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突发新冠肺炎期间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选取 2020年 1月~ 2月全国六个省份 33所医院的 285名医护人员,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心理弹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P e a rson 相关性分析以及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分析 。 结果 医护人员的心理弹性总分为( 62.19±14.28)分,社会支持总分为( 38.04±8.41)分;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 r=0.169-0.367, P<0.01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 月收入、科室物资、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可解释心理弹性 25 .8 %的变异。结论 医护人员的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改善待遇、保障医疗物资供给,重视和充分利用社会支持,对处于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调适,继而改善和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以期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简介:摘要: 自 2019年 12月起,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患者,随后,被诊断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他省份也相继出现感染病例,疫情迅速在全国蔓延开来,国家展开紧急部署,防控疫情,各省市接连采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民抗疫 [1]。 2020年初,除湖北省外其他各省市相继派出多支精锐的医疗队伍,支援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疫情事发突然,传播迅速,各省市派出的前来支援湖北省抗疫工作的医疗队伍纷纷抵达,所有医护人员采取酒店住宿,统一管理。对于其他省份来说,为了避免医护人员携带病毒传染给家里人,也均安排医护人员统一在酒店住宿。疫情来临之际,我院迅速的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成立了工作专班。由办公室牵头,组成了酒店服务小组,以确保入住的医护人员的安全。我院的驻点管理员工作职责是:入住审核、订餐配送、团购物资、测量体温、监督房间消杀、解决应付问题等服务。因此,基于疫情期间我院对医护人员集中酒店住宿采取的“五道防火墙”措施,来进行分析。
简介:【 摘要 】 : 目的 : 研究 运用叙事护理模式对 神经内科 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减轻心理压力 , 保持心理健康 的效果 。 方法 : 采用随机抽签法将 受试人员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医护人员 只接受 家人、同事、朋友关心 ,为期 2 个月。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医院心理护理小组 叙事护理干预 , 为期 2 个月;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 量表 、抑郁量表对 两 组 医护人员 进行评 估 并比较 。 结果 : 干预后试验组 与 对照组 相比较 , 医护人员 在焦虑、抑郁方面状况明显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干预效果显著( P < 0.05 )。 结论 : 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大疫情面前
简介:【摘要 】 目的 :通过调查我院目前部分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了解疫情常态化管理模式下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保障医护工作的质量与安全。 方法 :选取我院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通过问卷网的形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这4个因子方面与全国常模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 ;医护之间在躯体化、焦虑、敌对性这3个因子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医护的阳性因子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护士明显高于医生(P< 0.05)。结论:在疫情的常态化管理期间,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仍低于全国常模。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皮肤损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网"网站发布问卷,于2020年3月10-20日通过微信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COVID-19确诊患者的6个感染病区病房的一线医护人员推送问卷。回收问卷,建立数据库,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约550名医护人员,收集调查问卷404份,有效问卷391份,其中303例出现皮肤损伤。调查结果显示,女性、手部清洁频率>10次/d、穿戴三级防护装备时长>6 h/周均是出现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经常使用护手霜可减少皮肤问题的发生。被调查者中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79.81%(249/312),男性为38.35%(54/79)(χ2 = 4.741,P = 0.029)。手部清洁频率10~20次/d组[79.73%(118/148)]及>20次/d组(85.71%,84/98)皮肤损伤发生率高于1~10次/d组[69.66%(101/145),χ2 = 9.330,P = 0.009]。穿戴防护装备时长1~5 h/周组皮肤损伤发生率(64.04%,73/114)低于6~10 h/周组(81.48%,66/81)、11~15 h/周组(95.24%,20/21)、16~20 h/周组(81.82%,36/44)、21~25 h/周组(86.49%,32/37)、>25 h/周组(80.85%,7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164,P = 0.002)。391例被调查者中,消毒和防护装备相关皮肤损害集中表现为皮肤干燥(72.89%)、脱屑(56.78%)、皮肤压力性损伤(54.48%)、皮肤浸渍(45.01%)、敏感性皮肤(33.50%),相关皮肤病按照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痤疮(27.11%)、面部皮炎(23.27%)、湿疹皮炎(21.48%)、毛囊炎(18.92%)、皮肤真菌病(11.00%)、荨麻疹(9.21%)等。结论抗击COVID-19的一线医护人员防护装备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高,加强皮肤的保护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Neil Greenberg及其同事指出:医疗管理部门需要采取措施,以保护必须做出道德挑战性决定的医疗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下内蒙古地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态,探索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543名内蒙古地区进行医护人员网络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焦虑水平发生率为 1%,抑郁水平发生率为 2%,其焦虑和抑郁水平显著正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抑郁水平相较其他医护人员低 结论:该文章问卷发放时间处于疫情的有效控制时期,且内蒙古确诊人数相对其他省份少,医护人员对战胜疫情的信心逐渐加强,并且医护人员的复工日期早,社会支持系统好,可能受上述因素影响内蒙古地区医护人员普遍心理状况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进行的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完成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至5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v-EEG监测的61例AS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v-EEG监测的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n=31,2018年4至5月接受v-EEG监测)与对照组(n=30,2018年2至3月接受v-EEG监测)。对观察组受试儿,在接受v-EEG监测前30~40 min,采用医护人员进行的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进行干预;对对照组受试儿,在接受v-EEG监测前7 d,采用社会培训中心进行的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进行干预。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儿头皮损伤率及v-EEG完成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8]S-28),与所有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观察组ASD患儿头皮损伤率为22.6%,显著低于对照组ASD患儿的53.3%;观察组ASD患儿v-EEG完成率为80.6%,显著高于对照组ASD患儿的56.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11、P=0.013,χ2=1.893、P=0.043)。结论ASD患儿在接受v-EEG监测前,采用医护人员进行的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有助于患儿配合完成v-EEG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交流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对普通外科医护人员交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12月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患者72例和护士12名为对照组,2017年3~12月该院普外科患者84例和护士12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沟通模式完成交班,研究组实施个性化SBAR交流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干预。比较两组护士实施前后交班满意度和患者交班满意度,分析两组交班时间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护士交班的效力与效率,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参与,增进护士监控、合作、责任,提供患者所需信息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交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互动式交班、尊重与倾听、协调交班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个性化SBAR交流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可显著提升普外科医护人员交班质量,缩短交班时间,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2019-nCOV)自2019年12月始发以来,蔓延迅速、传播广泛,现在已迅速发展为全球“大流行”的程度,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医护技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感受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78名医护人员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调查所得结果的各因子得分与常模进行比较,为疫情期间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提供心理健康干预,保障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转。结果表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SCL-90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