前比,试验组治疗后FIB、t-PA水平降低,PT、APTT、TT、PAI-1水平升高,差异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纤溶系统过度激活,介入治疗减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功能与肝病患者病情的关系及凝血功能指标对肝病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控制无关因素后,设置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PT,PT%,INR,APTT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与慢性肝炎组比较PT-INR,PT,APTT,PT%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5)。说明各类肝病时,凝血因子都可出现不同异常。结论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的减少程度与肝脏的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凝血功能常规对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不是十分敏感;凝血功能常规是区分急性肝炎与重症肝炎比较敏感的指标之一,而且动态观察重症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常规和总胆红素及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常规,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产妇产前凝血及纤溶功能检验价值分析。方法:在2020.1至2020.12期间选择94例前来我院分娩的孕妇进行调研,将其作为本次调研的研究组,对其实施凝血及纤溶功能检验。于2020.1至2020.12期间选择94例前来我院进行体检的非妊娠健康女性进行对照,将其作为本次调研的对照组,对其实施凝血及纤溶功能检验。总计与探究产妇产前凝血及纤溶功能检验价值。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指标对照,凝血酶原(PT)指标水平较低、纤维蛋白原(FIB) 指标水平较高、D-二聚体指标水平较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产妇产前凝血及纤溶功能检验,可评估产后出血等疾病,此检查方式优异。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巴胆碱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96只SD(Sprague Dawley)大鼠(无特定病原体,健康雄性)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2只。SHAM组:生理氯化钠溶液(5 ml/kg)左侧股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模型为LPS组:LPS 10 mg/kg左侧股静脉注射;CBL组:LPS 10 mg/kg+卡巴胆碱10 μg/kg。于各组模型制备前(0 h)及制备后2、4、6 h时间点取8只大鼠,采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结果注射LPS后TNF-α水平上调,CBL组TNF-α水平低于LPS组(P<0.05)。LPS组在注射LPS后各时间点APTT较SHAM组、CBL组延长(P<0.05),CBL组在6 h时PT较LPS组缩短(P<0.05)。4 h时LPS组较SHAM组、CBL组TT延长(P<0.05),Fbg降低(P<0.05);注射LPS后2、4 h,LPS组较SHAM组、CBL组D-二聚体增加(P<0.05)。结论卡巴胆碱可减轻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紊乱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例健康妇女和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析其经期和非经期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2)分析同期在本院住院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45例(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129例(非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凝血指标。(3)分析同期在子宫出血期于本院门诊行诊刮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54例(出血期观察组)和经妇科超声检查子宫肌层无病变的妇女147例(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子宫出血期的凝血指标。(4)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指标与癌相关抗原125(CA125)、癌相关抗原19-9(CA19-9)、子宫体积的相关性。结果(1)25例健康妇女的凝血指标在经期和非经期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子宫腺肌病患者经期纤维蛋白原[FIB;2.61 g/L(2.50~3.10 g/L)]和D-二聚体[0.60 mg/L(0.40~1.00 mg/L)]均明显高于非经期[FIB为2.25 g/L(1.90~2.70 g/L)、D-二聚体为0.27 mg/L(0.20~0.40 mg/L);P均<0.01],经期凝血酶时间[TT;16.70 s(16.10~17.40 s)]明显低于非经期[17.95 s(17.20~18.40 s);P<0.01)]。(2)与非出血期对照组相比,非出血期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D-二聚体[0.26 mg/L(0.20~0.40 mg/L)]、血小板计数[257.0×109/L(212.0×109/L~308.5×109/L)]均增高(P均<0.01)。其中,FIB(r=0.237,P=0.004)和D-二聚体(r=0.373,P<0.001)均与CA125呈正相关,凝血酶原时间(PT;r=-0.208,P=0.012)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r=-0.201,P=0.015)均与CA19-9呈负相关。(3)与出血期对照组相比,出血期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PT[10.70 s(10.10~11.20 s)]、PT-INR[0.93(0.90~1.00)]均减小,D-二聚体[0.41 mg/L(0.20~0.80 mg/L)]升高(P均<0.01)。其中,FIB(r=0.252,P=0.038)、D-二聚体(r=0.321,P=0.008)均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r=-0.190,P=0.018)和TT(r=-0.304,P=0.012)均与子宫体积呈负相关。(4)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出血期观察组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合并贫血者APTT和TT均显著低于非贫血者(P均<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子宫出血期和非出血期均存在着高凝倾向,高凝倾向可能与子宫体积增大、血CA125水平升高、贫血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出生48h内未窒息早产儿、窒息早产儿与足月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儿科34名未窒息早产儿、22例窒息早产儿、29例足月儿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血小板(PLT)计数,比较各组间凝血功能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比较APTT、TT、PT,窒息早产儿组及未窒息早产儿组均比足月儿组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窒息早产儿组APTT、TT、PT异常表现最为明显,未窒息早产儿比较足月儿易明显异常,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PL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生颅内出血情况,窒息早产儿组8例,未窒息早产儿组9例,足月儿组2例,未窒息早产儿组、窒息早产儿组与足月儿分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窒息早产儿组与未窒息早产儿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的凝血功能比足月儿低,窒息早产儿表现更为明显,更易发生颅内出血,早产儿尤其是窒息早产儿,出生后凝血功能建议作为常规检查,对于预防降低颅内出血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在诊治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肝硬化患者PT、APTT、TT均明显较对照组延长,观察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经Child-Pugh分级中PT、APTT、TT时间随级别增加时间逐渐增加,C级患者PT、APTT、TT明显高于A、B级患者,B级患者PT、APTT、TT明显高A级患者;而FIB水平肝功能随的Child-Pugh分级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通过凝血指标对凝血功能和肝脏的损害程度做出反映,肝硬化出血倾向给予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血小板数量与凝血指标变化。