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随机选择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200 例慢性脑部供血不足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进行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病情得到一定改善,在 LVA 、 RVA 、 BA 血流速度上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亲属肾移植供者术后产生腹胀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择亲属肾移植供者60例,均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与分析术后腹胀产生原因,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为(20.5±3.6)h,明显少于对照组(42.3±4.8)h,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亲属肾移植供者术后产生腹胀的原因展开分析,并行针对性的护理,可显著缩短腹胀缓解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首次确诊为乳腺癌疾病是甲状腺功能(甲功)与化疗期间甲功改变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90例,良性乳腺病变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抽血对甲状腺功能进行化验,对38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甲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相对于良性乳腺癌疾病患者来说,乳腺癌首次确诊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明显较低(P<0.05);相对于化疗前来说,乳腺癌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明显降低(P<0.05)。结论首次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会合并低甲状腺功能状态,化疗治疗期间甲状腺功能降低情况较为明显,在下一疗程治疗前可明显改善、恢复甲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头晕发生频率、头晕持续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头晕发生频率、头晕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供血不足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脑细胞及缓解脑血管痉挛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的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一年,统计两组患者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3%,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7%;两组间差异显著,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后,对照组患者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为9.1%,实验组患者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为5.5%;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供血不足患者,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较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脑缺血事件发生,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会增加,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1}。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纳入89例。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诊断为非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健康者168例作为平行对比。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脑血清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和非慢性脑供血不足者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未患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健康者的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原因主要有患者自身的脾气暴躁、饮食的不规律、七情过激、年龄、劳逸失调等有关,治疗方式可选择在治疗此病的基础用药上联合使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