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国债作为国家弥补赤字的手段,作为财政货币政策的工具,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8年,我国国债发行额为3891亿元,另有2700亿元的特别公债,而1998年中央政府的支出额为6443亿元,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中央政府支出是靠发行债务维持的。因此,研究国债的合理规模,对国债趋利避害异常重要。一、国债规模的制约因素分析(一)财政承受能力:政府举债最高数量的决定条件从债务人———政府的角度看,财政承受能力或者叫偿债能力制约着政府举债的规模。以政府的信用作依托,由国民经济作后援的国债,在由政府借用了一段时间后,同样要还本付息。因而,前期的国债收入就是后期的财政支出,是后期的财政负担。后期财政
简介:采用经济学规范研究方法,沿袭了模型阐释国债规模测量的主流研究路径——当前价值的借款约束模型和国债自然规模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剖析了决定一国国债规模的关键要素,关注了不同模型下的均衡结果,获得了国债功能变迁下测量国债规模的组合模型。研究表明,在制度变迁等外部因素影响下,国债功能有显著的变化。国债功能的变迁是国债规模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理论上,现今的国债规模测量存在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交替呈现的基本特征。而在动态分析框架下,国债规模的测量受到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共同影响。研究对理论模型结果进行了操作性解释,为实证研究搭建了必要的实施框架。研究认为,进一步地探寻测量国债规模组合模型的微观基础,是将来研究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