方法利用凝血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妇科肿瘤患者的血小板数量(P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结果与子宫肌瘤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妇科恶性肿瘤组患者PLT、Fbg及DD水平明显增高,P<0.05;APTT、PT及TT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余其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相比,卵巢癌患者血浆D-D水平差异明显,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子宫肌瘤组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血小板水平、Fbg、D-D等指标检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利用D-D水平检查卵巢癌患者有重要的提示性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晚期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检测165例孕晚期妇女(孕周>35周)、122例孕早期妇女(孕周<13周)和36例健康非孕妇女血浆中的PT、APTT、TT、FIB,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非孕组相比,孕晚期组PT、APTT明显降低,FIB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早期组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进入孕晚期阶段后血液趋于高凝状态,及时掌握孕妇凝血功能变化,对于预防产后出血、血栓形成,避免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检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肝病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肝炎组(n=34)、慢性肝炎组(n=30)、肝硬化代偿期组(n=28)、肝硬化失代偿期组(n=24);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2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观察对象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他4组患者的PT、APTT、TT水平显著升高,FI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脏损害的逐渐加重,PT、APTT、TT水平逐渐升高,FIB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肝功能正常到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随着肝细胞受损程度的不断加重,凝血功能受到的损害也逐渐严重。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进一步发展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严重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1,而机体炎症反应和抗炎反应的失衡是导致凝血障碍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搜集,归纳,分析相关SIRS及其凝血功能障碍的资料,探索治疗脓毒症的新方法,为临床更好的研究治疗脓毒症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败血症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足月新生儿分为败血症组及对照组;败血症患儿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无影响凝血功能因素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收集入院时及3~7d间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AT-Ⅲ活性、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含量和血小板(PLT)计数等7项检查指标变化。结果在入院早期,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败血症新生儿APTT、PT明显延长,PLT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程进展,部分败血症患儿出现DIC状态,其早期凝血指标与未发展至DIC状态的患儿早期凝血指标相比,只有DD存在差异,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败血症患儿DIC时期较其早期非DIC期凝血指标相比,AT-Ⅲ活性、PLT计数明显降低、DD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在败血症病理过程中出现凝血功能紊乱,且随疾病进展出现动态变化,临床及时检测凝血功能,及早对症处理,预防DIC,减少死亡率。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检测 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肝病患者 116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肝炎组( n=34 )、慢性肝炎组( n=30 )、肝硬化代偿期组( n=28 )、肝硬化失代偿期组( n=24 );选择 2018 年 6 月 -2018 年 12 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 50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观察对象 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时间( TT )、纤维蛋白原( FIB )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他 4 组患者的 PT 、 APTT 、 TT 水平显著升高, FIB 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随着肝脏损害的逐渐加重, PT 、 APTT 、 TT 水平逐渐升高, FIB 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检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从肝功能正常到肝炎 - 肝硬化的发生、发展 过程中,随着肝细胞受损程度的 不断加重,凝血功能受到的损害也逐渐严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相关指标在肺癌患者体内的变化及其与TNM分期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n=190),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100),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