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陈明远先生认为“兮”的读音“兮”不应读作“x侃(希)”,而应当读作“h侪(呵、阿)”,相当于今日的语气词“啊(佟)”,民歌里的“兮”,应当读作开口呼,建议《辞源》和《汉语大词典》必须修改“兮”的读音.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作为一种学术观点可以讨论,但主张修改工具书上的注音则似乎欠妥.现择一文,就教大家.

  • 标签: “兮”字 读音 陈明 《汉语大词典》 大学教授 《辞源》
  • 简介:从"扈""鄠""簖""滬"的含义出发,联系"鄠"的本义和有关"雩祭"的记载,认为西安市西南部的户县一带在上古时代是以捕鱼为生,并且以渔立国的夏的同姓部落,而非东方少昊族的九扈之一。

  • 标签: 雩祭 赤帝
  • 简介:1.舞鸡声祖逖和刘琨少时有壮怀,半夜听鸡叫,便起身操演武艺。后用“舞鸡声”、“闻鸡梦醒”、“闻鸡起舞”等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

  • 标签: 三字成语 “闻鸡起舞” 比喻
  • 简介:包山楚简有写作如下诸形的一个下数字为简号)①:原整理者将此隶定为“傎”。下文以“△1”作为此代号。

  • 标签: 包山楚简 隶定 汉字 文字学
  • 简介:甲骨文沈、孚二早已释出无庸赘言,然似尚有置喙之处,故不揣鄙陋以陈之.沈,甲骨文作(?)等形,但这已是发展到比较成熟阶段的殷后期的汉字了.故这几个字的原始造字本义的第一种可能,应分别是“沈牛于水以祭”、“沈羊于水以祭”和“沈人于水以祭”的祭名(也是用牲法);而字形的分析也宜分别说为“象沈牛于水中”、“象沈羊于水中”和“象沈人于水中”.我以为这种本义的可能性的存在,似不宜轻易地断然排除.汉字源远流长:昨年在山东邹平县苑城乡丁公村发现了四千年前新石器后期龙山文化的一件五行十一字的陶刻汉字,一九二一年于河南渑池仰韶村以及解放后在西安半坡等地发现了六、七千年前新石器中期仰韶文化的我一向认为是文字的几十种陶刻汉字.汉字既有六、七干年的历史,许多汉字的资料无疑还会陆续有所发现,或许会从地下挖掘出证明沈这第一种本义的存在的文字资料的.

  • 标签: 甲骨文 “信” 《说文》 古今字 汉字 新石器
  • 简介:在成都有关薛像和的拓片常见者有两种,一是薛涛持笺立像拓片,一是薛涛手书西岩诗拓片。仅就手中资料看,这两种拓片又有几种不同的版本,现试如下。

  • 标签: 薛涛 “像” “字” 拓片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古汉语中,置于“动词”前的“见”,有两类情况:第一类,受事主语句用“见”例,用A表示施事者,R表示受事者,V表示行为动作,则为“R见V(于A)”式:①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论语·阳货》)②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 标签: 施受 施事者 名词性 句法功能 王力先生 动句
  • 简介:学术界普遍认为,《林》继承并发展了《文》,在字书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分析《林》的贡献,则必须对其具体的释义进行细致的梳理与解读。《文选》李善注引《林》共138条,通过这138条引文,可以详细了解《林》对《文》继承和发展的具体情况:《林》释义义的继承体现在继承《文》释字义的同时,对《文》的脱字有所补充,且加反切音注;《林》补充《文》未释之字形。总之,《林》对《文》的发展体现在对释义的发展、对释字词的增加、补《文》音注之不足、纠正《文》释义之失四个方面。

  • 标签: 《文选》 《字林》 《说文》 文字学史
  • 简介:更素造字是汉字造字八法之一,是复素中“更换原中某一素而创造新字的造字方法。”《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其中更素造字的重文668个。汉字是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是形与音义的统一体。汉字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异体。下面就《文》中更换义素而产生的异体的原因作些探索。

  • 标签: 异体字 甲骨文字 汉字以形表意 说文解字 义素 小篆
  • 简介: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而语言中的词义又是对客观社会现象的直接反映,这就使得语言中的词必然含有社会文化的因素。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独特的表意性。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符号,更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汉字是表意文字,最早,汉字是按照字义来绘形的,字义和字形往往发生直接联系。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简称《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分析字形,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

  • 标签: 《说文》 婚姻制度 女部字 语言学史 变迁 上古
  • 简介:2009年9月,《中国书法》转载了张光远先生的《商代金文为正体甲骨文为简体》一文,愚对书法与古文字颇感兴趣,拜读张先生雅作后,略有疑问,付诸文字,借助贵刊,以此向张先生和诸位有道请教。

  • 标签: 简体字 甲骨文 正体字 金文 商代 《中国书法》
  • 简介:《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字典,也是当时的一部百科全书,许慎呕心沥血几十年,在博考通人达者、广纳前贤成果的基础上,写成了这部宏伟巨著。'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世,莫不毕载'(许沖《上(文)书》)。全书共收正文9353个,重文1163个(大徐本正文9431个,重文1279个)。许慎以极其复杂、严密、科学的条例,把所有这些都有条不紊地加以安排胪列,在中国古代文字学研究史上,创造了伟大的奇迹。清代著名小学家段玉裁(1735-1815),在其殚思竭虑大半生所写成的《说文解字注》

  • 标签: 《说文解字注》 大徐 山川草木 段氏 据形系联 许书
  • 简介:假借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本字标准:本形本义标准以本义之为本字,古通用标准以常见通用之为本字。本字标准与假借考释的目的密切相关,前者以疏理文字形义关系为己任,后者注重古书的字词训诂。本形本义标准的提出,冲破了传统训诂学的束缚,确立了假借研究在现代科学中的应有地位,是假借研究的一大进步。

  • 标签: 假借研究 本字标准 本形本义之字 古通用字
  • 简介:从《文·女部》窥古代社会之一斑何毓玲《文·女部》有文238,重文13,新附7,共计258。新版《源》女部有257个,其中淘汰了《文·女部》宇88个,其余是新增的。《现代语词典》女部仅有162,另有异、繁35。分析《文·女部》,可...

  • 标签: 古代社会 女部字 生命起源 感天而生 人的起源 母系氏族
  • 简介:文》认为"柔"从矛声。但是,有学者认为柔、矛声母不类,《文》将其分析为形声不确。但是,出土文献中矛与柔相通、异文的例子可以证明《文》的分析不误。通过对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泥母与明母相通、异文、谐声、异读等材料的研究,可以看出泥母与明母在上古的交替可能与三等介音或高元音韵部有关。

  • 标签: 泥母 明母 上古音
  • 简介:本文认为晚唐诗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不着一,尽得风流"诗学理论命题,深受禅宗"绕路禅"和中国哲学"妙用无体"的体用论的影响.还认为"不着一"即如禅宗的语言文字之用于体"不着一"没有一直接涉体,然而,所要表现的体又深蕴其中,并且诗歌中的各种体用关系都达到"妙用无体"的境地,即"尽得风流".

  • 标签: “绕路说禅”“妙用无体”“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别解
  • 简介:金文中有如下形体:一些早期着录书籍所附释文有"惠"②、"[之專]"③、"疐"④、"彙"③等不同释法。其中释"[之專]"(或将形体与"去"联系起来)为现在众多学者所采信。

  • 标签: 甲骨金文 《说文》 形体
  • 简介:本文进一步论述作者所主张的取消“介词省略”(包括“介词结构”)的语法观点;对方平权先生批评自己的文章表示肯定和感谢。

  • 标签: 省略 介词结构 语法观 肯定 感谢 用法
  • 简介: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近年来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曾于1997年、1998年分别举行过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专题讨论会。现在的状况似乎可以这样:虽然还存在是不是、应该不应该重视汉字教学,即重要还是词重要这样的问题,而就加强汉字教学而言,应当已经找到了症结所在,这就是: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汉字教学 口语 汉语教材 领导小组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